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俗文化
浙江省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浙江省特产
浙江省
宁波
绍兴
杭州
温州
金华
嘉兴
丽水
台州
湖州
舟山
衢州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浙江省旅游景点
浙江省十大景点
浙江省地名网
浙江省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贝雕制作工艺
贝壳远在五万年前山顶洞人时期,就被穿成串链作为装饰。商代到秦代,贝类中的一种,被打磨穿孔后,长期当作货币使用,这就是贝币。春秋战国时期,贝壳被普遍制成项链、臂饰、腰饰、服饰等,甚至还出现了马饰、车饰。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三成将士都用红线穿贝壳作坠饰,以壮军威。秦汉时期,由于冶炼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贝壳的雕琢开辟了新途径。艺人们利用贝壳的色泽,将一种较平整的贝壳磨成薄片,再雕出简单的鸟兽纹图样,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装饰,俗称“螺甸”,这种工艺目前不少地区仍然保留着。宋、元前后,中国民间的螺钿镶嵌和贝贴等工艺已经十分流行。品种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挂屏等陈设品;各种文具、烟具、台灯等
吃早烧
吃早烧,即早晨四五点钟吃烧酒。在浙北海盐澉浦一代仍沿袭着这种奇特的饮酒风俗。吃早烧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不管刮风下雨,365天从不间断吃早烧。吃早烧的人很稳定。也很少串店,因此掌柜也掌握着每个客人的酒量。他们不多喝,一般每次只喝一开(即老秤2两,新秤1.25两)烧酒。吃早烧的常常是两三个人围一张桌子,很小的酒盅,情投意合地坐在一起慢斟细饮,娓娓而谈。除了喝酒聊天以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灵(谐音)市面,传播一些新闻、农事。早烧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吃荤酒,另一种是吃素酒。吃荤酒就是用羊肉、猪头肉之类的荤菜下酒,价钱贵些;吃素酒则是用糕饼、油条、盐浸豆、豆腐干之类下酒。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每年
余姚土布制作技艺
余姚土布,又称“余姚老布”“小江布”“细布”“越布”,以历史悠久、工艺细致、花色美观、实用牢固而闻名。余姚土布是余姚棉区极具特色的家庭纺织产品,其种类繁多,有:紫花布、净白布、元色布、青花布、茄花布、方格布、斜纹布、各色条子布等,制作分纺纱、织布前的准备、经布、织布等几大环节,需要用到20多项制作工具。余姚地处浙东沿海,濒临杭州湾,过去是全国重要产棉基地,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称“浙花出余姚”。历史上余姚棉花种植面积曾一度占到浙江省的40%,故浙棉又称“姚花”。余姚土布自南宋后以此为主要原料,因历史悠久、工艺细致、花色繁多、实用美观、用途广泛而闻名全国,民国以来一直为外销之大宗。余姚旧属绍兴(会
弹涂船
弹鱼船从古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年间,秀山凉帽山村民在海涂里捕捉“弹涂鱼”的实验中所首创制作的捕捉工具,后一直代代相传至今,并发展到本、外地其他村落。之后,也有年轻人在劳动之余,作为在海涂上追逐嬉戏活动内容之一。如今,又是秀山人,古为今用,在发展旅游业,开发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中,挖掘发挥此兰秀文化遗产,以其独特功能,开创了中国首家以“泥”为主题的滑泥旅游项目,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和喜爱。弹涂船原有一个不平凡的来历。早在距今二百年前清嘉庆年间,因秀山岛悬于海中,临海的村落常年遭海盗的侵袭,抢劫岛民财物。当时来袭的海盗为便于快速逃退,将海盗船停泊在海涂之外,用特制的能在海涂单人滑行的形如如
海盐滚灯
