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河北省特产
河北省
石家庄
邯郸
保定
沧州
唐山市
邢台市
承德
张家口
廊坊
衡水
秦皇岛
雄安新区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河北省旅游景点
河北省十大景点
河北省地名网
河北省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隆化中幡
隆化中幡是隆化县流传的民间杂耍,形成于明朝末期清朝初期,兴盛于清末至中华民国期间,至今已有400余年。新中国诞生后,很快得到普及发展。文革期间又几近灭亡。1984年以后经过县文化部门挖掘整理、提高,逐渐形成隆化文化品牌。隆化中幡的表演主要是以道具造型,展示演员表现技巧和体能巧妙结合的一种杂耍形式。民间用这种形式主要是为了祈福、庆典活动。每年的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和二月十九“观音寺”庙会和各种庙会都会一展风姿。老百姓不但用它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且还用于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等活动。隆化中幡表演形式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表演者身着传统侠客黑色衣裤,头扎独特头巾,伴着锣鼓声大小中幡一齐舞动。表演技巧
霸州王庄子昆曲
霸州市王庄子乡地处冀中平原,京、津、保三大城市腹地,在清同治初年,下王庄即组建了业余昆曲子弟会。《渔樵耕读》是昆曲子弟会的昆曲启蒙剧目。早年间,青少年入会,首先要学这出戏。即以此戏之意,取名下王庄耕读会,同时,也有边耕边“读”——农民演唱戏曲之意。昆腔于明万历年间已流传到北方,同治初年,醇亲王在府邸设立了一个兼唱昆、戈两腔的王府家班安庆班。因醇亲王的封地在白洋淀一带,班中艺人多是白洋淀周围几县“地丁”家的子弟。光绪十六年醇亲王去世,戏班解散,大部分艺人回到故乡并传授给大批青年子弟。从王庄出身的昆曲演员,像郭蓬莱、樊志清、王老五、王树云、王小小儿、杨葫芦蔓、邱惠亭等人回到家乡,把在外边学到的唱作
伯延民间建筑艺术
伯延镇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城南10公里处,南依鼓山,北临南洺河,交通便利。自古居民经商外埠、广置房产,在本村发展商业,使村里店铺林立,街道上商贾成行,村中十分繁华。伯延特色民居主要分布于伯延村的五道街,南文章、龙泉、罗峪、庄晏,以及北安庄乡的同会,南北安庄等村落。现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宅有伯延徐家大院、房家大院、徐家二兄弟院和南文章王顺庄园等。徐家大院位于伯延村中心偏西(俗称九门相照),整体建筑形式属北方四合院式的群体套院建筑,晚清风格。在民国年间属上等水平。徐宅平面呈长方形,座北向南,以南北向为中轴线,东西厢房建筑对称排列。四座四合院以南北顺序排列,采取门户贯通,形成九门相照格局。据说这种格局是依照
成安泥塑
成安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境内有邯大、成马、成肥、成临等公路,西距京深铁路仅8.2公里,交通便利。成安与其它许多长期处于农耕文明的地方一样,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而信神礼神就是其中重要内容,因而这里每一个村落都有大大小小的庙宇,有了庙宇就得有神像,于是以泥塑神像为具体表现形式的成安民间泥塑就产生了。以池增银、何双林为代表的成安泥塑,广泛吸收民间审美元素,反映民间审美需求,因而在很长的时间里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1.成安民间泥塑用料简易。禾、谷、草、胶泥、水泥、颜料、漆等都是易寻易买之物品;其用具铁锹、刀子等都是农家常用的东西,因而工作准备不复杂。2.表现力较强。主要有三
青龙皮影戏
皮影戏在青龙被俗称为“驴皮影”,是个古老的戏种,于清朝末年开始出现在青龙。到民国初期,青龙开始有人建立影戏班,随后开始迅速扩展并很快普及到全县。上世纪90年代初,青龙得利皮影团成立,到目前为止,此团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皮影戏班由影台子,影人,影卷和乐器组成。在乡间演出时搭起的舞台叫“影台子”。办法是用木桩绑起四个支架,上面用木板铺成平台,台板上方用竹竿支起蓬架,在前台边缘装放一长条桌型案板,案上竖起影幕,作为影窗,影窗的高度和长度根据影台子的大小而定。皮影的材料是驴皮,雕刻要经过刮皮浆皮、拓样雕刻、着色涂油、拼钉装杆几个步骤。刀口和上色是最能体现雕刻艺人水平的地方。影戏班一般有影匠七八人,演唱
