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俗文化
成都市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特产
成都市
四川省
崇州市
大邑县
邛崃市
都江堰区
郫都区
金堂县
青羊区
彭州市
武侯区
新都区
温江区
双流区
简阳市
新津县
龙泉驿区
蒲江县
锦江区
成华区
金牛区
青白江
美食小吃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成都市旅游景点
成都市十大景点
成都市地名网
成都市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大邑麻羊
“大邑麻羊”凭借大邑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生产工艺,以成都麻羊为基础进行繁育与生产,是大邑县特有的肉羊产品。大邑县悦来镇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风情悦来麻羊美食文化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美味的麻羊肉。大邑县悦来镇是“成都麻羊”的主产区。冬至前后,当地有举办“麻羊节”的习俗,更要上演“庖丁解羊”比赛。 悦来镇大力发展麻羊产业,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出了在成都乃至全川有名的“麻羊之乡”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晋原街道、悦来镇、青霞镇、斜源镇、出江镇、花水湾镇、西岭镇、王泗镇、新场镇、鹤鸣乡、金星乡、雾山乡现辖行政区域《大邑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大邑麻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区域的函》大邑府函〔
川剧
川剧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它主要有高腔、胡琴、弹戏、昆曲、灯调五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演变历史的一个缩影。明末清初,昆曲、弋阳腔、青阳腔、陕西梆子、湖北汉调、徽调等声腔流入四川,乾隆、嘉庆年间与当地的薅秧调、川江号子、地方小调、宗教音乐等逐渐融合,基本完成了外来声腔“四川化”的演变过程。辛亥革命前后,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及四川本土的灯戏在同台演出过程中融为一体,形成“五腔共和”的川剧,一直延续至今。川剧剧目丰富,有传统剧目和创作剧目六千余个,以《黄袍记》、《九龙柱》、《幽闺记》、《春秋配》、《东窗修本》、《五子告母
都江堰放水节
延续2000多年的清明放水节(古代又称“开水节”),源于4000年前的江神信仰和2000多年前对江水的祭祀。据1974年在都江堰渠首出土的李冰石刻像的铭文考证,至少在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都江堰市民间就改祭祀江神和江水为祭祀李冰的春秋祭祀活动,形成辐射整个四川盆地的岁时节令民俗清明放水节。都江堰芒城古人类遗存,是距今4500年前的古蜀人的生活聚落遗址。考古发掘证明,都江堰市古人类在4500年前就已经进入较发达的农业社会阶段,遗址内有沟渠的痕迹和用于防御水患的内外城墙。我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时代,即公元前二十二至二十三世纪,正古芒城出现在都江堰市的时代,证明4000多年前的岷江,就已经成为人
成都漆艺
成都漆艺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现存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漆器又称卤漆,发轫于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文饰斑斓、色彩亮丽。到战国、秦汉时期,成都漆艺趋于兴盛,正如《史记》所言:“木器髹者千枚”、“漆千斗”。扬雄《蜀都赋》中亦称:“雕镂器,百伎千工。”在唐宋元明清几代,成都漆艺不断发展,对我国其他漆艺流派产生了较大影响。成都漆艺工序繁多、制作细致、耗时久长,尤以雕嵌填彩、雕填影花、雕锡丝光、拉刀针刻、隐花变涂等极富地域特色的修饰技艺闻名于世。成都漆器以天然生漆、实木为原料,胎体不拘,做工讲究,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制品。它以精美华丽、富贵典雅、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著称,它既可高
竹麻号子
竹麻号子是造纸工人在打竹麻时所唱的一种劳动号子,主要流行于成都所辖邛崃境内平乐镇的金华村金鸡沟、金河村杨湾、同乐村的芦沟以及花楸村等地。竹麻号子唱腔原始、质朴、粗放、高亢,是川西地区民间少数原汁原味演唱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平乐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镇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宋朝,平乐镇便以造纸业的兴盛而享誉海内外。根据宋代《九域志》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平乐镇的富庶和繁荣:“平落(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井繁富,纸市尤大。”《邛州志》也明确提到平乐镇的造纸工业影响甚大,所谓“成都草纸半平落(乐)”,说的就是此地造纸工业的盛况。在宋代,整个成都地区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四川清音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很盛行,以泸州、叙府(今宜宾)为中心,遍及城镇和乡村,拥有大量的听众。历史渊源四川清音,历史渊源上溯至宋元明年间,源自塞北江南的杂曲、调腔和小曲、戏腔,与本土的巴渝蜀川的徒歌俚调交融衍生,有了清音早期词句及曲调的基本形态。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19世纪末,清朝晚期,重庆开埠,自长江中下游入渝进川的商船歌伎,演唱小曲时调。文商官家等人打词编曲,唱小曲、唱月琴的曲艺形式渐次成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清音几
成都糖画
