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民俗文化
山东省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山东省特产
山东省
济宁
济南
潍坊
烟台
泰安
临沂
青岛
聊城
淄博
德州
菏泽
威海
东营
滨州
日照
枣庄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山东省旅游景点
山东省十大景点
山东省地名网
山东省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东海神庙祭祀活动
东海神庙位于莱州市府驻地西北9公里渤海之滨,为我国历代朝廷祭海处,与泰山岱庙盛名并誉天下。早在舜时已有望祭海神之礼,秦皇汉武东巡始亲祀海上。北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在莱州大修海庙,由国家在莱州庙祀东海神成为定制:每年立春遣使祀之。元时两次增修海庙,祭祀亦为隆重,明初每岁春秋遣使致祭。历明清至民国初,经历代大加修拓,庙成直观:占地约40余亩,房屋设施二百余楹。同时,其祭祀活动的礼仪制度也日臻完善,并形成了一整套隆重而恭谨敬肃的祭祀礼仪制度,其中包括:祭期、献官、坛庙斋宿等场所修整,祭器及其修补,所用牲帛香烛枣栗盐鱼菜肉米酒等物品祭前筹备之制,以及祭祀中斋戒,陈设、就位、迎神、奠帛初献,亚
泰山剪纸
剪纸是泰安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多在春节或其他喜庆之日,用来装饰窗户、墙壁、天棚、灯笼、面缸、纸斗等。过去剪纸作者除一少部分是民间艺人外,大多为农村妇女,题材多为吉祥之物,或神祗偶像,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剪纸艺术突破实物装饰的范畴,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剪纸艺术工作者常以泰山雄奇瑰丽的风景为题材,或创作单幅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插图、连环画、书画装帧,或制作幻灯、舞台美术等,创作出大批独具泰山风格的剪纸艺术品。 泰安剪纸艺术以中国剪纸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剪纸学会副会长柯大先为代表。他先后发表近千幅作品,其作品热情讴了新时代、新风貌、新人物、新生活。1981年,他创作的
胶东道教音乐
胶东道教音乐,携带着近二十多个世纪的记忆,迈着蹒跚的步履,在齐鲁土地上缓缓而行。历史演进至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胶东山沟中——今牟平昆嵛山“烟霞洞”,萌发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道教创新派系的全真道北七真人。该教派倡扬儒、释、道“三教圆融”、“识心见性”,并寓音乐于该教之中——“寓乐于道”。受到皇封后,蔚然成为盛行全国的大教派。由此,追随王重阳在创派时的七个胶东道人,被称为“全真七子”。其中栖霞丘处机(号长春),建树颇大,史学界称“长春弘教”。这位宗教领袖在临终前,设计了全真道向道乡化发展的构想。村庙道人与村民比邻而居,自称“道不离俗”、“以俗养道”,他们保存为数不少的传统文化遗产。比如芝罘
胶东大鼓
胶东大鼓初为盲人所创,早年的演唱者都是说书兼算卦。到了清嘉庆之后,才结合【靠山调】慢慢发展成早期大鼓的曲调。20世纪20年代,流行胶东半岛各地的盲人,吸收东路大鼓、莱阳弹词、茂腔等唱腔曲调,得到新的发展。胶东大鼓是流行于胶东半岛上的一种鼓曲形式,大致可分为三路。按乾隆初年荣成、刘学义出现时推算,该曲种产生已有250年左右的历史。胶东大鼓的伴奏乐器有鼓、板和三弦。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胶东各地盲艺人基于爱国热情,将盲人组织“三皇会”改建为“盲人抗日救国会”,以演唱大鼓进行抗日宣传。胶东大鼓在胶东民间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丰富多彩的胶东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各个历史时期,特
鲁班传说
鲁班传说是山东地方民间传说之一。春秋战国是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手工工匠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新的生产力的出现和生产工具的变革为工艺技术的提高创造了条件。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个工匠,名叫公输盘。公输盘在这个时期对工艺制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他技艺超群,又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就称他为“鲁班(般)”。最早记载鲁班事迹的是《墨子》,在《礼记·檀弓》、《风俗通义》、《水经注》、《述异记》、《酉阳杂俎》以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也有著录。2008年6月7日,鲁班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烟台抽纱技艺