昌黎评剧
世人公认,滦县与滦南县是评剧艺术的产生之地。但昌黎为什么又称其故乡呢?那是因为昌黎的民间艺术是构成评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评剧艺术中,含有大量昌黎民歌艺术的基因,曾为评剧艺术的产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评剧的前身为流传于民间的说唱艺术“莲花落”,“莲花落”是清末民初流传于昌黎、滦县、乐亭等县的一种曲艺形式,其曲调取材于民间小曲,这种民间小曲在昌黎县称之为昌黎民歌。昌黎民歌是昌黎人民世代承传下来的一种民间小曲。多少年来“唱”就与昌黎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昌黎几经战火的蹂躏,百姓流离失所、跑反逃难,困境中借助于“唱”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形成了昌黎民歌曲调凄婉、如泣如诉
丰润评剧
评剧从孕育到形成、发展,丰润是一个重要基地,冀东莲花落时期有声名显赫的“赵家班”,戏圣成兆才曾在此搭过班。1909年评剧在唐山永盛茶园诞生,直接带动了评剧在丰润的发展。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由县委宣传部领导的“真理(评)剧社”群众称其为“扩军宣传队”,是当今丰润评剧团的前身,在全国各剧团中她的团龄最大。由于抗日的需要,创作演出了《送子参军》、《枪毙马国栋》、《潘家峪》等现代戏。新剧目的建设较早带动了音乐唱腔、服装、表演的改革,影响深远。残酷的战争环境,培育了革命剧社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至今“老八路”作风仍在剧团传承,被誉为“庄户剧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被《光明日报》(长篇特写)
蔚州高跷戏
蔚州高跷戏,是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原先是表演者脚踩三至五尺高的木拐,走上街头,围着高桌边扭边唱。演唱时管弦乐队伴奏,其风格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后来表演形式是不登拐子,在舞台上和其它戏剧一样说唱表演。已故历史学家孙作云(公元1912——1978)在他的《说丹朱》中认为:“高跷源于原始图腾信仰、用于宗教祭祀仪式,又从杂技表演演变为扮演戏曲人物的舞蹈形式”。金朝时在杂剧归类中属“笑乐院本”,正式形成戏曲形式。到了清末民国初,蔚州高跷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提高,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鼎盛期,不仅在当地,而且在当年的察哈尔省会张家口以及坝上、内蒙一带,连续10几年,久唱不衰,影响极大。被誉为“塞上一枝红梅
小车调
霸州市杜岗村建村于明永乐年间,是由山西省洪洞县刘庄村移民而来。据史料记载,到清道光年间,小车调在杜岗村已经传唱了四代。杜岗小车调脱胎于古老民间花会—小车会,属于板腔体戏剧,其艺术特色在于它独具的“九腔十八调”、“十三道大辙”和“正八板、反八板”。早年间所创作、演出的都是小戏,如《扫松》、《三娘教子》、《择邻》、《婆媳和》等,情节简短,角色仅二三人。后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和移植改编了一批长本大戏,主要有《贫女泪》、《巧奇冤》、《柳树景》、《松林错》、《烈女悲》、《花园配》、《送瑞红》、《咬脐郎》、《双冤记》、《大四景》等。据考证,当年小车调传人所办科班为廊坊地区最早的班会,
鸡泽冀南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梨铧片伴奏而得名(现用月牙铜板伴奏),属于曲艺,起源于清光绪年间,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北省南部。冀南梨花大鼓主要流布于河北南部的邯郸鸡泽县、邢台威县等地。梨花大鼓植根于民间,故多诉露民间疾苦和农家故事。它风格朴实,运字行腔声情并茂,唱腔丰富多变,素有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之称,曲调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以说为主,唱为辅(中长篇书较多),有慢板(哭调)、紧板、匀板,句式有十字韵、七字韵等。主要伴奏乐器:三弦、铜板、京鼓。服装:女穿旗袍,男穿长袍。主要传统书目有:《海公案》、《响马传》、《杨金花夺印》、《刘大哥劝老婆》、《丝绒记》等。梨花大鼓一人
