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钹花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铙花》是梅州市梅江区城区及周边地区客家人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是梅州城区民众进行传统人生礼仪“香花佛事”时,僧(尼)穿插于佛场间的一种游艺活动。源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佛教传入梅州与当地文化生态相结合,从而伴生出的“香花”佛教,而“铙花”是“香花佛事”中的主要项目。
“铙花”的原生形态是由梅州“香花”佛教僧(尼)创造,在民间也由“香花”佛教僧(尼)表演传播,表演者以一付重约1公斤、直径约40厘米的大铜作为表演道具,以有趣多变的技巧表演流传,深受梅州民众欢迎。“铙花”表演时,通常由一个僧(尼)持上场表演,三、四个僧(尼)边上鼓乐伴奏,表演的花样套式主要有:单转、双转、高空飞、黄龙缠身、秕谷逗鸡、罗汉翻身等数十种。最惊险的是高空飞,将铜抛高二、三十米之后用手或小长竹竿接住快速旋转,难度较大,惊心动魄之余又极具趣味,富有技巧性、观赏性和趣味性。整个表演时间约需35分钟。具有调解气氛和聚集民众观赏热闹场面功能,因而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铙花”是梅州客家流传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表演,其流传可考历史已有百年。长期以来,“铙花”作为梅州城区客家民众在佛场中进行的特色技艺表演,那惊心动魄、趣味诙谐、让演的人看的人同呼吸同进退效果是“香花佛事”其他项目中少见的,其涵盖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极具梅州传统人文思想,为调节民众悲伤情感、和睦邻里关系起到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梅州民众生活日益提高,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得到重视,“铙花”作为梅州客家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技巧性表演方式,具有鲜明的梅州客家人文特色,近年来颇受国内外研究客家民系文化的专家学者关注。
[以上内容由网友"辛安"分享。]
为您推荐: -梅江区特产-梅江区美食-梅江区民俗文化-梅江区十大景点-梅江区十大特产-梅江区旅游指南 -梅江区行政区划 -梅江区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