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民俗文化
象山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
>
象山特产
象山
宁波
鄞州区
象山
余姚
宁海
慈溪
北仑区
奉化
镇海区
江北区
海曙区
美食小吃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象山旅游景点
象山十大景点
象山地名网
象山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象山晒盐技艺
象山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三面环海,海陆岸线长,浅海滩涂面积广阔,海水盐度年均30.8‰,日照时间长,风力资源丰富,具备晒海的优良条件,是浙江省三大产盐县之一。象山晒盐历史悠久,唐代已用土法煎盐,宋时已有刮泥淋卤和泼灰制卤法,并用煎熬结晶,元人称晒盐为“熬波”。清嘉庆开始,从舟山引进板晒法结晶,清末又引进缸坦晒法结晶,成为盐业生产工艺上的一大变革。上世纪60年代后试验成功平滩晒法,采用新技术,并用机器逐渐代替手工操作,传统晒盐技艺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它以海水作为基本原料,并利用海边滩涂及其咸泥(或人工制作掺杂的灰土),结合日光和风力蒸发,通过淋、泼等手工劳作制成盐卤,再通过火煎或日晒、风能等自然结晶
宁波走书
原称“莲花文书”,又称“犁铧文书”,1956年定名宁波走书。形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的余姚农村,清末明初流传入宁波城区,继又向镇海、舟山地区拓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唱区域甚广,除宁波、舟山地区外,还演唱于台州地区的临海、天台、黄岩和杭州等地,至九十年代初开始衰落。宁波走书原称“莲花文书”,又名犁铧文书,1956年定名宁波走书。约起源于同(治)光(绪)年间。流行于宁波及舟山群岛一带。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相当盛行。20世纪50、60年代演唱区域甚广,除宁波、舟山地区外,还演唱于台州地区的临海、天台、黄岩和杭州等地,至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衰落。宁波走书的唱词用宁波方言,有说有唱
海盐晒制技艺(象山县)
象山晒盐业历史悠久,唐代已用土法煎盐、宋时已有刮泥淋卤和泼灰制卤法,并用煎熬结晶。元人称晒盐为“熬波”。清嘉庆开始,从舟山引进板晒法结晶,清末又引进缸坦晒法结晶,成为盐业生产工艺上的一大变革。从现有的资料中,可查到民国时期晒盐业的代表人物严纪鳌等。上世纪60年代后试验成功平滩晒法,采用新技术,并用机器逐渐代替手工操作,传统晒盐技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老盐区金星、番头等少数盐场仍保留手工与机械操作并存的状况。千余年来,晒盐区分布在县境沿海地区,北自钱仓,由爵溪折而南至石浦,四都,迂回二百余里,灶舍环列其中。新中国成立后,盐区(场)几经调整废兴,至上世纪70年代末,形成昌国、花
象山唱新闻
“唱新闻”,又称“锣鼓书”,是广泛流传于宁波市所属象山县及周边北仑、鄞州等地的古老曲艺品种,影响遍及舟山市的岱山、普陀等。象山境内的唱新闻皆用象山土腔土调演唱,内容都是本地风土人情,所以又被称作“象山唱新闻”。新闻,旧时称朝报。据《象山县志》记载:“清末,新闻传入本县”,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另有民间艺人口传,唱新闻产生在南宋时期,当时有13个象山有志者,用演唱象山乡音的方式把流落在外的游子召回故乡,途中吸收了临安、杭州、绍兴等地民间曲艺的养分,逐渐形成“唱新闻”。唱新闻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说唱兼锣鼓伴奏,唱词多为七句,也有长短句,双句押韵。演唱时艺人挎花鼔筒(坐置在膝上)左手提小锣,右手小指与
象山渔民号子