磁县剪纸
磁县剪纸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流传区域广,群众基础雄厚,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其独具地方特色,而成为中国北方剪纸杰出典型代表之一。磁县剪纸分单色剪纸和染色剪纸两大类。单色剪纸在全县各村都有能手、巧手。其中有己故的张树梅,她的戏曲人物剪纸最为代表。作品多次参加省、市、民间美术展览。1984年中国美术馆收藏她400幅剪纸作品,其中《空城计》在中国美术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发表。张树梅的生涯都是在剪纸艺术中渡过的,其剪纸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殷付云在继承她的技艺基础上,大胆创新,作品构图意新,刀法大气,作品多为家庭装饰。目前她和丈夫张树芳专门从事剪纸的研究和创作,并创办起磁县第一家剪纸加工企业“云芳剪纸制作中心
昌黎吹歌
昌黎吹歌是昌黎“三歌”(地秧歌、民歌、吹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昌黎吹歌是人们极为喜闻乐见的一种鼓吹乐艺术,主要以唢呐吹奏乐曲,伴以一个堂鼓和一副小钹,较大场面引进笙、管、笛、胡琴等民族乐器进行烘托。昌黎吹歌有着与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同的独特风格。它技艺奥妙,内容丰富,善于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情感,很多乐曲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爱。所演奏的乐曲大体可分为三类,即秧歌曲、汉吹曲和牌子曲。昌黎吹歌之所以深受群众喜爱,是因为它既是昌黎地秧歌伴奏的主要乐曲,又可自成体系,单独吹奏。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吹歌艺术就伴随着昌黎地秧歌节目《跑驴》、《锯缸》、《扑蝶》等名扬国内外。这一艺术的发展在当时可称之为鼎
戏曲脸谱制作技艺
戏曲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随着清代京剧兴起以后,脸谱造型日趋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随之衍生的戏曲工艺脸谱,将戏曲舞台上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通过制作者的精心设计,细致地刻画在一个特制的人物脸部模型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工艺价值。谈到焦氏戏曲脸谱,要从焦氏的先贤谈起。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扬州著名经学家焦循
成安落子
成安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临近鲁、豫、晋三省。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成安戏剧事业迅速发展,极早走向繁荣。县内流行剧种颇多,有豫剧、曲剧、平调、怀调、京剧、四股弦等十余种,而在群众中最有影响的当数本地落子腔。这是流行在成安,并广泛传播于临漳、魏县、广平、肥乡、邯郸一带的地方戏剧种类。成安落子曲调比较简单,易唱易学,很为农民群众喜爱。成安落子也叫成安乐子,属沙东落子体系,与武安落子是一脉相承的。据史料记载:流行于冀南的落子红,有两大流派,以邯郸为中心,古漳河以西的称武安落子,也叫沙西落子,古漳河以东的称沙东落子。成安落子以豫北梆子腔为基础,又取平调、怀调优秀唱腔为基本韵律,吸取河北梆子打击乐高亢嘹亮的特点
驴肉火烧制作技艺
河间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素有“京南第一府”美称,成为古代北方军事、经济、文化重镇。由于各地商贾云集于此,推动了河间“餐饮业”的发展。各家饭店为招揽食客,掌柜的精心经营,师傅们各显神通,竞相施展厨技,当年在河间及周边县市流传着“要吃饭,河间转”的美誉。随着时光的流失,河间市内众多饭庄大都封灶熄火,灰飞烟灭了,唯独河间“驴肉火烧”长盛不衰。河间驴肉火烧为长方形,外皮金黄酥脆,内层松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来到河间,一书生“杀驴煮秫”招待李世民,他吃后连说“好吃好吃”,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河间,在农家吃饭,主人把精心煮制的驴肉夹到层次松软的火烧里,乾隆吃后连连称赞美味可口,问农家此为何物
