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民俗文化
安徽省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省特产
安徽省
黄山市
安庆市
宣城市
阜阳市
合肥市
滁州市
亳州市
池州市
六安市
马鞍山市
宿州市
芜湖市
淮南市
蚌埠市
淮北市
铜陵市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安徽省旅游景点
安徽省十大景点
安徽省地名网
安徽省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太平猴魁制作技艺
太平猴魁,属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2008年,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太平猴魁,无论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其后3—4天采一批,采到立夏便停采,立夏后改制尖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
酉华唱经锣鼓
唱新锣鼓酉华乡乐元、田屋、二酉一带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唱新锣鼓在酉华、南陵、泾县等地极为盛行。因农历除夕要演奏唱新锣鼓,所以当地称唱新锣鼓为“迎年锣鼓”。唱新锣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另外,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也很吸引人。唱新锣鼓由于深受百姓们的喜爱,至今保留了多种套路、打法和风格各异的流派。目前,流传下来的动作套路有十二套之多。唱新锣鼓有两种表演形式,既可边打边唱,也可间打间唱。唱新锣鼓音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鼓点”和“唱曲”。唱新锣鼓的“鼓点”既是套路名称,又是音乐曲
桑皮纸制作技艺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潜山、岳西地区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当地的土特名产。该纸因产生于汉代,又称为汉皮纸。主要产地在龙关、槎水、黄柏、官庄,年产量逾300万刀。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全为手工工艺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蒸煮、拣皮、制浆、帘捞、焙烤等。特点是柔嫩、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包装、制伞和文化工艺品。古时生产的桑皮书画纸销往印度、日本等国家,俗称“仿宣纸”。该纸可书、可画、可裱,既是书法美术理想的文房一宝,又是出版复印难能可贵的纸张。上世纪80年代,国家档案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对潜山、岳西桑皮纸画纸通过
东至花灯舞
东至花灯由“六兽灯”、“磨盘灯”、“八仙过海灯”、“五猖太平灯”、“龙灯”、“狮子灯”、“蚌壳灯”、“旱船”等十余种形式各异的花灯组成。主要灯种源于300多年前,有的植根于本乡本土,有的异地流入,表演形式各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内容涉及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和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东至花灯主要流传于东至县的石城、张溪、高山、官港、木塔等乡镇20多个大姓家族,以家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祭祖、驱邪纳福、祈求太平为目的。花灯均伴有民歌、山歌、戏曲、舞蹈等。灯会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正月十五结束,有的持续到二月初二圆灯,习俗不一。东至花灯汇蓄和沉淀了多个历史时期诸多文化信息,保持着古
淮南火烙画
淮南火烙画火烙画为渭南制作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起源于西汉末期。早期只在竹木器具上烙制简单图案,作装点之用,后逐渐演变发展为今天的火烙画。制作火烙画的工具为特制铁笔,加热后在木质或较厚纸质上用手工烙制而成。完成一幅(件)烙画制品要经过选材、构思、描绘草图、烙画、上漆(装裱)装框等多道程序。成品烙画其画面线条简练自然,工笔写意,栩栩如生且永不褪色,给人以画风纯朴,古香古色,精美典雅的艺术享受。烙画内容取材广泛,主要有人物花鸟、禽兽、山水书法等,而纸质烙画则多以红楼梦、西厢记、三国、西游记、敦煌壁画中的人物为主,作品巧夺天工,精妙无比,是家庭、宾馆装饰以及馈赠、收藏的最佳民间工艺美术品。
嗨子戏
嗨子戏以其起腔多用“嗨”字而得名,大致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在嗨剧形成初期,艺人采取“围鼓坐唱”形式,演唱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花腔小调”。表演简单朴实。20世纪50年代初期,阜南嗨剧团成立,挖掘整理传统剧目130多出,创作剧目30多个。嗨子戏被搬上舞台后,其自由活泼的表演风格和通俗易懂的唱词深受当地人的欢迎。优秀剧目《打桃花》等”。
渔鼓道情