山东烟台是我国抽纱的传统重点产区。抽纱历史悠久。于十九世纪时由欧洲传教士传入。建同以来,生产发展很快,现有从业人员50多万人,产品销售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品种有雕平绣、威海满工扣锁、乳山扣眼、梭子花边、棒槌花边、手拿花边、网扣、钩针等,工艺技法十分丰富。雕平绣产于文登、烟台、牟平、乳山、莱阳等地,是在麻布、棉布上以丝光线绣制而成,运用雕镂、抽、勒、绣等多种工艺,图案严谨,多以牡丹、菊花、玫瑰、葡萄为主,配合各种卷草纹,层次分明。威海满工扣锁因主要产于威海市(旧称威海卫)而得名,即在台布、床罩上,用扣针锁好图案的轮廓,再裁去图案以外的底布,形成镂空,作品层次清晰,立体感强,具有雕镂的艺术效果
胶东全真道教音乐
胶东道教音乐是山东省烟台市的传统民间音乐。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追随王重阳在创派时的七个胶东道人,被称为“全真七子”。七子在胶东山沟中,萌发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道教创新派系的全真道北七真人。该派倡扬儒、释、道“三教圆融”、“识心见性”,并寓音乐于该教之中——“寓乐于道”。山东道教经韵,流行于泰山“碧霞寺”及鲁南地区道观通用“十方韵”,此韵为全国全真道自清以来全真派宫观通用谱,“崂山韵”则是山东崂山及胶东地区乃至东北地区较长时期所用韵。以胶东道教音乐为代表的山东道教经韵为不可多得稍忽疏即失的山东地方文化珍藏。胶东道教音乐,携带着近二十多个世纪的记忆,迈着蹒跚的步履,在齐鲁土地上缓缓而行。历
大杆号吹奏乐
在传说“八仙过海”的地方—蓬莱,时时都能听到阵阵富有阳刚之美的声声号角。这就是著名的蓬莱大杆号吹奏乐,它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蓬莱大杆号又名“喇叭”、“招军”、“先锋”、“号角”,是无孔无键、直管吹奏的铜管乐器。它虽构造简单但有较难的吹奏方法和复杂的技巧,能够演奏出g-g2两个八度,声音高亢、粗犷。它在我国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中有所记载。古代的大杆号在军中用于操典、演兵、战斗等武事活动中,后经长期演变,流传到民间,便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乐器。大杆号吹奏乐经过历代吹奏艺人漫长的实践,广泛应用于起轿、催妆、落轿、贺新房、祭海等民间俗事活动、各种节日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相传,招远有个李员外,年逾花甲,膝下无子。夫人张氏,每日念经拜佛,祈求送子娘娘送子。五月十三日这天,夫人烧香念经,似睡非睡。这时,天突然阴得很,大风骤起,一会儿,大雨夹着雹子,铺天盖地下起来。这时,见一条黑龙,霹雷火闪朝她怀中扑来,吓得她一身冷汗,醒来是个梦。自觉腹中闷胀,从此身怀有孕。十月期满,生下麟儿。张氏一看,是一条小龙,吓得昏过去了。李员外得知夫人添喜,万分高兴,躲在门外,听得婴儿啼哭。推门进来一看,满屋红光,夫人怀中卧着一条黑龙,正在吃奶。他认定是妖怪,便举起菜刀,朝着黑龙砍去。咔喳一下,竟将那黑龙的尾巴,砍去有三尺,黑龙疼痛难忍,腾空而去。后来,人们叫他秃尾巴老李。几年后,秃尾巴老
仿古国画
仿古国画 潍坊仿古国画产品1973年由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首创。1974年批量生产,成为70年代山东省特艺类较大商品之一。仿古国画分纸本、绢本、装裱3种,题材以山水、花鸟、人物为多。1974—1978年产品全部出口。1978年以后,转向绢面国画屏风生产,品种有四扇屏、六扇坐屏、台屏等。1982年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又创鎏金填彩屏,并于198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鲁西南鼓吹乐
鲁西南鼓吹乐是一种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器乐,它以嘉祥鼓吹乐为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济宁、枣庄、菏泽三市及周边地区。鲁西南鼓吹乐主要依赖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而存在。依照传统习惯,民间将以一支唢呐为主奏,另配以笛、笙、小镲、鼓等乐器者,称“单大笛”(唢呐,当地俗称大笛);以两支唢呐为主奏,另配以小镲、云锣、汪锣、乐鼓等乐器者,称“对大笛”。此外,还有以锡笛为主奏的乐队和“咔戏”乐队等。在长期的传承实践中,鲁西南鼓吹乐形成了丰富的曲目家族、多样的调类系统、精湛的演奏技艺、数以百计的民间乐班和数以千计的鼓乐传人。代表性曲目有《百鸟朝凤》、《六字开门》、《一枝花》、《大合套》、《风搅雪》、《抬
