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俗文化
浙江省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浙江省特产
浙江省
宁波
绍兴
杭州
温州
金华
嘉兴
丽水
台州
湖州
舟山
衢州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浙江省旅游景点
浙江省十大景点
浙江省地名网
浙江省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卵石镶嵌技艺
仙居地处浙东南山区,母亲河永安溪有众多表面光滑,图纹、颜色和形状均不相同的河卵石,仙居古代劳动人民师发自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把卵石运用到了古建筑装饰艺术之中,深浅相间的石子图案与古民居的建筑色彩非常吻合,在仙居整个古民居的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卵石镶嵌的墙体、门堂和道路也十分科学,不仅起到了美观实用的作用,而且不变型、不变色,方便修理,还起到了坚固、防滑、耐晒与保健等众多作用。仙居的卵石镶嵌可分为墙体卵石镶嵌、门堂卵石镶嵌和道路卵石镶嵌三大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卵石镶嵌,其选材十分精细,卵石镶嵌技艺比较复杂,以石子门堂为例,主要工序有选、定、平、画、铺、压、固等七道。卵石的铺法主要有
临海古长城建筑艺术
临海古长城始建于晋,成于唐;北枕龙固,南接巾子。灵江汇永安、始丰之水绕城而过。城倚山,山傍水,水抱城;山、水、城相融,独具特色。尤以北部最峻,倚山就势,曲折逶迤,犹如蛟龙飞舞,人称“江南八达岭”。两山相峙,两水相依,群城群塔,构成古城独特的风格。古城除用于防御外,还兼具防洪,四个城门及瓮城结构别具一格。城内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很丰富。又称“江南古长城”,建造原因是因为为了抗击倭寇而建,每隔一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城台。在长城中端,还有一座“望天台”。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
苍南点色剪纸
苍南点色剪纸是产生于农耕社会的一种民间艺术。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纸扎艺术,主要用于祭奠、太平纸龙等纸扎装饰,作品形式多样。点色剪纸的制作是采用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技法,采用薄薄的白色生宣纸,用独特的刻刀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用白纸剪刻成图案,再根据不同场景点染各种色彩的,也有直接以金银纸和色彩纸剪刻镂空套拼而成图案的。苍南的民间剪纸艺术由简入繁,从粗到细,剪、刻技艺日臻成熟和完美,其表现形式有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镂金托色剪纸等。点色剪纸的主要载体有礼品册、画框、画轴、台挂历、宫灯、扇面等。表现的人物方面的题材,多是戏曲故事,通过夸张变形手段、精湛刻制;表现的花鸟鱼虫方面题材,大多寓意某种
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
牛筋琴又称唱词琴,誉称天下第一琴,是温州鼓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温州鼓词的伴奏乐器原来只是一面小扁鼓。清光绪年间,平阳著名鼓词艺人陈昌牌在弹棉花师傅弹棉弓的牛筋弦弹出的“当、当”声音启发下,研制出用牛筋弦作琴弦的五弦牛筋琴。牛筋琴问世后获得全面推广,鼓词艺人不断提高和完善着牛筋琴,从五弦增加到七弦、十三弦、十六弦。现在的牛筋琴为扁长方形,琴长62厘米、宽32厘米、厚3.8厘米,采用纯手工制作,包括琴弦制作和琴架制作两大工艺流程。琴弦以牛筋为原料经过选、锤等24道工序才能成品,鳌江镇金可春作坊生产的“金发盛号”牛筋弦最为有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琴架材料为梧桐板和红硬木,包括削木、装框
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
