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民俗文化
安徽省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省特产
安徽省
黄山市
安庆市
宣城市
阜阳市
合肥市
滁州市
亳州市
池州市
六安市
马鞍山市
宿州市
芜湖市
淮南市
蚌埠市
淮北市
铜陵市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安徽省旅游景点
安徽省十大景点
安徽省地名网
安徽省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
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是石台县传统的绿茶制作技艺,主要在皖南一带,尤以石台(古称石埭,1965年更为现名)为之最。雾里青茶园位于海拔千米的高山云雾之中,常年被云雾笼罩,所以当地人称此茶为“雾里青”。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时,全国名茶37个品目,其中“嫩蕊”即为当地人所称的雾里青。南宋大诗人陆游、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在其著作中都有相关记载。可见,石台雾里青绿茶制作技艺有上千年历史。石台雾里青是皖南储叶老品种,由百年以上野生茶树群落采摘鲜叶制成。其生产技艺十分考究,选用高山云雾茶叶,按照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10般传统手工技艺,经过37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做好成型的雾里青,
杜村十番锣鼓
十番锣鼓,是徽文化和九华山佛教文化交汇产生的民间音乐形式,杜村十番锣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乐手均为当地农民。十番锣鼓最有特点是打击乐部分,体现乐器的分工和乐手的高度技巧,“十番锣鼓”虽然基本上是打击乐合奏音乐,但同样可以表现出复杂的情绪色彩,组成有强烈感染力的合奏艺术。“十番锣鼓”的表演主要由铜锣、皮鼓、脆鼓、大钹、小钹、唢呐、横笛、云板等乐器配合演奏,全曲运用各种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伴奏以唢呐丝竹的优美旋律,细吹细打,优雅动听。盛行于清代,多在元宵灯会和喜庆活动中演奏,穿村过巷,边行边奏,悠扬悦耳,增强喜庆气氛,表演既可以在固定的舞台上进行,也可以在-中进行,经常和民间舞龙、舞狮表演
庐州木雕(合肥市肥西县)
庐州木雕流行于皖、浙地区,主要发起在合肥市肥西县、包河区一带,是综合东阳木雕与徽州木雕与一体的民间独特技艺,极具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庐州木雕在制作上吸纳了东阳木雕的作派、在风格上沿习了徽州木雕的儒家文化特色的艺术流派的同时,大胆创新,在构图、刀法等方面又吸纳了西方雕刻及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使其木雕作品既具有写实性,同时又具有抽象的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庐州木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参忠,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自1964年拜师学习木雕工艺,至今从事木雕工艺事业已有40多年,创作了一批群众所喜爱的木雕工艺作品,培养了一批木雕工艺传人。其作品《八仙过海》入选日本福冈世
岳西鼓书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东南、安徽省西南边陲。1936年析潜山、太湖、舒城、霍山4县边区置县,如今全县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人口41万。岳西县是纯山区县,境内群峰逶迤、林壑幽深,民间文化呈现多元化原生态特质。岳西鼓书,又称“说书”、“打鼓书”,清同治年间,本县已有湖北大鼓流传,历史达百年以上。岳西鼓书是一种由单人表演,击扁鼓、打牙板,有唱有说的曲艺形式,属于曲艺类的说书项目。鼓书曲目主要以长、中、短篇传记和坊间唱本为主,兼及现实生活题材创作。艺人需要掌握传记故事的主线情节,多现场即兴编词,坐、站、说、唱不拘形式,使用当地方言说唱。所唱主要曲调为单曲体“平板调”,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十字句”的上下
宣纸制品加工技艺
