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民俗文化
嘉兴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特产
嘉兴
浙江省
桐乡
嘉善
平湖
南湖区
秀洲区
海盐
海宁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嘉兴旅游景点
嘉兴十大景点
嘉兴地名网
嘉兴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乌镇香市
“香市”是江南一带特有的民间民俗活动,在桐乡乌镇流传已久。乌镇农家以种桑养蚕为生,每年清明至谷雨时节,四邻八乡的农民趁着农闲齐聚镇上,去寺庙烧香祈求蚕桑丰收,世世代代相沿成俗,于是就有了乌镇香市。香市期间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表现了江南水乡浓郁的传统民俗和风情。蚕花会是最普通和最重要的活动。据老人们回忆,乌镇香市的地点在过去的普静寺、乌将军庙、城隍庙等寺庙的广场上。当地百姓在清明夜开始进行设祭、禳白虎、斋蚕神等活动,其间要烧香祈蚕,抬着蚕花轿出巡,迎蚕花会的队列由一百十八人组成。妇女、孩童沿途拜香唱曲,汇集于普静寺,俗称“蚕花会”。在蚕花会上,农村妇女们要烧香祭神,烧过香之后,还要到土地庙前面的
鱼圻塘庙会
鱼圻塘庙会,也称“大蜡烛庙会”,是平湖的地方性-。每年农历九月和春节,平湖新埭镇鱼圻塘都会在大蜡烛庙举行-,祭祀祈福,这一风俗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清人俞蕴甫曾赋诗赞叹庙会盛况:“庙指鱼圻六里遥,秋来报赛集尘嚣。田中插遍莲花炬,十丈光芒火树摇。”大蜡烛庙,又名“刘公祠”。据传庙内供奉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刘锜的塑像。南宋初年,刘锜领兵驻守在鱼圻塘,护卫东南都会广陈城,平定匪害,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鱼圻塘百姓奉刘锜为保护神,建祠塑像进行祭祀,希望生活安定幸福。八百多年来,每年重阳节和春节期间,当地百姓都要用大蜡烛祭奠刘将军,延请戏班公演社戏三天。庙会香火兴旺,香客甚众。1946年,上海胡姓商人赠送了一对
云龙蚕桑生产习俗
云龙村地处良渚文化带,在距今六千至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一带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根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清末以来,云龙村一直是海宁的重点蚕桑产区。清末至民国时期,云龙村村民所养的蚕是当地土种,这些土种有些还能结出绿色、黄色等各种颜色的茧子。抗日战争期间,蚕桑生产遭到破坏,仍有一部分人家自己养蚕缫丝,还有一部分云龙人逃难至云南,将云龙较为先进的养蚕技术带至云南,并改良了蚕的品种。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些改良种又流回云龙。蚕种的不断改良,养蚕技术的不断提高,使云龙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蚕村。新中国成立后,该村成为浙江农业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特产局的蚕桑生产基地。云龙蚕桑生产习俗的基本内容包括:(1)育种的知识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是极具江南水乡特色,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据嘉兴市志记载,旧俗嘉兴六月廿四为荷花生日,又称“雷祖(嫘祖)生日”。是日,市民倾城游南湖,可不付摆渡钱去烟雨楼雷祖殿(嫘祖殿)进香。南湖游船汇集,大小船只数百。大船中有丝网船,俗称“双夹弄”、“单夹弄”,可供酒菜。小船盖船篷,摆渡载客。夜晚南湖湖面放荷花灯,漂浮于水上,多至千盏。烟雨楼通宵达旦供应茶酒面食,又有昆曲社在湖上举行曲会助兴。无锡、苏州等地的船主,届时会把十分气派的大型丝网船提前几天摇到嘉兴来。当年流传歌谣:“六月廿四七月七,嘉兴景致烟雨楼。大船停到密层层,小船停到水也浑。”热闹场面可见一斑。此俗盛行于清乾隆年间及