湖州羽毛扇,俗称鸟毛扇,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传统工艺品,与苏州团扇、杭州折线扇并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湖州羽毛扇制作业十分兴盛,其工艺精湛、品质优良,已名播于世。《羽扇谱》中有诗赞道:“吴兴团扇名天下,诸葛王睢不倚罗;淮海帆墙回羽客,春今门巷认金婆。”清道光年间,湖州创办了首家羽毛扇店——邱义丰羽扇店,光绪、宣统年间,先后开办严正泰、严怡泰等老牌羽扇店。新中国成立后,湖州羽毛扇一改“前店后坊,自产自销”模式,组织起来开始形成规模化生产。1959年建立湖州羽毛扇厂,所生产的“天工牌”是羽毛扇传统工艺精品的主要名牌。1981年在全国同行业产品评比中,“天工牌”湖州羽
蓝花布印染技艺
蓝花布印染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融生活与艺术于一体的技艺,早在《光绪仙居县志》就有记载。蓝花布印染在汉晋期间就传入浙江仙居,经历唐、宋时期的孕育,到清末至解放初发展至鼎盛时期,蓝印花布品种花样达200多种,目前已搜集建档的有三十多种,抢救保护花版9种。仙居蓝印花布是土生土长的农家一宝,选料独特。布坯为俗称“家机布”的农家自织的土布和俗称为“湖布大布”的机织粗布(湖北产)。面料布质厚重,坚固耐用,用它制成棉被或衣服等越用越软,冬暖夏爽。旧时农家嫁女儿,蓝印花被是必需嫁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蓝花布印染技艺十分独特。其花布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柔切、自然、清新、美观、秀气典雅,
河阳古民居营建技艺
位于缙云县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丽水市缙云河阳村始建于公元932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是个充满魅力的历史文化古村。河阳村至今仍保存着明清古建筑一千五百余间、十五个古祠堂、六个古庙宇、一座清代五孔大桥。走进河阳村,只见“十八间”大院错落有致,青砖白粉墙,马头墙高耸气派,古壁画、古诗词比比皆是;内部画栋雕梁,宽敞明亮。河阳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朱氏历代祖先以耕读传家,重农经商,人才辈出,富甲一方。元两代曾出八位进士,形成“义阳诗派”。现存的一溪两坑之水系、一街五巷的村庄布局乃元代设计。十多座古祠堂、百栋旧第计1500余间,大多为明清两代所建,是宗族庄园式古民居建筑群。村中三教
海盐晒制技艺(象山县)
象山晒盐业历史悠久,唐代已用土法煎盐、宋时已有刮泥淋卤和泼灰制卤法,并用煎熬结晶。元人称晒盐为“熬波”。清嘉庆开始,从舟山引进板晒法结晶,清末又引进缸坦晒法结晶,成为盐业生产工艺上的一大变革。从现有的资料中,可查到民国时期晒盐业的代表人物严纪鳌等。上世纪60年代后试验成功平滩晒法,采用新技术,并用机器逐渐代替手工操作,传统晒盐技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老盐区金星、番头等少数盐场仍保留手工与机械操作并存的状况。千余年来,晒盐区分布在县境沿海地区,北自钱仓,由爵溪折而南至石浦,四都,迂回二百余里,灶舍环列其中。新中国成立后,盐区(场)几经调整废兴,至上世纪70年代末,形成昌国、花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带是畲族传统的手工艺织品,既是美化衣着的装饰物,以及用作腰带、背带等的生活实用品,还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定亲回礼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定亲时,不论男方送什么礼物,姑娘回礼必需有自己织的彩带。畲族花带,亦称“山哈带”,又称“花带”,“字带”,为畲族吉祥物,也是畲族传统手工业品之一。勤劳智慧的畲族妇女人八九岁起,就跟着母亲和姊姊学习编织。在屋内,她们把丝线的一端拴在屋柱上,桌档或凳子上,另一端扎自已的腰间,双手轻快地提压带扣和穿梭。在野外,劳动歇力时,便在田头地角找根树桩或柴头拴上丝线,然后坐着或跪着编织。花带分线织和丝织两种。带上编着多种或单一的花纹,
杭帮菜烹饪技艺
