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珠海 > 斗门区民俗文化

镬边糍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镬边糍
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镬边糍为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镬边糍”在斗门地区已有较长的历史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农村居民家喻户晓的午间小食。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是朝九、晚四、中午十二。上午八、九点饭后下田耕作,几小时后的中午回家煮些小食当午餐,到下午四、五点放工才回家煮晚餐。午餐有多种小食,而“镬边糍”是较为普遍的午食。随着城市化浪潮的席卷,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一别具特色的农村食物,逐渐淡出寻常百姓家,如今却又成为餐厅、旅游景点的美食。

  能吃上一顿爽口,甘滑的“镬边糍”,关键是米粉的制作:传统的米粉是人们在秋收后,用晚造优质籼稻米浸泡干水后用碓舂,边舂边加入适量已凉透的米饭,俗称“入饭”,用箩斗筛过后晒干。

  何为“镬边糍”?顾名思义是在镬边做成的糍。先在铁镬中用各种配料,如虾米、虾糠、鱩干、虾浆,或芋头、蕃莳、蔬菜等烹成的上汤。把米粉搅成稀稠适中的米浆,用热水泮粉(或先用些滚开水注入粉中搅一下,俗称“打糊头”,再搅成浆),用勺子把米浆濑在镬边上。米浆粘在镬边上时,用镬铲在镬边灌上些还在沸腾的汤水,再把粘在镬边的糍铲下,与上汤一起煮熟后就成了美味可口的一块一块的“镬边糍”了,镬边糍有咸甜两种。

  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做出来的“锅边糍”,镬中的汤有些粘爽口、甘滑、易消化老少皆宜。

  目前这一小食在一些食肆有得品尝,但由于米粉制作有异,传统的“镬边糍”有点失色,然而,它见证了时代及其饮食文化的变迁。过去用人力舂米粉,现却用机械打米浆了。

  2013年2月,镬边糍被列入斗门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内容由网友"xfych"分享。]

为您推荐: -斗门区特产-斗门区美食-斗门区民俗文化-斗门区十大景点-斗门区十大特产-斗门区旅游指南 -斗门区行政区划 -斗门区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