成都糖画,民间曾称其为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的一种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极其周边地区,是一种既能品尝又能观赏的传统工艺品。2008年,成都糖画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糖画约起源于16世纪,在明代宫廷习俗中,每当新年祭祖时,官宦大户人家往往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以祭祀,后来该技艺传入汉族民间,逐渐演化为糖画。清初《坚瓠补集》有两首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糖画盛行的情况:液蜜为人始自汉,印成袍笏气轩昂。狻猊敛足为同列,李耳卑躬属并行。枵腹定知无肺腑,虚心自应没肝肠。儿童尽与相亲近,丞相无嗔可徜徉。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
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郫县豆瓣,酱脂香浓,红褐油润,辣而不燥,回味醇厚悠长,被誉为“川菜之魂”,是川菜的必备调味品。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是四川省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很早就已享誉神州内外,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起源于清代初年,独产于四川郫县,郫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使豆瓣这一传统酿造技艺独树一帜,民间传承下来的豆瓣酿造技艺,用料考究,工艺独特,香味醇厚却不加任何香料,色泽红润却不加任何油脂色素,全靠优质的原料和精细的加工技术,从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关于郫县豆瓣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
四川扬琴
四川扬琴中国四川曲种。约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流传于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至光绪时已有艺人100多名,并分为南会、北会两派。南派行腔华丽,细腻柔美;北派工稳豪放,长于叙事。1925年,扬琴科社慈惠堂招收盲人学唱,称为堂派。唱腔优美,韵味浓郁。它与川剧关系密切,川剧将扬琴唱腔作为练习唱功的基础课。扬琴为主奏乐器,与京胡、三弦合称三大件,又与碗碗琴、鼓板合称五方。传统演出形式一般为数人坐唱,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各行脚色。传统曲目丰富,清末戏曲作家黄吉安写本尤为人称道。四川省曲种。发源于成都,流传于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据传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已逐渐形成。到光绪年间,已有艺人100多名,并分为“南会”
西岭山歌
山歌,是山魂之音,也是山民的心声。有一首西岭山歌歌词是:“西岭大山有山魂,西岭山水养山民。山歌唱的是山魂声,山歌唱的是山民心。“往昔数百年来,西岭山民往往以唱山歌为乐事。他们在春种秋收中,在守玉米防兽害的高脚棚中,在撕玉米的深更半夜,在烧碱、挖药、伐木等下苦历程中,用山歌提神,用山歌传达情感,抒发旷达、乐观、坚韧、顽强、诚信、幽默、机智的坦荡情怀。由于西岭历史上曾为汉、藏、羌等民族杂居之地,西岭山歌的旋律色彩、调式也包含了汉、藏、羌民歌的一些元素,色彩鲜明,音域较宽,调子高亢,唱法自由空间较大,旋律较为特殊,山味、野味和民族风味颇浓。西岭镇位于四川省首府成都市以西100公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
黄龙溪火龙灯舞
黄龙溪镇“火龙灯舞”起源于南宋时期,先民们根据“黄龙见武阳赤水”和主管光明与黑暗的“烛龙及主管风风雨雨的应龙”,“一龙生九子”的神龙图腾文化按照民间信仰吉祥的“蛇身、鹿角、虎眼、牛耳、象腿、马鬃、鱼鳞、兽须”等物。创造了“火龙灯舞”。为了使火龙神奇的表演故研制了独特(秘密配方)的火药,这种火药的热量低,火焰艳丽夺目。火龙流长,喷射有力,可烧龙灯又可烧舞龙者之肉体,因此火龙灯舞融龙、灯、舞、火焰于一体的神、奇、美、妙和惊险的舞姿,火龙灯的制作用竹、木、纸、布编扎,包裹、彩绘、置灯而成。结构为“四部九节”,即“四部”龙宝(红宝、金钱宝)龙头、龙身、龙尾。龙宝直径35厘米左右,嵌于直径45厘米饰有彩
川派盆景技艺
川派盆景是中国传统盆景四大流派之一,自东汉雏形,五代起兴,历唐、宋、元、明、清,其间一路沉浮,最终形成风格流派。四川古称巴蜀,其地域涵盖川西、川东,特别是以成都地区为代表的盆景制作技艺,应是川派盆景制作技艺的基础和核心。由于四川山水、树木及为雄奇、丰厚,地貌环境又临大山险水,故其山水盆景即以幽、秀、险、雄、高悬、陡深之造型集合于盆盎内;树木盆景则以苍古、虬曲、飞垂、倒挂之格律,浓缩于盈握中。蜀中盆艺家,潜心悟道,细心体察,精制技艺,故尔形成了独有的川派盆景造型格律与技法,以其鲜明的技法和艺术特征,区别于其他流派。川派盆景技艺享誉全国,川派盆景作品屡次在全国各地展览中获奖,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毅同
瓷胎竹编技艺
竹编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为四川特有。在邛崃平乐独具特色的品种为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它是用优质慈竹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抽成细丝,再以瓷器器皿为胎,编织成雅俗共赏,经济实惠并极富特色的竹编工艺美术精品。平乐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渊源流长的历史酝酿了深厚的文化气息。该地水源充沛,竹资源丰富,尤其盛产慈竹。是整个四川瓷胎竹编最大的原料产地,也是传统瓷胎竹编保留较为完整的地方之一。竹编起源于汉代,早在四川,素有“竹乡”之称。其竹编工艺发达,艺人技艺高超,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巴蜀地区流传为瓷胎竹编工艺。在瓷胎竹编制作过程中,对选料(慈竹)的要求很
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