象山渔民号子,由传统渔业生产上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船工号子等组成,统称渔民号子。它是渔民、船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自发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和强烈的海洋生活气息,充满着渔民(船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雄壮、豪迈、朴实、奔放的个性,向人们提供了了解和熟悉象山渔民豪爽、粗犷、开朗的性格的载体。象山三面环海,境内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更有著名的大目、猫头、渔山三大渔场。清中叶至民国直到建国初期,江、沪、浙、闽等东南沿海各省数以万计渔民聚集三个渔场围捕大黄鱼、带鱼等经济鱼类,大部分渔船都在县内的石浦、爵溪等地停泊、加工鱼货及生活补给,为此,石浦(东门)、爵溪就成了象山渔民号子
渔民开洋、谢洋节
象山开洋、谢洋节包括渔民祭祀活动和传统民间文艺表演等内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开洋节”是渔船出海时,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谢洋节”则是渔船出海平安归来,渔民为了感恩大海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的原始意义是希望神灵保佑出海能一帆风顺,满载而归。开洋、谢洋节作为渔民一种精神寄托,主要有娱神、娱人两大板块,以祭祀为核心,具有祭祀对象的多元性(天后娘娘、城隍老爷、王将军菩萨、鱼师大帝等)祭祀地点的广泛性(庙宇、海岸、码头、港口、渔场等);祭祀形式、内容的多样性(包含有拜船龙、开洋节、谢洋节、祭小海、太平节、祭鱼师等祭祀活动),祭祀目的的唯一性(出海平安、渔业丰收)等特点。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轴
石浦--富岗如意信俗
石浦的妈祖信仰几近全民族信仰,包括妈祖信仰和她的组成部分——如意娘娘信仰。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渔山渔村、台湾省台东县富岗新村共同信奉着鲜为人知的海上平安孝神——如意娘娘。民间信奉如意娘娘据传在浙东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如意娘娘的产生、发展与传承,均为特殊地区民间自行推进,目前未发现有史料形成。如意娘娘信仰的生成,是由于发生地浙江宁波、台州、温州沿海一带的典型近海渔民劳作状况及祈求平安精神寄托所致,与妈祖信仰同工异曲。又由于中国上世纪的内战所产生的大陆与台湾的特殊民生状态,无可阻挡地催生出踏破万里海峡,象山石浦——台东富岗(小石浦)两岸妈祖信仰如意娘娘往来省亲迎亲习俗。石浦妈祖信仰及迎亲习俗的基本
石浦渔灯
石浦位于象山半岛南端,为我国著名的渔业重镇,也是我国“开渔”节的举办地,当地素有制作各种大小渔灯的习俗,以制作渔灯寓意平安富有,挂上渔灯为象征吉祥和驱魔避邪,舞蹈渔灯为喜乐欢庆,在正月十四“元宵夜”、“三月三,踏沙滩”、“六月六庙会”、“七月半,行纸会,放水灯”等等的民间民俗活动中,家家户户都要制作渔灯来过节和争相比美。因此,制作渔灯也成了普通渔民一项不可或缺的手工技艺。制作渔灯大多凭经验,但现在也有先设计出图纸(多为不能移动的仅供观赏的大型彩灯),然后按图制作的。制作的材料和工具有竹条、纸粘、铅丝、铁条(限于大型灯)、焊具、麻绳、棉线各色颜料、各种色纸、尼龙布、电珠(灯)、腊烛等,现在有的还
象山海岛人的婚俗礼仪
象山海岛人的婚俗礼仪:象山等地海岛因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其婚俗礼仪有许多别样的习俗,如旧时的东门渔村就有:﹙1﹚早婚,海岛的孩子多在六、七就已订亲,十四至十六岁即结婚;﹙2﹚代婚,海上渔业生产受气候之制约,有时选定的婚期男方不能到达,就出现“小姑代拜堂,公鸡入洞房”,即由新郎的妹子代兄拜堂,然后抱只颈系红布条的大公鸡与新娘同入洞房,直至新郎回来了,小姑与公鸡方可撤出;﹙3﹚入赘婚,渔家如只有女而无子,就“招上门女婿”来“顶香火”,下海捕鱼,支撑门庭,而不象大陆入赘者那样被人所岐视;﹙4﹚冥婚,俗称“阴配”,若未婚男子溺亡大海,其父母或亲属则要择一已亡的未婚女为之匹配,然结婚