古建青砖制作技艺
出岸四村位于任丘西部,属出岸镇。任丘市出岸镇古建砖厂,该厂是生产仿古青砖的专业厂家,产品专供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潭公园古建筑修缮使用。青砖作为古建筑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青砖作在我国已有久远的烧制历史。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在【陶埏】中有这样记载:“凡转锈之法,窑巅做一平田样,四周稍弦起,灌水其上,砖瓦百钧,用水四十石,水火既济,其质千秋矣。”任丘市古建砖厂继承了前人制砖工艺,所有工艺流程全部人工操作。上选优质粘土,凉晒、翻搅,去暴质、增柔性,如此“三伏两夏”,再经筛选;用中性水和泥、练泥、打浆,置稠泥于框中,着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型,存阴棚内,日日转筑,阴7日后,用木板将坯面压平、
冬菜制作工艺
青县冬菜制作的祖传秘方及手工制作是经过530多年、十四代人创建、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资源,是我国传统食品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如今既是河北省的传统名品、著名商标,又是出口创汇、低碳环保的拳头产品。唐宋时期,青县民间为弥补春季蔬菜青黄不接的状况,以运河沿岸盛产的大白菜、大蒜为主要原料,开始腌制、储存冬菜。明成化十五年(1479),青县大流津庄王啸元整合民间技艺,研创并开始制作冬菜。弘治八年(1495),出生在青县兴济的张皇后因入宫前食用过亲眷王啸元制作的冬菜,印象极深。于是传懿旨召冬菜入宫。冬菜成为贡品,使王啸元倍受鼓舞,于是开启了冬菜加工生产的历史。清顺治年间,冬菜制作第五、六代传人的作坊处于鼎盛
同聚祥酒酿造技艺
“同聚祥”酒酿造技艺为青县金牛镇双庄科陈氏后裔十五世陈大臣,于光绪初年(1877)创制。130年前,陈大臣及其子陈月波在青县兴济镇北街创办酒坊,品牌为“同聚祥”。“同聚祥”品牌白酒的酿造工艺为陈大臣及其子陈月波家族精心研制,取南运河水,采五谷台黄土建造泥窖,选优质高粱,经过泥窖发酵,分段掐酒,陶坛储存,精心勾调,经过八十一日酿出美酒,酒的质量极佳。该酒芳香浓郁,绵柔甘冽,醇厚宜人,尾净余长,被百姓誉为“燕赵琼浆”。时有“运河两岸,水旱两路,官司两界,齐声赞誉“同聚祥”酒香。清末文人王国维品后称赞”玉液醇厚耐品尝,空盏尚留满室香;风来隔壁引人醉,雨后开瓶百步芳。由于“同聚祥”品牌白酒誉满燕齐大地
传统盒子灯制作技艺
在渤海之滨的海兴,流传着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盒子灯制作工艺。它源于民间“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其制作工艺极其精巧,是连锁式反应的灯烛、焰火、花炮及民间故事的综合组群体。民间传统盒子灯制作工艺是多项艺术的融合,它包涵了民间美术、传说、故事、戏剧等艺术内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活韵味和地域特色。盒子灯制作工艺用料非常简单,主要有连丝纸、毛头纸、棉线、竹架、木架、火药等,但是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首先,要用竹匹、棉线,组合出可以折叠的灯的形状,然后,在外部粘上画上图画的毛头纸,用事先制好的火药捻连接起来,放在灯盒中。灯盒形似多层蒸笼,圈帮为圆形木质薄板烘沤而成,每层隔底为圆纸壳制成,恰似中
孩模烧制技艺
魏县孩模源于唐、宋瓦当。明代成为一独立技艺,经民间艺人的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线条粗犷,简洁明快,造型简练夸张,生动形象、质朴厚重、突出个性特点,具有较高的浮雕艺术技巧。孩模制作上分绘稿、雕刻、印模、烧制等工序,作品的形状有圆、椭圆和不规则形等,是一种微型浮雕,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花草等,是供儿童做泥土手工制作的一工具。魏县孩模技艺在邯郸地区具有代表性,对于研究邯郸地区烧陶历史具有独特的价值。孩模技艺工艺程序:一是雕刻。1.绘稿、用铅笔在白纸上绘制出人物、动物、花草等图案。2.拓稿,把画稿拓印在梨木板或半干的胶泥板上。3.雕刻:雕刻孩模是用自制的刻刀进行雕刻,雕刻时要注意线条的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