“仲家铜鼓”就是布依族古老文化的象征。
何、罗、王三姓布依族的祖先是重甲兵,故称“仲家”,他们的铜鼓称“仲家铜鼓”。
“仲家铜鼓”是一对,分雌雄,质地、大小、图案、色彩一样,圆形,直径 1 米,厚 0.5 米,重 20 公斤,周围有八只脚,四面有四个套环叫鼓耳朵,中间有八个角,象征八卦,用乌铜锻造,古朴精致,乌黑发亮,美观大方,敲响时声传数里。
相传“仲家铜鼓”是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时埋于黔境的军鼓,重甲兵在贵州转战,何、罗、王三姓的祖先于征战中掘地拾得,来纳雍河定居后,由罗姓保管,供在神龛上,早晚烧香不断。平时不轻易敲打,只有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由族中长辈在铜鼓前焚香烧纸后,指挥青年小伙把铜鼓抬到寨前高台上,早晚敲击,庆贺新年。一直到过完十五元宵才把铜鼓送回原处供奉。
铜鼓还用于丧葬祭祀,红喜不用。丧葬时将铜鼓吊于灵堂前面,请布依族祭师做法事。亲朋好友来吊祭时,击鼓三通,表示庄重肃穆。
当地还流传“仲家铜鼓”斗蚊龙的故事:
古时候三家寨前的大渡口,是个龙潭,水色碧绿,深不见底。潭内住着一条小青龙,岸边有一棵合抱粗的青藤直伸至河底,是小青龙的化身。
清乾隆年间,一个夏季里,有一天,天气好生闷热,男女老少在田里正忙着插秧。“仲家铜鼓”突然从罗姓神龛上一前一后飞出堂屋大门,腾空而起,直朝大渡口飞去,这时,罗姓祖辈惊慌起来,顺手抓得了一把薅刀,一薅刀甩去把雌的一只铜鼓打落,而雄的一只独自直扑龙潭,与小青龙展开格斗。顿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波涛翻滚,传来凄厉的叫声,两岸百姓无不为之惊恐万状。约两个时辰才平静下来。后来说是因雌的一只铜鼓没有去参加战斗,雄鼓势单,斗不过小青龙,鼓耳朵被龙角套住,不能飞回。“仲家人”对此不甘心,当即选派几个壮实的青年人提着大斧下到河底去砍龙角,龙角虽被砍断了,但不见雄铜鼓的踪影。从此,仲家铜鼓雄的一只就永沉河底,只剩下雌的一只。民国 18 年 (1929 年 ) 罗显忠、罗少英家打戛祭祀时,祠堂不慎失火,这只雌铜鼓被烧。仅残存鼓的八个角。
何、罗、王三姓布依族的祖先是重甲兵,故称“仲家”,他们的铜鼓称“仲家铜鼓”。
“仲家铜鼓”是一对,分雌雄,质地、大小、图案、色彩一样,圆形,直径 1 米,厚 0.5 米,重 20 公斤,周围有八只脚,四面有四个套环叫鼓耳朵,中间有八个角,象征八卦,用乌铜锻造,古朴精致,乌黑发亮,美观大方,敲响时声传数里。
相传“仲家铜鼓”是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时埋于黔境的军鼓,重甲兵在贵州转战,何、罗、王三姓的祖先于征战中掘地拾得,来纳雍河定居后,由罗姓保管,供在神龛上,早晚烧香不断。平时不轻易敲打,只有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由族中长辈在铜鼓前焚香烧纸后,指挥青年小伙把铜鼓抬到寨前高台上,早晚敲击,庆贺新年。一直到过完十五元宵才把铜鼓送回原处供奉。
铜鼓还用于丧葬祭祀,红喜不用。丧葬时将铜鼓吊于灵堂前面,请布依族祭师做法事。亲朋好友来吊祭时,击鼓三通,表示庄重肃穆。
当地还流传“仲家铜鼓”斗蚊龙的故事:
古时候三家寨前的大渡口,是个龙潭,水色碧绿,深不见底。潭内住着一条小青龙,岸边有一棵合抱粗的青藤直伸至河底,是小青龙的化身。
清乾隆年间,一个夏季里,有一天,天气好生闷热,男女老少在田里正忙着插秧。“仲家铜鼓”突然从罗姓神龛上一前一后飞出堂屋大门,腾空而起,直朝大渡口飞去,这时,罗姓祖辈惊慌起来,顺手抓得了一把薅刀,一薅刀甩去把雌的一只铜鼓打落,而雄的一只独自直扑龙潭,与小青龙展开格斗。顿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波涛翻滚,传来凄厉的叫声,两岸百姓无不为之惊恐万状。约两个时辰才平静下来。后来说是因雌的一只铜鼓没有去参加战斗,雄鼓势单,斗不过小青龙,鼓耳朵被龙角套住,不能飞回。“仲家人”对此不甘心,当即选派几个壮实的青年人提着大斧下到河底去砍龙角,龙角虽被砍断了,但不见雄铜鼓的踪影。从此,仲家铜鼓雄的一只就永沉河底,只剩下雌的一只。民国 18 年 (1929 年 ) 罗显忠、罗少英家打戛祭祀时,祠堂不慎失火,这只雌铜鼓被烧。仅残存鼓的八个角。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以上内容由网友"城东农夫"分享。]
为您推荐: -纳雍县特产-纳雍县美食-纳雍县民俗文化-纳雍县十大景点-纳雍县十大特产-纳雍县旅游指南 -纳雍县行政区划 -纳雍县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