传统宣纸制品加工技艺是在宣纸原纸基础上,以传统工艺进行砑光、打蜡、染潢、防蛀、染色、施胶、改型、改性等,使宣纸更为精细,外观更精美以及扩展宣纸文化内涵的系列加工工艺。这也是宣纸制作技艺的延伸与发展而形成的独立体系,与传统记实纪事及艺术创作结合的特色技艺,同时融入了物理、化学、美学、气候、传统医药等多学科知识,蕴涵着丰富的科技文化基因。纸的加工技术在机械造纸尚未出现之前的一项重要的技术门类,起因是手工纸纤维毛孔粗大、纸质发松,以毛笔蘸墨在原纸上 书写发墨洇彩快,从东汉时期就开始采用砑光、打蜡、施胶、染潢、防蛀、染色等工艺弥补原纸先天不足的缺陷,后由于官府文书乃至皇宫用纸的更为精细化要求,融入美学
黄山玉雕刻技艺
黄山玉雕刻技艺,主要是以黄山脚下特有的黄蜡石为原料进行的加工工艺,主要制作区域是我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集散地和休闲度假中心的黄山区,距离屯溪、芜湖、安庆等空港,京九、皖赣、沪铜等交通动脉,均不到150公里。S103、S218和合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年均降水1500毫米,年均日照1700小时,全年无霜期230天,是一个空气清新,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的优美山城。黄山玉雕技艺是从古“徽州石雕”中传承而来。皖南古徽州的木雕、石雕、砖雕(简称“徽州三雕”)是中华文化园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徽州石雕,技法上属浮雕与圆雕艺术,刀法则
砀山毛笔制作技艺
中国毛笔制作工艺的历史久长悠远,是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居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首。书法家周汝昌在其《永字八法》中对毛笔评价极高:“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绝对不会发展进化成今天的状况”。据《史记》载:秦始皇令蒙恬与太子扶苏筑长城,公子与恬需定时向始皇帝奏报,“恬取中山兔毫扎束,狐狸毛为心,鹿毛为柱,黄羊毛为被,竹管为之,名曰笔,所谓苍毫。”他们即用此笔写奏章向朝廷汇报。春秋时期晋成公曰:“古今之事,非文莫祥,文字之烦,非笔莫记。笔者,毕也,能毕万物之形,而序自然之理,诚文人之至宝,天地之伟器也。”经过数千年历史长河的传承演变,到了近现代,中国的制笔业更加成熟,其中安
颍上大鼓书
颍上大鼓书,本地俗称“打鼓说书”,是一种一人说唱并重的表演形式。是安徽大鼓在发展传播中在颍上形成并发展和影响周边的一种曲艺形式,这种民间曲艺从清朝中期基本形成至今已近二百年,是颍淮大地上荡气回肠意悠远的艺术奇葩。“颍上大鼓书”源于颍上,流行于颍河淮河之间的颍上、阜阳、阜南、霍邱等地。据《国家曲艺志•安徽卷》记录:李家生,颖上县人。…十八岁时投师艺人朱华庭,分心学艺,二十岁即出师平话。时常活动于阜阳、霍邱、颖上、阜南县城上演。…后久居在颖上。”《安徽大鼓的历史发展研究》文中这样描述颍上大鼓书的诞生和传承:“李家生以颖上为中间,活动在左近地区平话,动员了左近地域大鼓的开展。就象地动有一
淮北大鼓(亳州市蒙城县)
安徽大鼓流行于苏鲁豫皖,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之间的广大乡村和城镇,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起源于南宋时期,元朝时得到蓬勃发展,盛兴于明清。创派祖师王重阳,收徒七位,称为“全真七子”掌教真人为王重阳祖师的首徒丘处机,后形成七支八派,九九八十一门。记辈份为一百辈,分成一百个字,每字为一个辈份,分别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园、明,至、理、忠、诚、信,崇、高、司、发、兴,世、景、荣、为、茂,希、微、衍、百、宁,禾、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
运酒传统酿造技艺
含山酿酒历史之久远,清代运漕地处稻米主产区,由于紧临芜湖又有水道相通,自然成了芜湖米市在江北的集散重埠,精明的徽商看中了这块商业宝地,纷纷进入运漕经商,运漕的酿造业也随之空前发达。镇上有大小糟坊10多家,如洪义泰糟坊、龙集糟坊、王家糟坊、蒋家糟坊等。其中以洪义泰糟坊最为有名,其生产的“大麦烧”酒、“五加皮”酒在裕溪河流域名闻遐迩,深受民众喜爱。“大麦烧”酒是以优质大麦和酒曲酿制而成,酒香扑鼻,入口醇绵,“五加皮”酒是以陈年白酒为酒基,加入中药五加皮制成。生产中严把用料关,从不掺假以次充好,其次注重工艺严把酿造时间关,时间不到的产品一律不出厂不出售,正因为洪家讲究质量,其产品声誉极好。运漕酒厂的
髹漆技艺(宣城市绩溪县)
