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南充市 > 西充县民俗文化

蛴蟆节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嫩竹长,我和嫩竹一样长……”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

  这首童谣描述的是西充正月十四日夜孩子们摇嫩竹和送蛴蟆的风俗。按老一辈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川北一带春夏时节常闹“蛴蟆瘟”,大人小孩咳嗽不止,甚至咳得喉咙出血。祖辈们为了祈求平安就兴起了十四夜送蛴蟆这个习俗,年年如是,成了传统习俗。

  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五十年代,正月十四那天不仅是小年,还是孩子们的欢乐节日。早饭后,同院子的小伙伴相邀去竹林选竹子做蛴蟆灯。选竹得有讲究,专选不粗也不大的一年青嫩竹,好砍又好做灯,做的灯拿起也轻便。大家砍上几根竹,裁成四尺多长一截,做灯的那头要留节疤。材料备好后,各自忙着做灯了。先把留有节疤那头的竹节打破,再把打破的竹节小心地劈分成若干条,然后用剩下的竹子劈成轻薄的篾条,用它挽成像小碗那么大的竹圈拴牢,再把竹圈放进劈好的竹节里,让它把劈成条的竹节鼓起来,为了固定好它,从相对的两边用篾丝拴住,于是一个两头尖中间大的梭子型蛴蟆灯骨架便做好了。接着还要加工,用白纸从四周糊成灯笼,便于插蜡烛,还得在灯笼下部折去半截篾条,留下这个孔不用糊纸。最后从田边挖一小砣湿泥巴按在灯下端的节疤处,蛴蟆灯就做好了,只盼着天快黑了。

  黄昏来临,同院的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奔向竹林,选定那长得又高又直的一年青竹子,双手抱竹摇了起来,边摇边齐声高唱:“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嫩竹长,我和嫩竹一样长!”

  欢快稚嫩的童声此起彼伏,响荡竹林,自己的身子好像真的随着摇动嫩竹在刷刷上长,摇得更起劲了,唱得也更响亮了,引来一批不大不小的青年男女,他们也来凑热闹,加入了摇嫩竹的行列,大家一起边摇竹边唱童谣,高高的竹梢被大伙儿摇得簌簌有声,应和着童谣声,大家都沉浸在摇嫩竹唱童谣的快乐氛围里。

  天终于完全黑了,大伙儿一声吆喝跑回家里,把备好的半截蜡烛插进灯座,划亮火柴小心翼翼地点燃蜡烛,灯一下亮了,散出红红的光,洒向周围。伙伴们吆喝着,举着明晃晃的蛴蟆灯,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奔向通往田沟的小路,霎那间,一条红彤彤的火龙蜿蜒在夜色里,大家边走边高兴地唱起来: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

  大家吼叫着,碰撞着,在“蛴蟆灯,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的吼叫声中,大伙纷纷把灯掷向路边的水田里,有掷得远的,有掷得近的,多数的灯掷出去斜斜地立在田水中,灯还亮着,有的立足不稳倒下了,灯也熄灭了。一时间,那片水田里远远近近,稀稀疏疏地立着红红的蛴蟆灯,星星点点地倒映在水田里,地面的灯光和水中的灯光交相辉映,点缀在田野里,成了一道美丽的独特夜景。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以上内容由网友"到处流浪"分享。]

为您推荐: -西充县特产-西充县美食-西充县民俗文化-西充县十大景点-西充县十大特产-西充县旅游指南 -西充县行政区划 -西充县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