海盐滚灯是长期流传于海盐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一般在元宵节灯会进行表演,表演时以滚灯为道具,舞姿潇洒英武,具有较强的杂技性和竞技性。海盐滚灯的缘起与海盐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海盐濒海,常有海盗侵袭,因此海盐人崇尚练武,民间盛行以村坊为单位的滚灯竞技比武,以示村坊实力强大。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海盐已有滚灯表演。明清时,海盐滚灯盛行。清朝海盐文人彭孙贻在《轮灯》诗的小序中对海盐滚灯有过描述:“儿童缚竹为轮,辗转相环,悬灯环中,旋转翻覆,而灯不倾灭。壮士运之,衢中腾掷不休,曰滚灯。”在海盐地区,长川坝乡(现为秦山镇)的滚灯艺术保存得最为完整。滚灯的制作颇具特色。传统的滚灯直径约120厘米,用十二根竹篾扎成
船模制作工艺
清朝中后期秀山的古帆船,载重大约为320吨{8500担(每担为164斤)}。造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事海运业。随着沿海港口开埠,海上运输业渐渐繁荣起来,1922年前秀山此类型船只达到了190多艘。航线也随之延伸,南到了福建广东,北到青岛大连,最远到达东南亚、日本、韩国汉城,对研究郑和宝船提供有价值线索。制作工艺流程:1、按比例绘设图纸2、按图纸制作各结构材料3、先上正舢板,固定各梁头和绕柱(肋骨),立梁头,固定每道梁头、斗进(斗颈),冲天桡,固定尾风梁及。4、上其他大底板,转站板,各种玉肋。5、上干膛板,闷头板,做操作系统(舵、舵盘、舵镇等),锚泊系统,蓬帆系统,舢板系统(橹、浆、舵等)。6、捻
岱山评书
在岱山,大家把评话习惯性称为评书,民间称评话艺人为“吃开口饭”。评话是一种以说为主、带有表演动作的曲艺形式,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多数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与各地方言关系密切,演出时演员较少,通常仅一至二三人,使用道具简单。在江浙一带,只说不唱的评话,称作为大书。清范祖述《杭俗遗风》:“大书,一人独说,不用家伙,惟醒目一块纸扇一把”。醒目,或称“醒木”,曲艺评话、评书用的道具,大小不一,一般一寸长、半寸阔厚,用木或玉石制成。说书开始时,用醒目击桌,以引起听众注意。今绝大多数艺人已故世,尚有岱西王国裕还偶尔表演。王国裕,男,1953年9月30日出生
绍兴谜语
绍兴民间谜语是流传于古越地中心绍兴及周边一带,融合了绍兴方言与风土人情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的谜语形式,是越地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共同享有的一群众性文化娱乐载体。它既是谜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绍兴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以民歌、谜语、顺口溜、打油诗等样式为载体,通过比喻、拟人、隐喻、夸张等手法来表现。题材包罗万象,主要分物谜和字谜,其中物谜又分为自然、人体、动物、植物、饮食、用品、器具、劳作、文体等九个大类。根据谜面和谜底的表现特征则可分为小谜、大谜、双谜、多谜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在民歌、民间谜语产生之前,远古人类对一事物故意不直接告诉别人,而是让对方去猜,当大家都猜不到时,再给予一些提示,这
紫砂壶烧制技艺
紫砂又称“紫砂陶”,嵊州紫砂其前身为“老协兴陶厂”建于清乾隆年间崇仁镇赵马村,而后改称“复兴窑厂”,解放后更名为嵊县陶器厂。主要生产粗陶缸、钵、盆为主,因烧制的产品坯体呈紫色。70年代初开始研制紫砂产品,73年研制成功,填补了浙江紫砂空白,78年更名为“嵊县紫砂”(其厂名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题),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全县生产紫砂工人到达2000多人。紫砂陶以陶土为原料,紫砂泥的化学成分也与一般陶土不同,他含有9.5%左右的Fe2O3和25%的A12O3,SiO2的成份一般都在50%左右,其次还有少量MgO,K2O等化学成份,由于紫砂泥具有独特的化学成份,它给手工成型工艺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绍兴鱼干制作技艺