渔鼓道情又称梆梆筒子,是一种安徽省的汉族戏曲剧种。敲打渔鼓配上说唱,就成了渔鼓道情这种演艺形式。渔鼓从清末开始盛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形式是用三尺三寸长的竹筒,蒙上猪护心皮,配上木筒板拍打发出响音说唱。一人边演唱边伴奏,右手拍击渔鼓,左手敲击竹板作为伴奏。流行于中国民间社会,作为一种宣扬道家思想的汉族说唱艺术,是道教济世度人的教化方式和传播道教教义思想的通俗说唱。渔鼓道情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渔鼓是一种板腔体曲艺形式,起源于清朝乾隆晚期,相传由一位因灾荒而流落于盐洼地带的外乡渔鼓艺人所传授,之后不断汲取当地民歌小调的营养和精华,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一个节奏明快,曲调舒畅,极具浓郁乡土
布贴画
布贴画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的延川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延安以东的黄河岸边,受鄂尔多斯草原的影响和蒙汉民间艺术相互渗透,其民间传统艺术具有独特魅力。延川人在当地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所谓布缝,就是大面积的拼贴,包括贴块、缝合、镶花和拼接;所谓补花,就是小面积的花饰纹样点缀,即在一块底布上贴、缝、镶上有布纹样的布片。
庐剧(六安市)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庐剧的传统剧目分本戏、折戏和花腔小戏几种,本戏以爱情、公案等为主要内容,折戏是从本戏中抽出的精彩部分,花腔小戏以小喜剧和闹剧为主。较有影响的庐剧剧目包括《彩楼配》、《药茶记》、《天宝图》、《柴斧记》、《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放鹦哥》、《卖线纱》等。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而形成
凤阳民歌
凤阳民歌是安徽省的汉族民歌。凤阳花鼓中的凤阳歌是凤阳民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明初移民文化的影响下,凤阳民歌得以历史性更新和很大发展,随之闻名中外。最早以文字形式记录凤阳民歌,见明嘉靖万历年间周朝俊《红梅记》传奇。凤阳民歌具有广泛的平民性,它所表达的内容是汉族劳动人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凤阳花鼓为载体的《打花鼓》等曲目,对我国许多曲种的音乐唱腔有着重大的影响。明初以后,凤阳民歌随着移民四处乞讨卖艺而响遍华夏的大江南北,尤以江南、北京、山西为多。据史料记载,除新疆、西藏外,中国其他地区都飘荡过凤阳民歌的旋律。清末以后,时常流传的凤阳民歌达300多首。二十世纪初
无为鱼灯
无为县位于皖中,南频长江、北依巢湖,山环西北,水聚东南。素称鱼米之乡。无为劳动人民祖辈生活在长江边,务农为本。由于长江洪水泛滥,粮食颗粒无收。为了生活和生存,他们800里长江的得天独厚自然条件,既种田又捕鱼,来维持生活。为了庆贺渔业丰收,捕鱼平安,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正月三十,无为人都要玩“鱼灯”祈福。当时的民间习俗:玩“鱼灯”的第一天叫“开灯”,玩“鱼灯”最后一天叫“收灯”。从“开灯”第一天起要摆“供桌”,由全村人负责祭礼,请道士做道场,一直到玩灯结束止。如村里有传染病灾或者有农作物虫害一律按“许愿还愿”的形式来玩“鱼灯”。劳动人民把玩“鱼灯”作“神灵”来驱恶、赶魔求平安。他们说:“
砀山唢呐
砀山唢呐是流传于安徽省砀山县的一种汉族传统音乐形式,属安徽省级非物质遗产。是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民间歌会、舞蹈、社火、节庆等的必配乐器,更是各种剧种、戏曲、舞蹈、乐队不可缺少领奏乐器之一。唢呐有独特的称谓,高音唢呐称尖笛,低音唢呐称大笛,且吹奏形式有咔腔、闷腔、咔戏,吹奏技巧有单吐、双吐、三吐等。曲牌代表作有《百鸟朝凤》、《六字开门》、《拜堂》、《锔锅》、《抬花轿》、《欢乐调》、《丧调》等,并逐渐发展成吹奏各种戏曲、曲艺、曲牌、模仿唱腔。上到国家专业团体,下到平民百姓生活都有唢呐艺术的出现。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交界处,面积1192.92平方公里,人口9
淮河柳编工艺(霍邱柳编)
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今上溯历史达500多年。相传北宋岳飞的副将刘琦命百姓编筐,令将士在黄岗西抬土筑台,庆贺败金兀术胜利,此台史称“贺胜台”。每逢重大的民俗节日,当地人以柳条扎龙舞凤,以示吉祥。柳编编织工艺流程复杂,做工精细,而且工艺原始独特,纯手工编织而成,就传统花瓶而言,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几乎不用什么工具,即使是樑棍、模具也都是土产的“手工造”,但是编织出来的产品,结构严密,形体圆润,其精细程度,令人叫绝,可谓是传统柳编工艺的精品!“径编”、“立编”为沿淮蒙洼柳编艺人独创的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传承价值。柳编工艺精美,历代艺人代代相传,是一项极其宝贵的民间手工技艺资源,其产品通
采茶扑蝶舞
采茶扑蝶舞,原名扑蝶灯,是流传在祁门西乡彭龙村的一种民间舞蹈。舞曲表现的是一群采茶姑娘在采家茶时被身边的彩蝶所吸引,因而丢下茶篮而去扑捉彩蝶的情节。最初在元宵节闹花灯时表演,由4个姑娘一手拿着花蝴蝶,一手拿着圆纸扇,作拍蝶状,且歌且舞。唱词为一年里十个月的花名和农事,意在欢庆新春佳节的同时,安排好一年的农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喜悦心情。经过县文化部门整理编排,1955年5月参加安徽省工农青年业余文艺会演,获得节目奖和演出奖。1956年元月,省《会演通讯》第5期予以介绍和推荐。同年12月,安徽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扑蝶舞》单行本。《扑蝶舞》旋律优美流畅,欢快自然,多次