胶东花饽饽习俗
整理者邢建国赵娜胶东花饽饽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仍然流传于烟台市区、莱州、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牟平及周边地区。聪明、勤劳的胶东农村妇女在各种传统节日期间,用面团做出鸳鸯、鲤鱼、龙、凤、寿桃等寓意造型,蒸熟凉透,再点染五彩缤纷的颜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动的艺术品,用以祭祀、观赏、食用或馈赠亲友等。胶东花饽饽可塑性强,有很好的表现力,捏制风格古朴自然,造型或敦厚或灵巧,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和心理意识的综合载体。制作流程为:和面——发面——揉面——捏型——雕刻——锅蒸——上色等。它以刀、剪、笔等工具进行创作,有“圣虫”(“神虫”)、“花馍”、“巧饽饽”等名称,是民间托物寄情、喜庆丰收、祈福长寿的生活
泰山道教音乐
泰山道教音乐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宗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即做道场)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自秦代开始泰山就有了方士、道家,经两晋南北朝的蜕变换新,到隋唐得到长足的发展。唐宋以后,碧霞元君受到了民众广泛的尊崇,泰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更加神圣,泰山道教伴随着泰山独特的神文化现象发展起来,泰山神无与伦比的地位成就了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孕育了泰山道教音乐的繁荣。2008年,泰山道教音乐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泰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泰山道教音乐自诞生之日起便融
黄县抬阁
黄县抬阁是黄县(今龙口市)境内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及嫁娶婚庆等喜庆事件不可缺少的表演节目,是吹奏、鼓乐、传统秧歌、抬阁四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总和。目前,黄县抬阁活跃地主要分布在大陈家乡(今北马镇)单家庙村及城关镇(今东莱街道)。据传,黄县抬阁起源于宋代的鼓吹乐,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起源之初,原为皇室专属;元代以后,由于历史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鼓吹乐由官办逐渐向民间发展;明、清虽仍由官府设置,仍沿用鼓吹之名,但其乐器编制与应用场合早已迭经演化,民间的诸种流派经过职业、半职业艺人或寺院艺僧的创新也已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近代各类新兴乐种;清后期,聪明的黄县人,在鼓与吹的基础上,增加了传统秧歌和抬阁
麒麟传说
山东省济宁市的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麒麟之乡。嘉祥县是麒麟发祥之地,也是古圣贤孔子的故里。麒麟传说在这里流传了千百年,不仅有着丰富的传说内容,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吉祥文化,体现出人们追求幸福、追求吉祥的心理和愿望。在2008年,麒麟传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渊源】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古书说它“音中钟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祥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罹罗网”。麒麟传说主要流传在山东省嘉祥县、巨野县及其周边地区。据《春秋》及其三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获麟,获麟之地就在嘉祥。金皇统年间嘉祥置县,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嘉祥县城西现在
