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是侗、苗两族一年一度的祭牛节,只是祭拜的风俗和方式不一。过节的前一天(四月初七),他们都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过节工作。清早,腊汉(后生仔)约上腊妹(心上人女朋友)一起上山去采黑糯米树叶;中老年人也有分工,男的上山割草,甚至要割那最富有营养的嫩草回家喂牛过佳节;中午,妇女们就在家里杀鸡、杀鸭、舂糯米、开坛挖酸等;晚上,妇女们除了要煮好黑糯米树叶用来泡糯米外,还要为自己的子女和爱人准备民族盛装,迎接第二天祭牛节的来临。
苗坡上祭牛节是以同乐苗族乡为典型代表。当天一大清早,苗山坡上迎来了两边村寨同胞,他们都穿着光彩夺目的民族盛装,有的一手托着画眉鸟笼,一手提着饭钵(用竹丝编织围着葫芦),里面装有香喷喷的黑糯米和酸鱼酸肉,同时也有远道而来的八方贵宾,都云集到这里。中午,更是人声鼎沸,这边男的吹着芦笙曲,女的跟着跳芦笙踩堂舞;那边有一对接着一对的画眉鸟比赛,时而不停地传来了悦耳动听的凯旋歌(获胜的鸟叫声);半山要的梯田桃树下,那更是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在阳光下,姑娘们右手撑着花伞,左手在歌声中舞动着,青年的小伙子有的吹着树叶,有的迎合着姑娘们的歌声尽情地对唱。此时,如果你站在半山腰,当微风吹来,天籁般的乐曲,让你会感到自己仿佛是坐在维也纳的音乐大厅里。再把视线转移到坡会的正中央,这个是后是最引人注目了,一年一度的苗山祭牛节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出场的是寨老(会长),他身穿寿服,手里拿着树叶和一个装有****的碗,围着坡上的那棵老树做一些民族风俗传统的祭祀仪式;接下来是,伴随着鞭炮声、呐喊声的来临,一位老人拉着一头牛从人群中走来出来,会坡上的青壮年不约而同地上去,帮助老人把那头牛拉上树,之后再把村里面最黑的糯米和最好的米酒灌进牛的嘴巴,直到它喝醉了动弹不了为止。意味着感谢牛为我们默默无闻的辛勤耕耘,让它们好好的休息一天,同时也是祝愿开春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侗族的祭牛节主要以独峒乡为典型代表。当天早上,父母煮好黑糯米等饭菜后,先要去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牛圈对牛进行拜祭,给牛喂黑糯米,灌酒,在它的门前烧香拜佛。回到家后,再去请有文化的老人写“对联”,除了贴到房屋里的每一扇门的上正中央外,还要给每个猪圈和牛圈都贴上。这个“对联”书写和用纸都较之讲究,与我们过年、办事的对联大不一样。首先书写的纸是用纸钱剪成小长方形,再对角折叠;然后沿着对角线书写“两幅对联”,在正中央写一个“佛”字。如:1联:四月八、牛生日;2联:毛虫腊、永不发。1联:佛祖原生、四月八;2联:今日送你、阳光外。
最后,用黑糯米垂成浆糊贴到每个房门和圈梁上。他们也是用这种方式寄上新的一年祝福,祝愿平平安安,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午2点钟左右,家家户户都带上黑糯米、米酒、酸鱼酸肉,煮好的鸡肉、鸭肉,还有新鲜的韭菜和蕨菜,背着长板凳,不约而同到鼓楼坪上摆好桌椅,共享美食大餐——百家宴,一直畅饮到天黑。宴会结束后,中老年人在戏台上表演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目,有芦笙踩堂舞、多耶、琵琶情歌对唱、侗笛伴奏女声独唱、唱侗戏等等。观看表演后,青年男女各自约定心上人,到女方家行歌“坐夜”。
侗乡是一个百节之乡,佳节不断。侗乡的儿女虽然现在有了国家的各方面大力扶持,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但是他们仍然没有会忘记祖祖辈辈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同时,还继续发扬和传承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为您推荐: -三江侗族自治县特产-三江侗族自治县美食-三江侗族自治县民俗文化-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大景点-三江侗族自治县十大特产-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指南 -三江侗族自治县行政区划 -三江侗族自治县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