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 > 东昌府区民俗文化

东昌葫芦雕刻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东昌葫芦雕刻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昌葫芦雕刻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腹地,历史上以盛产质量上乘的葫芦而闻名,当地人因地制宜,以葫芦为原材料,发展了东昌葫芦雕刻艺术。

  关于东昌葫芦雕刻工艺的来源,在当地有不少传说。民间最认同的是宋代王和尚首创的说法。据传,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告老还乡回到现在的东昌府区。因当地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就地取材,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养自己喜爱的蝈蝈儿。葫芦雕刻内容以老百姓熟悉的戏文内容为主,多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另一种说法则是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路过堂邑镇,将葫芦种子送给当地老百姓种植,有心人将生殖文化、性文化表现在葫芦上,当作陪嫁压箱底的物件。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将戏文人物、民间传说等内容雕刻其上,葫芦雕刻技艺便由此流传开来。

  据史料记载,东昌刻葫芦在宋代已经很流行;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畔的东昌府是经济、文化的枢纽,当时的雕刻葫芦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昌雕刻葫芦还曾远销全国各地。现在的东昌雕刻葫芦产地主要以东昌府区堂邑镇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梁水镇、闫寺办事处等地。2008年,东昌葫芦雕刻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东昌葫芦雕刻用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扁圆葫芦”为主。制作工序主要有三道:一是煮熟后发酵去皮;二是在葫芦上面雕刻;三是上色。常用的工具有定格圆规、斜口刀等二、三十种之多。在技法上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借鉴雕刻工艺的镂雕技法,将构图以外的空白部分全部镂空,透刻上折线纹、如意纹、古钱纹等各式花纹,不仅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性能,也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

  东昌葫芦的雕刻题材非常丰富,以写实性的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居多。其中人物雕刻的取材尤其丰富。有以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节构思入画的,如桃园三结义、金陵十二钗、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等;有的从戏剧人物中进行挖掘,如穆桂英挂帅、三娘教子、墙头记、樊梨花征西、四郎探母等;有“八仙过海”等汉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林林总总,不计其数,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既能陶冶情操,又具有珍藏价值。在构图上,具有粗犷淳朴的北方风格,注重汲取民间年画、工艺美术、剪纸中有益的表现手法,不断拓宽表现形式的空间。构图力求开合有度,繁简有序,做到繁而不乱,简而不空,亦繁亦简,因地制宜,变化无穷。

  

  信息来源: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以上内容由网友"Yamazaki"分享。]

为您推荐: -东昌府区特产-东昌府区美食-东昌府区民俗文化-东昌府区十大景点-东昌府区十大特产-东昌府区旅游指南 -东昌府区行政区划 -东昌府区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