髹漆技艺起源于上古,明、清时代其技艺体系已趋于完备,制作技艺已达炉火纯青,古徽州地区的髹漆制品尤为突出。古代唯一的一部髹漆专著《髹漆录》便产生于徽州,它由新安人髹漆大师黄大成所著;书中《阳识》和《堆起》两章记载列有:识文描金、堆漆(即堆屏)等8种堆漆装饰方法。堆漆工艺产品主体感强,或高或低,变化甚多,宛如一副浮雕、一片石刻,而非浮雕、石刻所能比拟。徽州髹漆方法制作的楹联、匾额被人们称之为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该项目主要位于绩溪县华阳镇,该镇是城关镇,占地面积8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万多人,是绩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北宋乾德四年(966),华阳始建至今历来都是县政府所在
花砖制作技艺
皖南泾县,茂林古镇。此处水土千般好,从来风情万种美。茂林建筑,既沐徽风,又具独创。人家徽州“粉墙黛瓦”,墙体青砖,须粉刷。而茂林“花墙黛瓦”,无须粉刷。墙体材料便是天下独绝的花砖。茂林花砖整体呈灰青色,砖面有花纹,颜色深色不同,故而得名,其制作工艺考究、原料特殊,烧制复杂,规格多样,结构坚韧。底色浅灰,花纹深黛。花砖是泾县特有的一种古建筑内外墙墙面装饰材料,抗冰冻,抗风化。不沾灰,不开裂。质地细腻,手感舒服。拒腐防变,实用美观。叩之如鸣佩环,极富乐感。明代时已开始大量运用与普通民居的建造,主要用于建筑的地方前檐墙、建筑内部公共空间既天井两侧及堂心对面的墙面装饰。它花纹清晰,图等雅致,意境悠远别
黄山贡菊(徽州贡菊)制作技艺
黄山贡菊,又名徽州贡菊、金竹贡菊。焙工精良,色白蒂绿,花大芯小,匀称整齐,清光绪间充为贡品。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等功效,适用于风热头痛、目赤喉炎等症。黄山贡菊(徽州贡菊)主产歙南金竹岭村及附近村,全县乡村广泛种植。黄山贡菊(徽州贡菊)产地皆为山区,山峦起伏,绿水长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黄山贡菊(徽州贡菊)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一、择地施肥。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地下水位低的山地,深耕晒垅筑畦施基肥,约每亩30担猪牛栏粪。一般畦宽1米,沟宽35厘米。二、扦插繁殖。贡菊花属无性扦插繁殖,清明前后,用越冬种根分蘖苗,摘去顶苗后扦插。三、田间管理
皖南木榨油技艺
皖南木榨油生产技艺简介木榨榨油历史悠久,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压榨取油的记载,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元代《王祯农书》、明代《天工开物》中,都有榨油机和榨油方法的记载。“南方榨”(“木龙榨”)广泛被江南一带采用,唐代大诗人李白七次登游敬亭山,曾闻香与敬亭山油车工对诗赢酒水,留下“六月打麻车,车工眼看,汗淋若矢(翰林御史)”,“寒冬拉纤船,船夫踩冰,冰破似浪(兵部侍郎)”之佳话。皖南是木榨油兴盛之地,敬亭山老油坊(宣城市康平油脂有限公司前身)位于敬亭山北麓,水阳江西岸。境内金宝圩、养贤联圩和敬亭山盛产“最健康的油”“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食用油佼
水东蜜枣制作技艺
蜜枣大家都熟悉,全国哪都有,但要论品质,唯宣城素有“枣乡”之称的水东镇出产的蜜枣堪称上品。水东蜜枣色泽金黄如琥珀,切割的缕纹如金丝,光艳透明,肉厚核小,保留天然枣香。其含糖分充足,含糖量达70%左右,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每枚枣内含400—600毫克,比同等重量的梨子高出140多倍,维生素D含量也是果中之冠,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滋补品。水东蜜枣的加工工艺十分讲究,每年处暑前后,青枣泛白成熟——水东青枣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脆甜、形色俱佳,香甜爽口,营养丰富,乃滋补佳。青枣采下后,选色白、无虫蛀、无红头的优质枣,经分拣、切割、拣切、淘洗、
徽作家具制作技艺
古典家具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社会性。中国早期的家具始于夏商,兴盛于战国、两汉。其家具造型为适应“席地而坐”的习俗,家具普遍低平稳重、简便实用。直至唐宋,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和较为宽阔的居住环境,导致高足家具日渐流行。明代中期至清前期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式样质朴而不俗,具有独特的美学个性和实用价值,被称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基本上继承了明式家具风格,乾隆后期开始,装饰过于繁复,失去了简约流畅的风格。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种类已经齐全,根据家具使用功能
