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 > 周至县民俗文化

周至殿镇八卦锣鼓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周至殿镇八卦锣鼓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至殿镇八卦锣鼓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至殿镇八卦锣鼓原名“殿镇老鼓”,古而原始,是流传于陕西西安周至县集贤镇殿镇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周至县集贤镇殿镇村位于秦岭北麓,赤峪河和田峪河从东、西绕村而出,东邻西安鼓乐祖地,西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楼观台,北有曲江农业博览园和赵公明财神庙。

  殿镇村原名“殿紫头”,取“紫气东来”之意。自唐朝起,殿镇就存在着由东、南、西、北四社火会组成的古老四社区,而四古社火会又有四家牛拉鼓式殿镇八卦锣鼓队。本村一年立四次古庙会,农历二月初二龙王庙会,四月初一关公庙会,七月初十元始台古庙会,十月初一四古社小庙会。逢年十五和年四会分别以耍社火、朝庙拜神及八卦锣鼓助兴庆祝,其场面盛大之极,远近闻名。

  周至殿镇八卦锣鼓,源远流长,是周至县集贤镇殿镇村唯一独具特色的保留历史传承的打击乐节目之一。据传八仙得道成仙之后,在楼观台聆听老子讲经论道,探研八卦易理,穷究天地奥秘,演练期间,就行成了殿镇老鼓的雏形----八卦阵鼓。殿镇老鼓由道教中的“八卦阵”演变而来,随着时代的推移也就形成了自已独具格式的韵律、鼓谱-----“长经鼓”“十样景”,欢快、热情、激昂、铿锵、沉稳、悠扬、轻悦,以易经原理,以一面大鼓做为太极,两面中鼓象征两仪,四面镗锣吻合四象,八面小鼓暗喻八卦,然后八面桶鼓、八副小铰、八副小锣、八个手鼓,三十二副大铙象征着六十四卦象,整个鼓阵形成后,浑然一体,敲打起来恰似平起春雷,震撼山岳。

  周至殿镇八卦锣鼓经过历史沿革和演变,在继承和弘扬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其他独特艺术之长,使周至殿镇八卦锣鼓在打击与表演艺术上得到更加丰富和完美,使其强劲、粗犷、威风、震撼的风格更具观赏性。

  周至殿镇八卦锣鼓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过程,表演人员已达到300余人。打击表演形式以传统的五种牛皮鼓为主,配合四种铜器敲打,编导按不同的配器策划分类,分八个专项表演队,轮流演练。周至殿镇八卦锣鼓分为五章节:第一节“前奏锣鼓”,激烈、高昂、欢快、英武;第二节“八卦阵鼓”,按八卦方位定员,依八卦动静结合,八鼓手相互穿插飞跃,随鼓位旋转打击,鼓锤上下翻飞,里外飞越,象征着人间万物生生不息,永不中断;第三节“仙女散花”,8—16位女桶鼓手腾挪旋转,手舞足蹈,翩翩起舞,裙带飘扬,空飞散花。象征着众仙女播云布雨,歌舞升平,把美好的祝愿洒向人间。第四节“天下太平”,32寸大铙,4面镗锣,打击起来如同五雷轰顶,斩妖除魔,周边空间配衬小配器打击,显得格外沉稳、悠扬、清越,象征着国家安泰、天下太平。第五节“喜庆锣鼓”,九种配器汇集打击,突如闪电瞬间汇聚,热潮、热烈、强劲、欢快的喜庆丰收庆贺。

  周至殿镇八卦锣鼓是打击表演节目,内容层次分明、主题鲜明化、形式多样化。周至殿镇八卦锣鼓发展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经过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光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周至殿镇八卦锣鼓是由道教中的“八卦阵”演变而来的,受道文化熏陶,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底蕴。

  2.周至殿镇八卦锣鼓鼓谱“长经鼓”、“十样景”独具一格,快慢有致,层次分明,刚柔兼备,动静自然,沉稳悠扬清越,整体汇练起来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3.周至殿镇八卦锣鼓由百人锣鼓艺人装饰,阵容庞大,参演人员160余人,强大的规模,惊人的场面,威风震撼的周至殿镇八卦锣鼓远近闻名。

  4.周至殿镇八卦锣鼓打击与表演以传统的五种牛皮鼓和四种大中小铜器为主,相互配合的民间打击乐,把不同类型的八种配器分类组成八队专项表演队,按各队配器特点编导成不同特色的多种形式多样化专项目节目。然后再按项目归类把八队专项表演队组合成大中小型百人项目艺术表演节目。节目内容分为五章节,层次演练,供广大群众欣赏。


[以上内容由网友"sundyfly"分享。]

为您推荐: -周至县特产-周至县美食-周至县民俗文化-周至县十大景点-周至县十大特产-周至县旅游指南 -周至县行政区划 -周至县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