杭州菜源远流长,它与宁波菜、绍兴菜共同构成传统的浙江菜系。杭帮菜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当时临安作为繁华的京都,南北名厨济济一堂,各方商贾云集于此,杭菜达到鼎盛时期。据了解,杭州菜历史上分为“湖上”“城厢”两个流派。前者用料以鱼虾和禽类为主,擅长生炒、清炖、嫩熘等技法,讲究清、鲜、脆、嫩的口味,注重保留原汁原味。后者用料以肉类居多,烹调方法以蒸、烩、氽、烧为主,讲究轻油、轻浆、清淡鲜嫩的口味,注重鲜咸合一。改革开放以来,杭州菜与兄弟菜系越来越融为一体,博采众家之长,成为无宗无派的集大成者。据统计,市场上经常供应的杭帮菜有500多种。古往今来杭州名厨辈出,对祖国烹调理论和技艺作出过重要
民间灶画
遍布嘉兴农村的灶头画,代表着农家独特的审美情趣,映衬着百姓对红火生活的向往,是江南水乡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成为嘉兴地区独特的乡土艺术的代表作。去年年底,嘉兴灶头画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嘉兴农家灶头的造型大致有:花篮形(灶脚砌成六角形),当地称“花篮灶”;长方形,人称“小方灶”;圆筒形,人称“套筒灶”。灶头绘画的部位,主要是灶身、烟箱、灶山、灶帽。民间泥水匠根据灶的构造情况,灶画所绘的数量也有所不一,多则15至20幅,少则10至15幅,大小不等,形状不等。绘画的内容有花卉植物类,如荷花、石榴、仙桃、牡丹、万年青等;动物类,如鲤鱼、喜鹊、仙鹤、龙凤、大公鸡等;财神类,如八仙过
皤滩盐埠商号和民居建筑艺术
皤滩在历史上曾是一座繁华的古镇,也是台州通向内地的重要河埠。在历史的变迁中,这里遗下了大量的古迹,其中以街道和民宅建筑最有特色,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商业文明的古迹。皤滩古镇的“龙形”古街,是三华里长由鹅卵石铺成的商贸街。整条古街按龙之形状延伸,西为龙头,东为龙尾,中段弯曲成龙身。龙头正好处在五溪汇合点上,溪水如练,满目银粼粼的波光雾气恰似腾龙在云;龙尾处,飞檐马头墙、砖雕牌坊鳞次栉比,特别是那座气势恢弘、高3.5米、宽8米的砖雕坊,门罩上玲珑剔透的一组组龙凤呈祥、麒麟献瑞、鹤鹿祈福以及花卉人物等雕塑,更使龙尾平添了一份灵气和动感,再加上黄澄澄光亮亮的鹅卵石有规则地排列分布,使古街看上去就像是
杭罗织造技艺
杭罗是中国丝绸代表品种“绫罗绸缎”之一,杭罗与苏缎、云绵同列为中国东南地区的三大丝绸名产。杭罗原产杭州,由纯桑蚕丝以平纹和纱罗组织联合构成,绸面具有等距规律的直条形或横条形纱孔,孔眼清晰,质地刚柔滑爽。穿着舒适凉快,耐穿,耐洗。多用作帐幔、夏季衬衫、便服面料等。杭罗历史久远,南宋时,杭罗已崭露头角。《咸淳临安志》卷八《丝之品》载:“罗:有花、素两种结罗,染丝织者各熟线罗,尤贵”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八《物产、丝织品》云:“罗:花素、结罗、熟罗”。可见当时杭罗已有多种品种。据《杭州市志》载:元、明、清时的杭州丝绸中,“罗”一直是一种主要品种:“罗中的秋罗、绮罗均为名产。”福兴丝绸厂是目前杭州市
廿八都古民居建筑艺术
廿八都古镇因四周关隘拱卫,少受战乱干扰,至今仍保存有两段较完整的约1公里长的古商业街道和36座民居古建。镇上的枫溪街是上个世纪保存下来的,窄得无法通行汽车,但两边店铺密集,户户相挨,居民家内都十分干净整洁,门前挂着传统的标志物,从街的这头到那头绵延三华里,俨然成了富有文化气息的明清一条街。公共建筑物有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真武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11幢。此外,二十多幢古民居基本保持明、清两代建筑风貌。其建筑风格与浙皖一带的“四水归堂”水乡民居不同,融合了浙式木雕、徽式砖雕、赣式灰墙、闽北客家式甚至还有洛可可式等的建筑风格的建筑。尤其是大小两座“文昌阁”,建筑内还保存了大
水龙会
预防火灾,保一方平安,明清时期,绍兴各村落都置木制水龙,并成立龙会。在火灾时,水龙奔赴现场扑救。龙会为了加强对“龙兵们”的训练,常备不懈,使救火龙拉得出,用得上,每年农历六月廿三日,俗传为火神菩萨生日,举行赛龙会,又叫“分龙口”。火神以火为灾,人们以“水龙”抗御。也有一说,古人以为龙主水,而盛夏常有“夏雨隔牛背”的现象,传说龙的上司这天命令下属各自分头行雨,以便“察看而治之”,是以有“分龙”之说。“分龙口”可谓绍兴人们结合地方传统节日施行的消防演习活动,主要是通过竞技让水龙会之间较量和比赛实力,是一项带有传统体育特色的群体竞技项目。“水龙”是旧时绍兴城乡普遍使用的一种木制杠杆式消防器具,其形状
杭州金银饰艺