“鱼干”是绍兴八大贡品之一。根据绍兴历史记载,早在明清时期,人们就将青鱼制成鱼干作为绍兴的名优特产,远销南洋地区。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们已经在追求新鲜自然的今天,绍兴人仍将鱼干作为送礼的上品,尤其在春节期间送鱼干是很流行的。晒制鱼干,分冬季和夏季。青鱼是冬季做鱼干的最佳选择。作为绍兴一大家鱼,青鱼生长快,个体大,肉厚刺少,富脂肪,味鲜美。此外,渔民们还喜欢制作酱鳊鱼干,一次性晒干的鳊鱼干香而不腥,油而不腻,绝对是一等的下酒菜。夏季,绍兴生产粲鱼,制作粲鱼干成了水乡渔民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制作鱼干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去鳞、剖杀、腌制、清洗、晒制。剖杀从尾鳍沿背鳍剖开至鱼头处,使鱼肚皮处连
震元堂传统中医药文化
“生病不看胡宝书,不吃震元堂的药,死了口眼也不闭。”流行在绍兴民间的说法,反映出震元堂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也显现出震元堂的中医药有其独到之处。震元堂药店,始创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创办人杜景湘(浙江慈溪人),地址绍兴城内水澄桥北首(今解放北路胜利路口)。早起震元堂与其他药材行一样,同是“前店后场”式经营格局,以销售配方和自制中成药为主,其品种达324种。经营的中药饮片、丸散膏丹、人参、鹿茸、燕窝、银耳等1000多个品种。尤以销售自制大补药驰名,据民国23年(1934)账簿记载,是年大补药销售18628帖,以时价每帖1.28元银币计算,年销售额合银币二万三千八百四十元八角四分。又所制
甘棠元宵乐
“元宵乐”又名“闹元宵”,是一种用打击乐器与管弦乐器混合演奏的民间器乐,因其演奏的曲牌“闹元宵”而得名。该曲目演奏的乐队由12人组成。其行当分笛子、碗胡、板胡、二胡、小梅花、引罄等5人;大、小堂鼓、大锣、小锣、双木鱼、叮当、钹、月锣7人(有的由一人演奏数件乐器)。根据该村“元宵乐”乐队负责人石铨法(1933年3月出生)叙述;曲目源于清光绪三十年(1871年)山阴盛塘村人冯公作《梵音集》(由邑痒生张乐智作序)该集分《梵音集上》、《宣卷》、《宣卷调》等内容,现残集藏于村人俞可相(1916年生)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张绍良授教元宵乐,直到80年代再度恢复,并在1985年编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乐曲集
会稽铜镜制造技艺
绍兴古为会稽,生产的铜镜也称会稽镜。按其形状分:有圆、方、委角、柄形等;按其纹饰分:有规矩禽兽镜,多乳禽兽带镜、画像镜、神兽镜、龙虎纹镜等等,其中以后三者为主。其技法经历了从线条到浮雕的变化,镜面多微鼓,以扩大映照范围,经过打磨,光亮可鉴。尤其在汉代制作的透光镜,镜背的图文迎着太阳或灯光时都可以明显地映射于墙壁之上,为绝无仅有的奇迹。会稽镜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铜镜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绍兴矿藏资源丰富。《嘉泰会稽志》记载:会稽县东五十里有锡矿。会稽县东南五十八里,有铜矿。这丰富的矿藏资源无疑是会稽镜制造的物质来源。又据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力发展青铜兵器生产,这为会稽镜的制造奠定了
浦桥潮神节
浦桥潮神节是纪念治水功臣陈贤(陈老太公)的节会。在嵊州,大小村落都建有陈老太公庙(也叫陈侯庙),而鹿山街道浦桥村的陈侯庙规模最大、香火最盛。因为陈老太公系嵊州鹿山街道浦桥村人,名叫陈贤,字希文,号恺山。陈贤一生与水结缘,治水有功,给剡溪、曹娥、钱塘两岸百姓带来平安和富饶。古时剡溪常发洪水,是陈贤沿溪筑堤,沿堤植芦种竹,狭窄处建闸节流,使之具泄洪、防旱情,利灌溉益百姓。宋绍熙年间,黄河决口,陈贤奉圣命率民工,治理黄河蔡州段百丈险堤,获得功成。天禧年间(1205-1207)授吏部从事,总管治理钱塘海潮。当时,人们视钱塘潮为“水怪”,过往行人常遭潮水祸害。陈贤潜心研究潮涨潮落数十年,掌握规律,总结诸
麦秆编织技艺
清王廷鼎《杖扇新录》:“麦扇: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两浙人多用以燕居。”他所说的麦扇就是麦秆扇,又称麦秸扇、麦草扇。这种麦秆扇盛产于浙江绍兴、诸暨、宁波、金华等地。上虞农村曾有这样的风俗:如果姑娘与小伙子相爱了,在夏季来临时,小伙子就会收到一把精致漂亮的麦秆扇,这是姑娘向心上人表露真挚的情意。姑娘出嫁以后,第一年的端午节,娘家会担着礼物去看望女儿,礼物中必须有麦秆扇,分送给公爷叔伯、婆婶妯娌、街坊亲友,表示尊敬、友好的情意。虞南山区盛产大麦、毛竹、蚕丝,这些都为麦秆扇的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