宁波农民画
宁波农民画主要包含象山、奉化和慈溪三地农民画。象山农民画于20世纪50年代就蜚声全国,并出现了以高妙兰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农民画家。这也是我国现代农民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目前以象山茅洋乡农民画家为代表的创作群体,继承了高妙兰优秀农民画传统,并成为宁波市农民画创作主流队伍之一。奉化农民画(现代民间绘画)源于民间丹青画,明清时期即已广为流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始,又沿承和发展了这一画种。改革开放后,奉化农民画从宣传画逐渐走向欣赏性民间绘画。目前主要作者为当地农民、教师、干部、工人、企业家和手工艺匠。1988年奉化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画之乡”。慈溪农民画在构思、构图、造型、勾线、设
象山船模制作
象山船模制作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先由福建人赠予绿头船模(福建型商船船模)一艘,供置于东门王将军庙大殿左梁上作为吉祥物,后村民自制了东门大捕船模一艘供置于其右梁上,形成一对,寓意渔家平安和渔业丰收。以后就不断有渔民自制着各种船模,如东门现年73岁的渔民詹孟福、61岁的晓塘人王月生、64岁的爵溪人谢配祥等都是制作船模的高手。他们制作的船模约有上百个种类,如仿古船模有册封船、郑和宝船、象山唐船、乾隆游船、遣唐船、鉴真东渡船、漕舫船、古战船、万斛神舟等等;渔船有小舢板、小对船、大捕船、机帆船、流网船、拖虾船、爵溪独捞船、鹤浦鸭嘴船、福建小钓船、钢质渔轮等等;其他还有如渡船、油轮、海上冰鲜船、跨国远
大塘车灯
据传,《大塘车灯》起始于清嘉庆年间(约公元1804年前后),出于旧时人们对古代戏剧人物关羽的崇敬,创始了这一车灯形式,并于当地庙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等大活动时进行表演。建国后曾在1952年全县的灯节大会演中获得过二等奖,后即中断。2006年5月,该车灯重新恢复演出,还先后在“象山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等全县性大型文艺活动中频频亮相。该车灯的特点是整个队伍由二顶车轿、内各坐一皇嫂;五匹马、骑一关羽与四个护将;另有散灯四盏,车夫两人,乐队七人,共约25人组成。其表演的主要为戏剧《三国演义》中“关羽送皇嫂”的故事:关羽骑马,两马童牵缰,后随由两个轿夫推着坐皇嫂的车轿,轿后四个将军护送,过关斩
高塘提线木偶
该提线木偶系民间艺人李相明于民国十七年由温岭来本村定居后传入,多在沿海农村和渔区海岛等地演出,1960年组织成立了象山县提线木偶剧团,1979年成立了高塘公社木偶戏剧团,1982年后由于传承困难、观众稀少等原因而停演至今。高塘提线木偶的主要特点一是“大”:其表演舞台有10米长、4.5米高、8米宽,整个舞台由上、下二层结构,五人在高层表演提线木偶,二人在底部表演布袋木偶,加上乐队和各辅助者,约共需二十名左右的演职员;二是“全”:有6个大的服装道具箱,山、海、夜、宫、庙等布景、乐队的乐器以及各种剧目木偶形象等均一应俱全;三是“真”:、台宽、景深,观众层次感、真实感强,给人身临其境感觉:四是“高”:
海洋捕捞习俗
象山捕捞习俗主要延袭在沿海渔区一带,是当地渔民生产和生活的历史反映。据考古证实,先民们在6000多年前已进行捕鱼生产,先是海涂,后至沿岸,再至浅海近海;先是手抓捧打,后使用渔船渔网,数千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捕捞习俗,其中有许多还被现代人们所信仰、所遵循和所奉行,有的还成了渔区特定的岁时节令(如开渔节——旧称“开洋”),影响深广,国人皆知。捕捞习俗有:1、造船习俗,由请大木造船师傅、选料、开工、安装船眼、赴水以及在造船整个过程中的各种祭神、择吉等等组成;2、生产关系习俗,有租赁制、单位制、合仪制、长元制、借贷制等;3、分配习俗,如过鲜和吃倒帐、借贷、分私脚、分红等;4、船上分工习俗,有老大、多
刻板牒印
