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 > 延川县民俗文化

延川秧歌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延川秧歌最能展现延川男人粗狂豪放、幽默乐观情怀。起源于古代祭祀、迎春礼仪、戍边军旅庆功及与农民欢庆丰收时手舞足蹈表演密切相关。在表演过程中,由起着领唱和领舞作用的“伞头”带领演员尽情地扭,表达热情和快乐。扭的动作幅度越大,体态越灵活,越能博得满场喝彩,越能体现秧歌感情热烈而纯朴、真诚,形式犷悍的艺术性。

  秧歌的组织和演出,离不开“领头”的作用,他是秧歌队的“龙头”,又称“伞头”。“伞头”不但文才和嗓音要好,且演技精湛,会布阵图。秧歌队组成人员分工明确,紧跟伞头的是马牌子,是秧歌队开路先锋。马牌子后是杈棒子的、大包头的、打花棍的、端莲花灯的。最后压阵的是丑角,叫蛮婆蛮汉。马牌子是秧歌队中最剽悍的角色,通常身带串铃、手执佛尘,紧靠伞头左右,演出过程中负责开路清场,为伞头保驾;打彩门时马牌子就成为旗牌、校卫,承担着统管、开锁任务。杈棒子是由打场、扫场的农具和动作演变而来的一种舞蹈。表演者头戴草辫子、裱花,身穿孝袍,与古代祭祀活动有关。这一角色另有祛邪说法,即穿上此服的人天不怕地不怕,能够万事如意。起初秧歌表演者均为男拌女相,大包头用包巾表明演出者的身份。打花棍是乞丐行乞中练就的一种等身棍打法,套路由本县黄河畔小洪拳演变而来,从上到下,肩、背、腰、腿、脚依次打击,起着打击伴奏的作用。莲花灯是吉祥之物,莲花是女性的象征,端着莲花灯,表明莲生贵子、连年丰登(灯)美好愿望。蛮婆蛮汉原指古代南方蛮人,他们在当地横行欺诈、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在秧歌表演中以丑角形象出现,为突出“蛮”的气氛,表演者须用心揣摩角色特点,呈现出滑稽、可亲的蛮劲和诙谐风趣、惟妙惟肖的表演。

  彩门秧歌是延川秧歌重要一环。打彩门是闹秧歌中最热闹、最红火、最有趣味性的场面,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道关口,男女老少皆喜欢。彩门秧歌讲究礼仪, 为接拜问候;第二彩为表彩;第三彩较为红盛,双方队伍摆开阵势,比智比艺,表演歌舞,所唱歌词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时事、村情、风俗、农事活动等,内容广泛。彩门是木棒绑成的“甘”字形活动架。打彩门先后要出现探马、丁马、驿丞官、日照官、月照官、虎头牌等一系列礼仪。探马是古代军中侦探一类。客家秧歌进村前,探马去对方打探消息,由主方把预先准备好的神马(真马备上鞍子,搭上毯子)由一名神骑手牵上站在村口,等待对方秧歌队到来。探马可骑真马或骡子,也可由竹马取代。通常当对方伞头看见这匹神马时就会唱到:“正在途中把路行,忽听传来马蹄声,进的前去观分明,原是府上通讯兵”。丁马是古代军中先行官一类。当神骑手吆喝一声,丁马就要打马一鞭骑回站在彩门前,意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驿丞官是古代驿站官员,起着上陈下达作用,通常担任这一角色的人嗓音好、爱闹秧歌的把式。驿丞官头戴纱帽,反穿皮袄,手拿鹰扇,由两兵丁在一根木椽上抬着来到彩门前。日照官是执掌太阳的官员,手执太阳图案道具,一般用箩筐罩上红绸,里边用手电光照射,站在彩门左前方,谓之太阳当空,养生万物之意。月照官是执掌月亮官员,手执月亮图案道具,一般和日照官相同,只是箩筐上罩着一块黄绸,站在彩门前右方,与太阳合谓阴阳相配,生息不止。虎头牌手持画着老虎头图案道具,一般在木锨片上粘上麻纸。虎头牌有两个,分别站在彩门左右,日照官和月照官之后。虎为百兽之王,在秧歌中意为威武之意。

  掏场子,也叫走场子。不同的场子有不同的用场,分别用于转院子、打场子、灯场围风、打彩门。走场子也是闹秧歌的高峰。除大场秧歌外,还有围圈或扎场,表演小场秧歌或道情戏。小场秧歌又叫“扎场子”或“闹公馆”,是穿插在大秧歌中的一些精彩节目,如骑竹马、搬水船、耍狮子、踢场子等。