烟台面塑
烟台面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久负盛名。到了近代,面塑艺人受文人艺术的影响,水平和风格都发生了变化,由街头制作的民间玩具,发展为案头陈设品,登堂入室。现代艺术家们对它注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使它成为一门全新的艺术,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把它提升到新的境界。面塑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面塑即以面粉作原料的造型艺术。烟台面塑制作由来已久,制作题材有结婚喜庆、满月百岁、烧七祭祀、上梁大吉等多种多样,尤以岁时节令为多。传统面塑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婚面塑。品种包括鸳鸯一对、鲤鱼一对、肥猪一对、寿桃一对、如意一对、老虎一对、大桃
掖县滑石雕刻
掖县滑石雕刻是原产于山东莱州的一个以当地特产“莱州玉”为原料进行手工雕刻的工艺品种,它在中国滑石雕刻工艺品中占居重要地位,是北派滑石雕刻工艺的发祥地,也是莱州汉族民间美术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艺术沉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掖县滑石雕刻属文化艺术范畴中的汉族民间美术类的一个工艺品种。选料、设计、雕刻、精加工是形成一件作品的四大步骤,与作品独到的视角、巧妙的构思、创作的灵感、深厚的功力一道成为佳品的精髓之所在。“雕技”是形成掖县滑石雕刻的关键:主要技法有“圆、立、镂、透、衬、浮、线、巧,对比、分层、呼应,均衡、穿插”。“上光”、“打蜡”是掖县滑石雕刻工艺中的最重要环节
栖霞泥塑
栖霞泥塑属于北方泥塑。做塑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俗,正是栖霞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解放前,胶东有个十分有名的民间泥塑艺人时开武,他13岁时拜蓬莱栾家口村民间泥塑艺人万文富为师。师徒二人都曾受邀制作过蓬莱阁内的彩色泥塑及胶东周边庙宇内的塑像。时开武出徒后,落户栖霞丰粟村。由于所塑神像栩栩如生,在栖霞及周边地区名气很大,被人争相聘请做庙里的泥塑。当时有句顺口溜:“老时堆完泥,泥人会喘气;老时画上彩,神仙会眨眼”。后来,时开武把他平生掌握的所有泥塑技艺传授给了最小的徒弟———陈家村的陈孟吉。泥塑艺术家陈玉录自幼受其父陈孟吉的影响,爱上泥塑,30多年来对传统民俗泥塑进行研究创作。他在传承
只楚庙鼓
只楚南上坊存有8面大鼓,有120多年的历史了。说起这几面百年大鼓,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南上坊村东山上有座“龙母庙”。每逢天旱,村民便到庙前击鼓求雨。还别说,一求就灵,准下雨。所以,这一带的村民对“龙母”十分尊崇。在龙母庙前打的鼓,便被称为“庙鼓”。每年的正月初九,南上坊村的村民就一路打着庙鼓,浩浩荡荡抬着“龙母”塑像到毓璜顶赶庙会,场面十分热闹。这一风俗坚持了好多年,南上坊村的庙鼓表演也成了毓璜顶庙会的保留节目之一。1880年,德国驻烟台的盎斯商会得知这一风俗后,颇感兴趣,便赠给南上坊村16面黑色大鼓,上面印了盎斯商会的名号。德国人精明着呢。你想啊,每年庙会万人争看,到时候,这16面大鼓一抬
山东古筝乐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自秦、汉以来古筝从中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汉族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内蒙筝六个派系,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其中,山东古筝乐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山东古筝乐是一种汉族民间音乐,以它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的音乐气质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山东筝派是在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传统的山东派古筝主要流传在鲁西南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素有“郓鄄筝琴之乡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