岭北大莲花
莲花舞又名“大莲花”,过去称为“讨饭莲花”,分布在诸暨市岭北镇和金华地区。莲花调是一种民间小调,清唱为主,具有纯朴、憨厚的乡土风味,并借助道具的打击为主要节奏。表演一般是9-11人,成单,其中1人领头,后面是一对一对紧跟,每对与每对之间服饰相同。表演动作主要是一只手向上打出,然后收回来,简单重复,鲜有变化。莲花舞道具丰富,多取民间生活实用品,如茶壶、灯笼、筷、碟、扇子等,一般边唱边敲打道具边前行。2009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崇仁古村落营造技艺
崇仁古镇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原名杏花村,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册封的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自南宋以来,人才辈出,单裘氏一族,就有4个进士,38名举人,仕宦者几十人。崇仁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古建筑群连片成群,具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民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小楼勾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的“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崇仁古镇建造工艺讲究、独特。从选址到建设,从建筑到街道格局,从功能结构到空间结构,从基础设
南孟祭礼
南孟祭礼是宋朝时期迁入诸暨的孟子后裔为主所传承的祭祀礼仪。孟子是儒家文化集大成者,他继承发扬丰富了孔子学说,被后人尊为儒学亚圣。为更好的传承先祖孟子思想、弘扬儒家文化,由此产生了南孟祭礼。八百多年来,祭礼绵亘不绝。诸暨是南孟祭礼的主传地,目前十二都区域有孟子后裔2万余众,是孟氏在南方的核心聚居区,此地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区域、距杭州40余公里,秦朝设县、文人辈出,可谓人杰地灵。据《宋史》、《浙江通志》记载,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哲宗孟皇后临朝监国,命内侄信安郡王孟忠厚(孟子47代孙)护驾南渡,其幼子孟德载以勋戚南渡著功绩,于绍兴十七(1147)年封爵诸暨。为秉承先祖思想,迁移后十二都南孟就开始了祭礼
嵊州灰塑
灰塑又名堆灰,是从砖雕和泥塑两种技艺派生出来的一种室外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唐朝就已经存在,以明清两代最盛行。内容有山水、花卉、鸟兽、人物、书法等,多以祠堂、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的装饰之用。灰塑工艺精细,它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表现形式有多层式“立体”灰塑,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图雕式单个造型“单体”灰塑等。传统灰塑工艺分布广泛,形态各异。现存嵊州城隍庙、三界始宁城隍庙、崇仁玉山公祠、金庭观等祠堂庙宇有大量工艺精美的灰塑作品,如“桃园结义”、“郭子仪祝寿”、“哪吒闹海”、“长板坡”、“瓦将军”、“二龙戏珠”以及八仙人物、鲤鱼、鸟兽、花卉等等。民间灰塑工艺,不仅注重图案的形式美,还重视图案
绍兴清音班
绍兴清音班,亦名清音坐唱班,专事民间婚庆寿喜鼓吹演唱。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旧时遍布绍兴城镇乡村。《绍兴市志》卷36第二章“绍剧”记载:堕民多以唱戏为业,又兼业鼓吹,其上乘者称为清音班,专事演奏器乐曲牌。追溯其源,可至唐时。“安史之乱”平息后,宫廷乐师辈以“乐而忘忧罪”,遣为“堕乐”,遭贬斥而流落江南,绍兴多数,为度民,唱“度曲”以度日,人称“度民”。这些堕民仍保留原宫廷乐工的业迹,为求生计,以原来吹、拉、弹、敲的艺术本行,为平民婚庆、做寿、添丁时鼓吹取乐,深受民众欢迎。由此,堕民多以此为业,并世代相传。他们根据唐代宫廷所用的“熊罴部”中的“熊罴架”,创制了用木雕刻,彩绘八仙、龙凤,约有丈余高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