桐乡风筝制作技艺
桐乡风筝制作技艺桐乡风筝的制作比较讲究。将竹劈成篾,每根约0.3厘米粗,磨光,按风筝形状所需剪成不同长短。将竹篾用棉纱线结扎,弯曲部位用灯火熏热,慢慢使其弯曲,结扎成形。动物头用篾扎成,部分部位用少量泡沫塑料。鹰风筝分几个部位分别结扎,最后制作好再插在一起,龙筝用线连。用绵纸(大风筝用仿真丝)两面糊在竹篾上,再用国画颜料按要求将风筝画上色彩。大型风筝制作较为复杂,如制作龙筝必须讲究整体造型,选用较粗的竹篾扎好龙头轮廓,龙角、龙须用塑料泡沫制作后插在龙头上,龙珠用乒乓球等轻巧圆球代替。龙身一片片分开,再用线串联,片数越多,龙身越长。乌镇人罗俭民自小喜爱手工艺,尤其擅长制作风筝、灯笼、动物等。他制
桐乡木雕书刻
木雕书刻是用刻刀在木质材料上把用毛笔、宣纸创作的平面书法墨迹雕刻成立体造型的民间书法雕刻艺术,可能源于宋代的刻帖。宋代的刻帖以及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在竹木等材料上刻字,可以算是早期的书刻。桐乡的木雕书刻所用的木料主要为红木和银杏木,工具有平刀、圆刀、斜刀、中钢刀,辅助工具主要有敲锤、斧子、锯子、木锉。其工艺流程为:先选择书刻题材,一般为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或现代著名书法家作品;然后将选定的书法作品放大或缩小后复印在木板上;再按书法字样逐个雕刻,有阴刻、阳刻、阴阳刻等类型;最后根据需要,给刻好的字填上颜色。木雕书刻制作周期不一,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桐乡木雕书刻的代表人物为华云其(1950年出生),桐乡
许村粉塑
许村粉塑粉塑为民间工艺品,又称“面塑”或“面人”,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或吉祥物品,如元宝、寿桃等,常在节庆、婚嫁、丧葬、祝寿等活动中使用。许村粉塑是至今仍流传于海宁许村一带的民间工艺品。在海宁许村一带,清代时民间造房上梁、节庆、婚嫁、丧葬、祝寿等活动就普遍使用了粉塑的元宝、寿桃、吉祥人物,因此这一带也产生了大量的民间粉塑艺人。近年来,每逢农村新房落成,到了上梁时日,至亲要送上粉塑上梁元宝以祝贺上梁大喜,财源广进,这使得粉塑艺术在海宁各地农村广为流行。许村粉塑是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制成各种人物、走兽、花鸟。造型以人物、动物、花卉为多,有“八仙过海
秀洲民间绘画
嘉兴市秀洲区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民间绘画之乡,1988年与陕西户县、河北束鹿、上海金山等地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为打造农民画特色文化品牌,秀洲区先后在2001年、2004年、2007年举办了三届全国性农民画艺术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全区现建有六个农民画创作基地、二十六个后备人才基地,有成人作者一百二十多人、学生作者一千七百多人。农民画家缪惠新、陈泉泓、冯云青、黄永安、朱建芬于2004年获“中国优秀农民画家”称号。缪惠新先后在北京、上海及美国等举办了十二次个人画展,1996年他还被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评为“亚洲十大艺术家”之一。当年,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在参观秀洲农民画
桐乡灰塑