后山剪刀制作技艺
剪刀是农耕社会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后山剪刀制作技艺诞生于泾县丁家桥镇的后山村,通过选材、压钢、锻打、淬火等工艺,将原铁锻造成剪刀,服务于农耕社会时期的人们以及宣纸制作技艺,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并蕴含丰富科技基因的、与多种文化相结合的手工技艺。后山剪刀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它伴随着宣纸技艺中的剪纸出现而存世,期间主要以方口沉重的剪刀为主,而后才出现了口薄头尖的普通剪刀。至清道光年间发展成宣纸剪、民用剪两大类几十个品种。等多种用途的剪刀制作主要集中在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并以此得名。生产鼎盛时,年产200多万把民用剪刀,是泾县仅次于宣纸、宣笔而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其制作技艺密不外传,制作方
宁国龙窑制陶技艺
宁国市株木店陶瓷厂1958年恢复重建。株木店陶瓷厂位于港口镇凉亭村,距市区10公里。株木店生产陶瓷历史悠久,《宁国县志》记载:“株木店陶土资源丰富,质地优良,是历史上传统陶器生产地。”1958年在场内挖掘出土古窑址(龙窑)30多座,清理出土清康熙十四年(1675)制大花缸一只和大量陶器碎片(1997年《宁国县志》)。宁国龙窑大器主要以粘土原料制成泥,捶坯、拤把成型,上釉,然后装入龙窑烧制而成。龙窑,在江南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冯先铭《中国陶瓷》)。从《宁国市方塘龙窑窑址发掘报告》可知,最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宁国龙窑依山而建,长20—60米不等,以似龙斜卧小山坡而得名。龙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松枝
徽州顶市酥制作技艺
顶市酥,又名“红纸包”,是徽州特色名细糕点。顶市酥采用脱壳的白芝麻、白糖,配以少量的面粉,拌以饴糖精制而成。成品白中显黄,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满口喷香,不粘牙不粘纸,老少皆宜。顶市酥的前身为麻酥糖,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传统糕点。明清时,因为徽商的兴起,麻酥糖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全国,渐渐成为人们日常食用和招待客人的必备茶点。市场上最好的麻酥糖被人们称作顶市酥,顶市酥便渐渐取代了麻酥糖的名称,沿用至今。顶市酥的主料是脱壳后的芝麻和熬制的饴糖(糖稀)。芝麻中含有人体必须的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含有丰富的脂肪、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维生素K及锌、钙、磷、
太平曹氏纸制作技艺
曹氏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自宋末元初小岭始祖曹大山奠定宣纸基业,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宣纸原产于安徽泾县西南方的小岭一带,唐朝宁国府13乡设太平县,太平县与泾县是隶属一个行政区划。清末以后,宣纸产地开始由小岭向外扩展,许多厂家逐步搬迁至黄山区(原太平县)新丰、新华、永丰(简称“三丰”)等地,这里新明樵山盛产青檀树,“三丰”地区冲积平原则适宜种植长杆水稻,青檀树皮和水稻杆均为曹氏宣纸制造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曹氏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浸泡、蒸煮、漂白、打浆、捞纸、晒纸、剪纸等108道纯手工工序。其每道制作过程和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讲究,传统技艺充分体现了其特性。如青檀皮加工制浆碱煮工程中,产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