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民俗文化

河蚌舞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蚌舞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越民族是擅长音乐舞蹈的,历史久远,渊源流长。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于越先民就有了原始的乐器,民歌,古乐。如相传于皇帝时期所作的《弹歌》,为原始猎歌;还有防风舞,任(日方)《述异记》载:“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越舞,起源于巫术,巫师用歌舞来代神降语,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指出:“歌舞之兴,其始于巫乎。”巫越之地,巫舞盛行。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显示,于越民于巫舞有:禹步舞;世称“鸟耘”的履迹之舞;防风舞;大夏舞,西施歌舞,剑舞等。

  古老的民间舞蹈是绍兴先民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从众多考古出土地文物可以证明绍兴古代歌舞盛行。不仅遍及乡村民间,更盛行于吴越宫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绍兴的民俗风情反映出浓厚的越文化特色,绍兴的庙会、社戏和传统节日的江南民间社火,迎神赛会活动,是古代绍兴民众重要的文化生活,绍兴的民间舞蹈无不与此相联系,可以说,它们为绍兴古老的民间舞蹈的孕育、传存、兴盛,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

  千百年来,《河蚌姑娘的传说》是流传于绍兴民间一个几乎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故事。说的是勤劳的种田郎在田间捡到一只大河蚌带回家,河蚌受天地日月精华成了精,成了美丽善良的河蚌姑娘,每日里偷偷给种田郎烧饭做菜,料理家务,天长日久,终于被种田郎回家发现了,于是互生爱慕,二人结为夫妻。这一生动感人的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生活、对爱情的追求和期盼,同时也迎合了男人盼望一场自天而降的艳遇的心理。勤劳智慧的古越先民,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根据《河蚌姑娘的传说》为基本素材,揉合了越地民俗风情,创编出充满神奇色彩的《河蚌舞》,如今,在水乡民间歌舞里,在逢年过节、庙会、观音会等大型民俗节会上,总也少不了《河蚌舞》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的身影。

  《河蚌舞》又名《蚌壳会》、《水漫会》,早期的《河蚌舞》由两人表演,1人扮蚌精,1人扮老渔翁,渔翁捉蚌,蚌精躲闪、逃避。表演以老渔翁为主,演出无固定程式,全凭表演者即兴发挥。后来增加1个小渔童,由3人合演。表演则以蚌精为主,吸收了戏曲身段和跌打滚翻等技艺,加强了舞蹈的表现力。由于本地捕鱼捉蚌者多,创作和表演的渔夫和河蚌的动作都有生活依据,神态逼真,情节较完整,人物有性格,表演有特技。蚌精形象优美、舞姿婆娑、渔童活泼可爱,渔翁表演风趣、幽默,深受群众喜爱。“蚌壳不平张,时时要拧腰”是蚌精动作最明显的特点。出场时缓缓张开蚌壳,疲倦时躺在地上,激越时翻腾飞舞,直到背着蚌壳翻、滚、跌、打……,使蚌精形象更加突出,为舞蹈增添光彩。

  随着现代观众文化层次、欣赏水平的普遍提高,绍兴河蚌舞亟待高素质的的演员。就目前来看,虽尚有一些演出团队,终因文化艺术素养不够,而人员变动较快,没有稳定的专业演出团队,严重制约了绍兴河蚌舞的健康发展。因此,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显得尤为迫切。

  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以上内容由网友"rock89"分享。]

为您推荐: -绍兴特产-绍兴美食-绍兴老字号-绍兴民俗文化-绍兴十大景点-绍兴十大特产-绍兴旅游指南 -绍兴行政区划 -绍兴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