  骑竹马也叫跑竹马、拦竹马。竹马用布、纸、木片扎成,人站在里边,作骑马状。骑马人口噙哨子学马叫。另一人扮牧马人,牧马人剽悍勇猛。表演时,竹马前仰后跳,表现为一匹烈马,牧马人动作熟练,表现出善驯烈马的气质。有时牧马人手牵马缰,悠然自得,竹马徐徐行走;有时牧马人猛抽一鞭,狂奔疾驰,牧马人以各种惊险动作降服烈马。烈马降服了,牧马人轻松了,观众也长出一口气。境内禹居镇竹马最受人喝彩。

  搬水船也叫跑旱船。水船由竹、木、高粱杆扎成骨架,外面蒙上彩绸,前后各镶一块明镜,四角置红灯,周围纸花点缀。选身段苗条、嗓门好的漂亮少女“坐船”,老、小艄公“摇”桨,边舞边唱,模仿行船,或处流水平静,或处浪颠波涌,或乘风疾行,或搁浅沙滩。以少女回娘家、走亲戚为情节,艄公笑问,女子唱答,妙趣横生。境内永坪水船引人入胜。

  舞狮子,狮子用麻、彩色纸、木片、高粱杆制体形,手电作眼睛,簸箕作口,红绸子为舌头。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另两人各扮一头小狮子。逗狮人为一武生打扮的“武士”。表演分文、武狮子两种,文狮子性格温顺,有搔痒、0 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子性格凶猛,有跳跃、跌扑、登高、腾空等动作。境内流行狮子舞,以马家河乡王家塬村和延水关镇延水关村狮子舞最引人注目。

  踢场子也叫回回秧歌。有二人、四人、六人、八人,男扮武生,女扮文生,男持棍棒、小钗,女持扇子、彩绸等道具,双双对舞,边舞边唱。男“引”女“戏”,男角生龙活虎,表阳刚之健,女角轻飏飘舞,有阴柔之美。舞毕一套唱一段,唱词主要有《采茶》、《卖油油》、《打金子代海》、《十对花》等,唱时男角自打乐器,有三叉板、小擦、梆子、小锣等,女角扇扇起舞,载歌载舞,气氛热烈欢腾。贺家湾刘家河村踢场子秧歌最受人称道。

  小场秧歌表演中,还有踩高跷、猪八戒背媳妇、二人台、赶毛驴、抬花轿、太平车、三叉板、霸王鞭、二鬼打架等十几种,这些精彩节目表演开始后,观众很容易与角色融为一体,达到忘我的境界。

  延川秧歌久传不衰、闻名遐迩,尤其在正月里,城乡到处闹腾的红红火火。这种富含独特地方风味的表演艺术已引起外界重视,不仅有外地游客慕名前来观看,延川秧歌还外出表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每到春节,延川秧歌总能吸引不少外地人专程前来观看。除了国内各地游客外,日本法国美国等国际友人也来领略延川秧歌魅力。1996年9月,延川大秧歌赴宜川壶口参加延安两岸摄影家看壶口调演活动。1997年1月,延川大秧歌赴延安参加“庆祝地改市暨毛泽东铜像落成仪式”调演活动。2002年正月初八晚上,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博哲若先生,观看了贺家湾乡刘家河村秧歌后深有感触地说:“中国延川,简直是黄土文化的博物馆。”延川大秧歌已经是陕北民间舞蹈的杰出代表,它和黄陵、洛川老秧歌构成延安各具特色的两大民间秧歌。

  转九曲,在延川俗称“转灯”,是一种民间风俗性祭祀活动,也是人们祈求神灵保佑、驱逐邪魔、消灾免难的自发行为。九曲像一个很大的城郭。九曲回廊,设有重复路径;大城廓内又分9个小城廓,小城廓的门径、走向各不相同,又称“九曲黄河阵”。九曲是道教太极图的变阵形式:一个大的太极图,当中包括9个小太极图。人们认为在这种城城连环、城城相套、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里,谁转过九曲,一年四季就会健康平安,百病俱消。人们通过“转九曲”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安宁、幸福美好。转九曲有“偷灯”习俗,据说偷个绿灯生女子,偷个红灯生儿子。转九曲通常在农历正月13~15日进行。近年来,转九曲基本在县城举行。转九曲用的方阵用钢管固定扎成曲折通道,通道两旁电灯按原方式布置,对灯泡作了相应保护措施,“偷灯”习俗不再默许。由于众多群众参与到“转灯”活动中,灯场内人山人海,须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确保群众平安快乐参与这一活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以上内容由网友"扬言"分享。]

为您推荐: -延川县特产-延川县美食-延川县民俗文化-延川县十大景点-延川县十大特产-延川县旅游指南 -延川县行政区划 -延川县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