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
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精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有的“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有的“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有的“取松烟,择良胶,对以杵力滓不留砚”,有的“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有的“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其雕镂之工,装饰之巧,无不备美”。从现有史料来看,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历宋元明清而臻于鼎盛。在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中,绩溪县就有汪近圣和胡开文两位,清末民初著名的墨模木雕艺人胡国宾也是绩溪县上庄人。他们是清代与民国时期
丝画
丝画中国安徽马鞍山市洪滨丝画艺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丝画作品纯手工制作,极为讲究用色,其作画用的天然丝棉材料,经过特殊复杂的高温染色加工,使画面鲜艳夺目,并且能够防霉、永不退色。《洪滨丝画》工艺精湛,绘画语言独特,根据图案设计出逼真,富于立体感的画面。很自然的将猫、狗等宠物表现得维妙维肖,山水风景渲染得栩栩如生,真正做到了顺其自然,随心所欲,无物不可入画,在艺术表现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高雅的品位,体现出一种大家风范。《洪滨丝画》可制成微型摆件,也可做成大型壁画;既可作为楼室厅馆的高雅装饰,也可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珍贵的礼品,还可当作精致的奖品,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温馨。
文南词(池州市东至县)
文南词,又名文词腔,流行于池州市的东至县、安庆市的宿松县等地。剧种名称,取其主要声腔(文词)、(南词)首字组成,原系湖北黄梅一带渔鼓小调,清末由逃荒卖艺人传入。清末东至县仰家桥秀才谢敬仁在《南乡诗草.省亲偶见》中有诗道:“翁操四胡桂树下,姝弄渔鼓唱‘思嫁’。妇孺入迷文南词,月落西山不归家”。(南乡,即现在的东至县青山乡。)此诗记叙了当时文南词的演出形式,伴奏乐器以及观众喜闻乐见的程度。文南词唱腔分正本戏主腔和小曲两大类。前者近似板腔体,后者属联曲体。正本戏主腔分为(文词)、(南词)、(平词)三类。小曲有(叠断桥)、(观花调)、(采花调)等50余种曲牌“小曲”是文南词早期坐唱及与灯会歌舞结合阶段
东路庐剧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门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庐剧的传统剧目分本戏、折戏和花腔小戏几种,本戏以爱情、公案等为主要内容,折戏是从本戏中抽出的精彩部分,花腔小戏以小喜剧和闹剧为主。较有影响的庐剧剧目包括《彩楼配》、《药茶记》、《天宝图》、《柴斧记》、《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放鹦哥》、《卖线纱》等。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而形成
祁门傩舞
流行于祁门的傩舞是中国远古时腊月里驱鬼逐疫的一种祭仪,源于原始巫舞。在徽州,汉代就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称。后来傩舞逐步向娱人悦众方面演变,加加了其娱乐成分,内涵也更加丰富,其中包含了祛邪扶正、祭祀祖先、祈福求安、祝祷丰收等内容,出现了表现劳动生活与民间传说故事方面的节目,发展成为傩事。祁门傩活动历史上一直很普及,明清更为盛行。立春前,祁门县令要率领下属到城东郊占卜水旱,老百姓则扮戏相从,立春日则祭祀太岁行傩,其它县也是如此。如果说春祀傩仪尚带有古傩驱鬼逐疫意义的话,在民间迎神赛会0现的傩,则纯粹是一种娱乐了。如祁门县六月十二至十四日举行游太阳神赛纪念“八灵王”的-活动,人们在队伍中边
走太平
“走太平”,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自东汉开始,传承迄今,盛况不衰。《汉书》载有“澄日太平”之谚,此为全椒走太平之肇始。南北朝梁宗檩《荆楚时记》对正月十六走太平桥这一习俗有专门描述,谓之“走百病”,是为了消灾祛病。从文献记载来看,“正月十六走太平”为古代淮河以南地区共有的民俗,全椒走太平能够传承至今,还和三个历史人物有关。太平桥为一座古桥,县志载:太平桥又名贺橹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伐陈时,造橹于此,故称为贺橹桥。后改名为太平桥。刘平,楚彭城人,字公子,建武间,公拜全椒长。传说刘平作全椒长时,刘平将朝廷拨下的建城款购买粮食救济灾民,结果被罢官获罪,押解京城问斩,全椒百姓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