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是流行于天府之国四川成都的蒸馏酒酿造工艺,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酿酒提供了合理和便利的空间和条件,在2008年,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水井坊酒的生产始于元末明初,源于素有“佳酿之乡”美称的天府之国成都锦江河畔的水井街酒坊,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水井街酒坊位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湿润,雨量充足”的成都平原,地处都江堰水系的成都府河与南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形成的独特气候与环境,尤其适合窖池中微生物的生长和酒醅的发酵。经过数百年以上的微生物衍生、进化、纯化,最终形成了水井坊酒独特的古窖池微生物菌种群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是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民间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这种以白银为材料的纯手工技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并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殷商时代的人们已熟练掌握了金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手法。从出土的文物中,可窥得一貌。广汉三星堆祭祀坑0土的纯金面罩和雕刻着人面、鱼、鸟图案的金杖;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造型精美且构图完美的黄金制品等,都充分说明古蜀人在金器制作技艺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汉代,成都的金银器工艺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当时政府还在成都、广汉两郡设立专管金银器制作的工官,金银器生产的规模已相当宏大,高超的技
蜀锦织造技艺
蜀锦居中国四大名锦之首、为中国织锦第一座里程碑,蜀锦是“四川成都所织造的花锦”(沈从文《蜀中锦》),蜀锦传统手工织锦即是用传统的蜀锦花楼织机以传统手工技艺而织成的锦缎。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中心,岷江上游,东有绵延起伏的龙泉山拱卫,西有巍峨挺拔的邛崃山屏障,岷江水通过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的万顷良田,《华阳国志》里说,“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蜀锦就滋养在这富饶而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西部发展战略中,成都更显出自身的实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文化建设、旅游开发
道明日用竹编技艺
道明镇位于崇州西北部,距崇州市区6公里,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素有“竹编之乡”的美誉,全镇5800多户农户中有30%以上专业从事竹编。道明竹编是以道明镇为中心,幅射我市济协、东关、白头、公议等乡镇的农业产业带。道明竹编拥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特别是从清代初年,至今的300多年时间里,道明镇竹编经历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一棵棵糍竹,经过去青皮、剖片、日晒、划篾丝、染色等工序后,再通过编、绞、琐、插、拉、穿、扣等工艺技法,编制出造型悠美,工艺精湛,丰富多彩的竹编工艺品、日用品等。包括各式艺术竹编有壁挂、花插、茶具、凉帽、竹包、仿古家具、竹丝彩绘等,尤其是竹编书画堪称一绝。清光结绪年间
四川竹琴
四川地方曲种。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原名“名琴”。因其伴奏的乐器是竹制的渔鼓筒,故又称“渔鼓道琴”、“道筒”。清末、民初即有现名。流行于四川汉族地区。竹琴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板上端系有小铜铃,筒板相碰时铃响板响,音韵铿锵。唱腔分为中和调、扬琴调。代表艺人贾树三。清初,四川一些城镇和水陆码头有道士流动于街头闾巷之间,持渔鼓、简板,演唱二十四孝之类的节目,唱的是“玄门调”、“南音调”。至光绪年间,始有非道流的艺人演唱,由街头进入茶楼酒肆,名曰道情,所唱多是戏文故事。后因其主要乐器为一根长约3尺、直径约2寸粗的竹
成都道教音乐
成都道教音乐又称川西道教音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宗教音乐。流派纷呈、形式多样、曲目丰富,在中国道教音乐中有着突出的地位与影响。2008年6月,成都道教音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道教音乐是流传在四川成都辖区内道教名山、宫观和各区市县城镇、乡村中民间火居道坛使用的音乐。成都道教音乐的源头可追溯至一千八百多年以前东汉时出现的五斗米道斋醮科仪音乐。经过历代道教乐人的传承,现已发展演变为融南北道教经韵之精华,汇名山道观古雅与民间道坛通俗之风,具有浓郁川西地方风格的传统道乐。成都作为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是历史上中国道教文化发展传播非常典型的地区,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
夹关高跷
高跷起源于春秋时代,汉魏六朝称之为“跷技”,宋代叫“踏桥”,逐步演变,清代称之为“高跷”(又叫高脚灯)。《邛崃县志》记载:夹关高跷表演在清康熙年间,由于佛教盛行,庙宇广兴,出现在高竿会、平台会、挂生灯(许愿)等民俗活动中,多以鬼神形象出现。据说大约在清朝康熙盛世,佛教在我国的盛行,庙宇广兴,在那时就出现了高跷灯,翻金斗和各种动作。在迎神赛会上并不单独出现,一般都在高竿会、平台会、挂生灯(还愿)中扮演鬼怪神像角色,以后逐渐演化。物转星移,时过境迁,转眼到了1920年,夹关兴办了“三月二十八”庙会,每年此时为会期,是时春耕已备的农民常常合家出动,成群众结队赶会,在酬神会又出现了“高跷灯”、表演高跷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