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 > 南湖区民俗文化

嘉兴端午习俗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嘉兴端午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兴端午习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兴端午习俗萌茅于南宋时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民国以来遗风尚存,新中国成立以后再次盛行。特别是近年来,一年一度的中国?嘉兴江南文化节,将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作为固定项目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使这一项民间习俗得以恢复、传承和弘扬。

  嘉兴端午习俗主要内容包括祭祀习俗、饮食习俗、娱乐习俗和信仰习俗。

  祭祀习俗。一是伍相祭。端午节当天,百姓都会带着祭品到南湖伍相祠和胥山庙祭祀伍子胥。二是神龙祭。举办规模盛大的南湖龙舟竞渡之前,参赛船队先要抬着龙头进行神龙祭。然后,将龙头安装在船头,在龙舟上挂上彩灯,抬龙舟下水。由祭司(仪式主持人或现场年龄最长者)用毛笔蘸朱砂,点于龙头上。一声炮响,百舸争流,引得两岸欢呼,万人喝彩。

  饮食习俗。一是吃蚕花饭。端午节正是嘉兴春蚕收获的季节,为庆祝蚕花丰收,当天晚上蚕家点烛焚香,供奉鸡、猪头等祭祀蚕神嫘祖,磕拜“蚕花利市”,也有犒劳自己的意思,俗称“吃蚕花饭”。二是吃“五黄”。即在端午节当天吃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咸鸭蛋)、-酒。三是吃粽子。作为稻作文化发祥地之一,端午节包粽、吃粽的风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嘉兴五芳斋粽子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誉。

  娱乐习俗。在嘉兴历史上,南湖龙舟竞渡一直是端午节的主要民间赛事。清代著名诗人马学乾、吴锡麟在烟雨楼上目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后,曾分别赋诗《烟雨楼观竞渡》、《五日南湖观竞渡》。

  信仰习俗。一是家家户户挂菖蒲、大蒜、艾叶。二是燃熏苍术、白芷。三是用-在小孩额头上写“王”字,身上佩香囊。旧时新丰、净相乡一带,农家有以砖测午(在院子当中竖砖一块,当看不到砖影时即为正午)的习俗,并在此日熏黄烟(用硫磺、-等物)驱虫。四是妇女用丝绸制成小人、老虎、蜈蚣、蛇等形状的发饰,插在头上,谓之“健符”,以辟邪健身。五是在堂上悬挂钟馗、关帝像除邪;市面上敲锣打鼓,跳黑面钟馗、红须天师舞驱邪,祈求平安。

  嘉兴素以“天下粮仓”、“鱼米之乡”著称,又是最早和最主要的端午竞渡文化区,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和吴越文化的深厚积淀,为嘉兴端午习俗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嘉兴端午习俗历史悠久,节日内涵丰富,传统习俗完整,地方特色浓郁。

  嘉兴端午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嘉兴图书馆



[以上内容由网友"知无不言"分享。]

为您推荐: -南湖区特产-南湖区美食-南湖区民俗文化-南湖区十大景点-南湖区十大特产-南湖区旅游指南 -南湖区行政区划 -南湖区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