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这种传统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延承7000年,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2008年6月,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地区,历史上是古越人聚居地,因皖南山区气候湿润,为防止瘴疠之气,古越人宅居形式主要为“干栏式”建筑。汉魏以后,为躲避战乱,中原士族多次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
徽州建筑传统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那时流行的是“穿斗式”建筑,发展到宋朝时,建筑技艺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融“穿斗式”与“抬梁式”于一体,建筑技艺有了较大的提升。到了明代形成了内设“天井”三间五架这种模式的建筑格局,并基本形成固定模式,徽州建筑传统技艺也基本趋于稳定,并按照以师带徒、口传手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当地人在长达200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逐步形成以砖、木、石三种技艺相得益彰的民间建筑艺术瑰宝。
徽州古代工匠以砖、木、石、铁、窑五种匠人组成“徽州帮”。这些工匠凭借锯、凿、尺、刀、板、锤、铲等各式工具开展工作,各工匠均有明确的分工,铁、窑两种工匠为建造房屋提供建筑材料,砖、木、石三种工匠相互配合,负责建造。基本程序如下:
石匠施工程序:挖脚——采石——砌石基——制作安装细料等。
木料施工程序:出山料——起工驾马——画墨接——排料——竖屋请梁——理柱等。
砖匠施工程序:拌制灰泥——砌筑——抹灰——地面施工——屋面铺砖、盖瓦等。
徽派传统民居以村落布局严谨周密、建筑格局紧凑精细而为人称道,加之建筑风格统一且鲜明,文化底蕴绵长深厚,建筑装饰丰富多样,营造技艺精湛高超,堪称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以上内容由网友"好迷惑"分享。]
为您推荐: -徽州特产-徽州美食-徽州民俗文化-徽州十大景点-徽州十大特产-徽州旅游指南 -徽州行政区划 -徽州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