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庙会是由药王庙香火会演变而来的,自有文字记载的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70年)始,庙会已传承了七百多年。明初,社会逐渐安定,医药学相应发展。药王庙声望日隆,始有“药不经祁州无药味”之说。药材交易规模日渐增大。据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药王庙内碑文记载,每年(清明节或寒食节)举办一次药材庙会,清雍正年间(1723-1736年)已是“年年两会”(清明节和寒食节)。
清中叶,安国药市逐渐形成由全国各地药商组成的“十三帮”及“五大会”。同时,建立了招待客商、管理市场的“安客堂”,经营体系和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市场。由于药王庙庙会的兴盛,使安国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药材交流中心,被誉为“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
药王庙庙会有“春五秋七”之说,即春庙五个月,秋庙七个月,经年不断。春庙的正期是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传说为药王生日,所以成为春庙最盛的一天。冬庙则以农历十月十五日为正期,传说这天为药王祭日,盛况与春庙正日相同。自明清至民国,庙会由“十三帮”轮流操办,每帮三天。每月初一、十五都要临庙祭祀。
药王庙庙会有其独特的酬神形式和参拜礼仪。酬神有演戏、抬大供、献鼎、树伞、塑金身、挂匾、献袍、捐香火地、劳役等多种形式。礼仪则分为三拜九叩和四叩礼等数种,另供面食,三牲祭品。庙会期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在进行药材交易的同时,还举办规模宏大的各种文艺表演和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正月十五,都有多达四万余人的医药界人士和广大民众参与药王庙祭祀。
改革开放以来,安国药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药王庙在全国医药界人士和广大民众的捐助下,于1985年重修,传统的庙会文化活动也随之恢复,并日益活跃发展。参与庙会的人员,除周边地区的各界人士和善男信女外,还有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日本、朝鲜、俄罗斯等邻国药商。
安国药王庙会及药市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安国药业的发源地,也直接孕育了一个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安国药市,在促进全国医药交流,弘扬中华医药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国药市还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药王庙庙会作为社会运行机制中的经济载体、文化载体,承纳了浩瀚如烟的民间文化,凝聚了当地人民和广大药商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道德风尚和审美趣味。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药王庙庙会植根于中医药文化,并融合了当地民间文化以及各地习俗,形成了集祭祀、娱乐、贸易于一体的独特形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对于研究民俗风情、传统礼仪意义重大。
为您推荐: -安国特产-安国美食-安国民俗文化-安国十大景点-安国十大特产-安国旅游指南 -安国行政区划 -安国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