古代的牒,一般是指书籍刻本或通行证书,如牒谱、金牒、玉牒等等。但这儿所谓的“牒”,则是专指旧时寺院、庙宇或道观等信仰场所使用的“度牒”或“戒牒”,“刻板牒印”即是由专事刻板的民间艺人,接受这些寺、庙、观的委托后,将那些“度牒”和“戒牒”刻制印刷出来,供僧、尼或道士们作为一种信仰品出售给或赠送给那些善男信女们,说是拥有了这些“牒”,佛和神灵就会保佑他们平安、吉祥和幸福。据传,该村在明清时代就有刻板牒印艺人从事于此了。整个工艺程序是:要选用上好的樟木,锯成薄板,刨平后将所需图象复印在樟木板上,进行阳刻,完毕后用墨单色拓印到黄表纸(佛、道信仰的专用纸)上,需要多少就拓印多少。所刻牒板以线条流畅、人物
象山船饰
象山自古至今都是我国著名的渔业大县,象山渔民都将自己的主要生产工具——渔船尊称之为“船龙”,并在船的一些主要部位进行一些诸如彩绘、旗帜等等的装饰,千百年来,相袭成俗,这就形成了一种船饰文化。其基本内容如下:严格来讲,经过制作的渔船本身便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渔民们对其各部位的油漆及其色彩搭配就十分讲究,如每造就新船时,就要在船头两侧为它画上外围白色、中涂乌黑眼珠的“船眼”进行“定彩”,并选择吉日,用五彩线连船眼一起钉上,然后用红布套住“封眼”,待下水时在热闹的锣鼓鞭炮声中再为它“启眼”;船旗是渔船的重要装饰物,它往往被插在船桅或船尾上,旧时以三角齿边彩旗居多,有红底黄字的,有黑字镶白边或绿边的,
木海马制作技艺
木海马俗称“泥马船”或“泥艋船”,人们双手扶其柄,单膝跪于其后,另一腿往后用力蹬涂,即可快速前进,其速度不亚于陆地上骑自行车,故有“海涂自行车”之称。据说它是明代戚继光为抗倭而专门设计制造的、可以挂弓箭、搁长毛竹枪、前面又能置放小铜炮的、用于海涂上追击倭寇的一种多功能的驾驭战具。后因战事平息,便逐渐被民间使用于海涂小海产的捕捞中,演变成为海边人家的一种劳动工具甚至是交通工具了,一直沿用至今。木海马一般长1.5米,宽0.2米,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小巧轻盈,携带方便,即使十余岁的孩子,在陆地上单肩一挎就可轻松搬动,故旧时沿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它的制作流程是﹙1﹚截取一段弯杉树或楝树,角度大于100
岑晁醋制作技艺
岑晁醋发酵工艺复杂,产量低,酿制时间长,需化二至三年才能酿造成功。其酿出来的醋色如琥珀,与一般米醋有很大不同,其各项指标也大大高于一般米醋。酿造流程:1.取材:糯米、双龙泉水、中草药。2.浸泡:糯米浸泡6~10天,每天换水一次。3.烧饭拌药料:糯米烧成饭,拌白药等料。4.发酵:熟饭拌料后送发酵房一个月。5.酿造:加水和中药液,密封1~2年后榨取。
象山剪纸
象山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1988年出土的塔山遗址陶器中,就发现有剪纸的饰样,可见其起始之早。这种古老的民间美术样式,至明清时刻则已普遍流行于民间了,象山的村村岙岙的妇女巧手都能剪出一手美丽的纸花。已知的在民国时就涌现出了徐祝山、高妙兰一大批剪纸高手,建国后又出现了徐忠杰、傅一介、谢才华等一批剪纸艺术家。其中谢才华还建有全国一流的《象山才华剪纸艺术馆》,收藏其作品12000多幅,累计长4000余米,最大巨作达36平方米,曾两次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登上中国第七届艺术节金奖榜。象山剪纸以各色腊光纸、宣纸、胶水等为材料,以剪刀、刻刀、铅笔、刷子等为工具,通过艺人的构思、起稿、剪刻和衬背景纸等制作工
糕点制作技艺(象山米馒头)
“馒头”的名称由来已久,相传诸葛亮平南蛮时,突遇到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半空中有许多声音在喊:“还我头来!”诸葛亮用面做成头型,向空中撒去,这才风平浪静。当时人们称这种食品为蛮头,后来不知何时起,凡形状扁圆的食点都称作馒头了。宁波风味点心米馒头的历史起于南宋,是宋孝宗的恩师史浩为老娘供奉观音菩萨的特制供品。原先也是米制的年糕之类,因为史老太太喜欢吃供过菩萨的点心,由于年事渐高,嚼不动硬筋筋的东西,厨师开动脑筋,将酵母拌在米粉里使其发酵后再蒸制,便成了馒头状,故称“米馒头”。史家子孙不忘祖制,每年要蒸制米馒头作祭品,从宁波迁到象山九顷建村、冷水潭、巴龙头等地的史家子孙不但继承了祖上的米馒头制作技艺
[第1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