杭州金银饰艺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五代吴越国。据史料记载,吴越归宋时,贡奉之物中金银器皿颇多。近年从西湖雷峰塔地宫出土的吴越时期的鎏金纯银佛像,便是最好的佐证。南宋皇室迁都杭州,大批为皇室服务的能工巧匠纷纷南下,使杭州的金银珠宝首饰技艺集南北大成。清末民初,杭州经济繁荣,商贾云集杭城,金银作坊有了发展,1865年上海方某来杭,在珠宝巷开设信源银楼,后乾源、义源也相继开设,地处信源两侧。此时珠宝巷已成为杭州金银饰品交易中心,据民间三十五年《浙江工商年鉴》载,当时有大小银楼49家,清泰街就有19家之多,以信源实力最雄厚。后来由胡雪岩侄儿胡止祥继盘,由于经营有方,讲信誉,技艺精,使“信源”品牌家喻户晓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龙泉宝剑是中国古代兵器的代表,著名的汉族传统工艺品之一。因产于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龙泉生产的剑“精美绝伦,斩铜如泥”,称为龙泉宝剑。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一诗中曾写了“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的诗句。在这里,龙泉成了“宝剑”的代称。龙泉宝剑有着悠久历史。相传在春秋末期,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云游江南各省,当他到达浙江龙泉时,发现秦溪山下,有一泓湖水,甘寒清洌,湖边有七口井,恰似天空北斗星座:用湖水淬剑,能增强剑的刚度,正是铸剑的好地方。欧冶子就在湖边支起炉灶,用附近山中铁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献给了楚王,受到重赏,“龙渊”宝剑也从此出名了。后人为表示纪念在井旁修
海盐腔
海盐腔,又被称为“浙调”、“越调”、“海盐高调”等,因形成于海盐而得名。海盐腔曾和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并称为明朝南方戏曲的“四大声腔”,且位列“四大声腔”之首,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海盐腔的起源,据元代姚桐寿《乐郊私语》记载,系当时海盐澉浦杨梓与贯云石(酸斋)对村坊俚曲、南北歌调进行加工创制而成;另据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卷三记载,为宋代张所创。海盐腔在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已臻成熟,流传颇盛。当时士大夫宴集多用海盐戏文娱乐宾客。至嘉靖、隆庆年间,流布地区扩大到嘉兴、湖州、杭州、温州、台州、松江、苏州、南京、北京、山东、福州以及江西、安徽等地,出现“凡唱南调者,皆曰海盐”的
调马灯
马灯舞是一种流传甚广的民间舞蹈,岱山县各地都有分布。此舞因文化背景不同又有不同的数量和阵法,在县境内较为出名的有石马岙马灯、茶前山马灯、长涂马灯。石马岙马灯,出现在清康熙廿七年(1688年)第二次海禁解除后,属庙宇文化归庙柱首管理。据传石马岙马灯是因纪念神马而创。石马岙有座庙称石马庙,因在清康熙年间在岙0土了宋代状元袁甫墓前的石马而得名,由于年长日久受天地日月精华,石马成了神马,为了表达对神马的敬仰之情和来年的风调雨顺,石马庙弟子自设马灯、阵法于每年庙会进行表演。茶前山马灯队组建于1946年春节,因为抗日战争胜利,村民以此来庆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国时期保长发起,有已故的刘和平制作马灯,他在
调花船
调花船,是衢山岛内民间群众艺术表演之一,约于乾隆年间,从大陆传入。至今200多年历史,民国期间比较旺盛,原有岛内庙会“持头”组织,在民间开展舞船活动,解放后,各村仍传承、保留此项艺术表演,至今,镇文化站继此类文艺表演,并进行改革,适应时代,宏扬民间调花船艺调花船重于调(舞),一人进入无底船,杠作行走,时有碎步,前颠后翘或后颠前翘船体,跟随前面领舞牌旗、起舞,一般调花船以双船为对,按船运行的姿态,拟作各种表现阵法,俗称“划四角”“走十方”,戏书“冲浪”等数种。双船对舞,当双船碰头“冲浪式”后侧绕,花船慢晃动站立,旁边的歌唱班,起唱花船调,并配合响器乐器班,一曲落后再其舞,舞停再起乐歌唱,一般八至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