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区民俗文化
广陵区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
>
广陵区特产
广陵区
扬州市
广陵区
邗江区
宝应
仪征
江都
高邮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广陵区旅游景点
广陵区十大景点
广陵区地名网
广陵区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扬州剪纸
扬州是我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隋炀帝三下扬州,广筑离宫别馆,恣意游乐。每到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炀帝游兴不减,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同时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去掉池中冰块,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这反映了扬州剪纸的源远流长。唐代,扬州已有剪纸迎春的风俗。立春之日,民间剪纸为花,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相观以为乐。剪纸还有一些特别用途,民间剪纸人、纸马及纸钱等,用来祭奠鬼神。大诗人杜甫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诗句,即谓此。1980年春,扬州各界迎接“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剪纸
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是在明清时期流行于扬州一带的俗曲和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曲艺唱曲形式,又名“广陵清曲”、“维扬清曲”,俗称“小唱”或“唱小曲”,主要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和上海等地,用扬州方音表演。它在清代初期即已形成。传统的表演形式为一二人至八九人分持琵琶、三弦、月琴、四胡、二胡、扬琴由及檀板、碟子、酒杯等自行伴奏坐唱,走上高台后大多由5人分持琵琶、三弦、二胡、四胡和扬琴自行伴奏坐唱。唱腔曲调为各类曲牌,早期主要用【劈破玉】、【银纽丝】、【四大景】、【倒扳桨】、【叠落金钱】、【吉祥草】、【满江红】、【湘江浪】等,后来主要用【软平】、【骊调】、【南调】、【波扬】、【春调】、【补缸】、【鲜花调】、【扬子
扬剧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它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1911年,苏北香火戏由扬州进入上海,改称“维扬大班”。1920年,扬州花鼓戏进入上海,改称“维扬文戏”。20世纪30年代初,两种戏合并形成维扬戏,后简称扬剧。扬剧音乐属于曲牌体,主要由花鼓戏音乐、香火戏音乐和扬州清曲、小唱三部分组成。花鼓戏音乐包括种大麦调、磨豆腐调、深亲调、跌怀调等曲调,风格健康淳朴、生动活泼;香火戏音乐包括上字句、十字句、快板、船调、渔调等曲调,高亢粗犷,乡土气息浓郁;扬州
扬州评话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兴起于清初,不久就形成了“书词到处说《隋唐》,好汉英雄各一方”的繁荣局面,独步一时的书目有《三国》、《水浒》等10部,身怀绝技的著名说书家也有20人之多。到了乾隆年间,有的艺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工充实传统节目,有的则创编新书。如屡试不第后成为扬州评话艺人的叶霜林把自己的遭遇和激愤心情寄寓到《岳传》中,说演《宗留守交印》“声泪俱下”,感人至深;浦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编说《清风闸》,塑造了以皮五辣子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底层人物形象,影响深广;艺人邹必显独创新书《飞跎传》,讽刺嘲笑的矛头直指统治阶级中的显赫人物,一定
扬州竹刻
扬州竹刻艺术起源于西汉早期。经考证,扬州杨庙镇西汉墓出土的西汉竹刻《山水古柏图》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最好、由扬州人雕刻的艺术品实物。扬州早期的竹刻以皮雕为主,且受濮仲谦的影响甚深,属于写意类的作品。清代中期,皮雕渐趋精细。至咸丰以后,扬州著名书法家、画家、印家吴让之以刀代笔,参与竹刻艺术,他将金石、书法和绘画等多种艺术技巧熔铸于刻竹之中,创造了新刀具、新刻法,开创了扬州竹刻特定的浅刻技艺。其法如在纸绢上 书 画,极具文人气息,在江淮间流传甚广,逐渐形成了以浅刻见长的具有扬州地方特色的竹刻艺术。竹刻技艺分雕、刻两种,雕有皮雕、根雕;刻有浅刻、深刻之分。刻竹时用笔抑扬顿挫,徐急快慢,意随刀至,一
扬州木雕
扬州木雕发端于汉代,发展于唐宋,明清达到巅峰,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装饰性到艺术性的清晰的衍化过程。扬州盐商推崇精致文化、扬州画派标新立异的创作思想、扬州园林的盛甲天下、“扬州工”的崛起和繁盛,对扬州木雕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扬州木雕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扬州木雕是一种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美术形式,将绘画、雕塑艺术融为一体,以刀代笔、以木为纸而绘画,或以刀为器、以木为料而雕塑。扬州木雕精选材质,极重刻工;雕镂之巧,俨若图画;刀随画意,意在刀先。雕刻的刀法主要有平雕、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具体运用时虚实结合、深浅有度、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形成了浑厚、古朴、圆润、纤巧的艺术风格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清宣统年间,前身是“富春花局”的“富春茶社”出现,经过多元化地对茶点进行改革创新,创造了独有的饮食文化,且一直延续至今。2008年,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富春茶社的前身是创建于1885年的“富春花局”。清宣统二年(1910年),“富春花局”创始人陈霭亭去世,其子陈步云继承了父亲的花局,并将经营盆栽的“花局”改成了招待扬州上流人士的“茶社”。在长期的经营过程当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饮食文化,并将这一文化根脉延续至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江苏扬州的“城市名片”。“富春茶社”独创的“魁龙珠”、经过改良被誉为扬州面点“绝代双骄”的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三丁包子”等等美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