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自西汉在邛崃发生、传扬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经典爱情故事。最早载于《史记》、《汉书》,后又见于东晋《西京杂记》,唐宋元时期,随着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有以关汉卿杂剧《升仙桥相如题柱》为代表的剧目多达三十余个。明代有以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写成的第一部小说《风月瑞仙亭》。除此之外,现存自汉魏六朝始,至唐宋元清的历代骚人墨客、名流贤达题咏百余首,以及大量的不同体载、不同表现形式传播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的文学艺术作品。早在唐代以前,人们还将当年“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遗址辟为“文君井”园林,供人游览凭吊,保存至今。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近现代,有郭沫若编写的《卓文君》、吴祖光新编历史剧《凤求凰》。郭沫若还专门题词“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赞美卓文君。以及众多作者利用电影、戏剧、电视连续剧、广播剧、故事剧、诗词、歌曲等载体传播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特别是近年来,为传承文君文化精神,邛崃市成立了文君文化研究会,文君琴馆等文君文化研究学术团体,从2006年已连续两年举办了“文君文化节”,编印《千古风流》、《临邛琴粹》、《文君文化研究会刊》,形成了“千秋共赞文君美”的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研究传承氛围。
故事讲的是,西汉时,蜀郡临邛有个才女,叫卓文君,貌美而聪慧,颇知诗画,更娴于音律。其父卓王孙是当地首富,文君受古人礼制约束,郁郁寡欢,常于月下抚琴,排遣心中的幽怨。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善辞斌,曾入仕京都,游于粱,作《子虚赋》,名闻海内。新近回乡,家贫无以自业,乃受友人临邛县令王吉之邀,往临邛舍都亭。某日,卓王孙在家中设酒宴,请相如参加。席间,酒酣之时,王吉请相如进琴,相如遂弹奏一曲《凤求凰》表明对文君的爱慕之情。琴声婉转而深情。文君隔帘倾听,琴心挑之,亦以心相许。使女传书、互表衷情,两情相好,文君冲破礼教樊笼,去争取幸福和自由。一天夜里,文君奔往都亭,与司马相如奔向成都,结成伴侣。卓王孙闻知女儿私奔,暴跳如雷,大骂女儿不守礼教,说虽不忍杀,但一个钱也不给。文君与相如在成都,家徒四壁,无以为生,便又返回临邛,变卖了车马,开了一家酒店。文君亲自当垆,相如洗涤酒器。佳人才子肆中卖酒,立时轰动了全城。卓王孙深为愤懑,闭不出门,亲友一再相劝,要他看重相如才气,他才渐消怒气,分给文君一些奴仆和钱财。文君与相如离开临邛,重返成都,几年以后,相如再次进京入仕,写了《上林》、《大人》等赋,成为著名文学家。并接受汉武帝委派,以“中郎将”身份,“建节往使西南”,经成都邛崃到今西昌、云南昆明一代,安抚边疆少数民族,为安定西南边疆,维护西汉统一,作出巨大贡献。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是中国敢于蔑视封建礼教,敢于冲破封建藩篱,敢为人先地追求和坚持自由、自主、自立,赢得自由、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典范的千古佳话。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是历代骚人墨客、名流贤达最感兴趣、选用最多的题材。汉、唐以后咏诵的诗文,多至不可胜数。宋、元、明、清四代以此为题材的剧本,为数之多,远远超过任何历史题材。在当代围绕故事衍生了众多的文化艺术作品和商品。同时,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中国自主婚姻,思想解放的榜样,从古到今,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领域中对历史和现实的巨大影响,成为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现象。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写到“上有汉武帝,下有卓文君”,把卓文君与汉武帝相提并论,到郭沫若高度赞美“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等赞美中,充分肯定了在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先达”地位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信息来源: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为您推荐: -邛崃市特产-邛崃市美食-邛崃市民俗文化-邛崃市十大景点-邛崃市十大特产-邛崃市旅游指南 -邛崃市行政区划 -邛崃市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