石灰堆塑,也叫“灰塑”、“灰批”,是用石灰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的工艺,属于建筑装饰艺术之一。石灰堆塑出现的时代很早,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现存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的郡马梁祠牌坊是灰塑与砖雕装饰相结合的较早实例。桐乡灰塑的内容多为山水、花卉、人物、书法、神话和戏曲故事等,也以龙、凤、孔雀、虎、狮及麒麟等为题材。手法有多层式立体灰塑、浮雕式灰塑、圆雕式单体灰塑等。桐乡灰塑主要用于寺院及园林建筑的屋顶装饰,其作品独具特色,体积大,跨度长,如“咬脊龙头”,高近2米,长数十米,横跨整个大殿屋脊,这就要求作品整体造型准确、比例协调。另外,桐乡灰塑作品讲究对称的较多,约束了制作的随意性,增加了制作难度。
桐乡竹刻
桐乡竹刻竹刻是传统雕刻艺术,也称“竹雕”,是指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刻起源很早,《礼记?玉藻》记载:“士大夫饰竹以为笏。”现知较早的竹刻实物是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彩漆龙纹竹勺。清嘉庆以后,浙江竹刻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成为晚清竹刻艺术的代表。据资料记载,浙江竹刻以杭州、嘉兴、湖州为主,近代不少著名刻家都出自这三地。2004年12月,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认定浙江竹刻主要流传地区为桐乡、安吉,代表人物为桐乡的钟山隐、叶瑜荪。中国竹刻分竹根雕刻、留青、贴黄等类。在技法上主要有浮雕、深刻、镂雕、阴刻、阳刻和圆雕等。桐乡竹刻在钟山隐、叶瑜荪等
平湖西瓜灯
西瓜灯是在西瓜外皮上精雕细刻各种花样以供人赏玩的一种特色灯彩。平湖西瓜灯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进士黄之隽的《西瓜灯十八韵》、邑人张逢年的西瓜灯诗证明平湖西瓜灯至少有三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西瓜灯艺术的发展兴盛和当地种瓜的习俗有密切联系。瓜农种瓜之余刻瓜制灯,自娱自乐,后制灯者越来越多,灯的花样不断翻新,更有文人雅士赋诗赞颂,平湖西瓜灯遂蔚为大观。独特的雕刻工艺是平湖西瓜灯的一大特色。该工艺体现在线、块、点的处理上。线的表现吸收古代木刻单线、工笔白描的技法,用刀按线条描刻,或阴线或阳线。块的表现讲究黑白对比,可用明暗光线来制造黑白对比,也可用物体自身的颜色来形成黑白对比。点的
嘉兴灶头画
嘉兴灶头画是嘉兴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民间艺人以灶头为载体,用绘画颜料在灶壁的各个部位绘制图案,又称“灶画”、“灶壁画”。在嘉兴市各县(市、区)中,均有绘制灶头画的传统。旧时,不论是两眼灶还是三眼灶,从灶山、烟箱到灶身都画有各种不同的图案,配有不同内容的吉祥文字。灶头画用颜料画成。灶画的制作工具有草刷,用于刷灰,另有竹丝斗笔、毛笔、直尺、盛色器皿、颜料等。制作灶头画的程序是:先将灶台用石灰水统刷一遍加白,接着,根据灶头的结构,分割出画幅的形状和大小,再用墨色勾边框,也可用线条或简单的连续纹样画框。采用的颜料为三花粉或水粉颜料。为使颜色鲜艳且能渗入灶壁不流滴,老艺人常将白酒调入颜料。灶头画的框一般
火凉伞灯彩
火凉伞灯彩火凉伞灯彩为六角形宫灯,六个面各由三幅书画竖排组成,十八个灯片四周以空心支钻成孔,灯光明亮而柔和,六角形支架内有明角灯(蜡烛),能照见灯片上的人物、禽兽、花卉、故事等。因能点火,所以叫“火凉伞”,为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新塍镇一带所独有。王店镇古称“梅里”,已有两千二百年历史,手工业历史悠久,文化昌明,人才辈出,是一代文豪朱彝尊的故乡,明、清两代所产纱布、花绉、绫绸等较为闻名。当时作坊、商家为推销产品,盛行举办梅里灯会来传扬自己的声誉,由此产生了一批制作火凉伞灯彩的民间艺人。王店镇与海宁硖石镇相近,梅里灯会与硖石灯会相互影响,不断进行手艺交流,火凉伞灯彩能与著名的硖石灯彩相媲美。火凉伞
三珍斋卤制作技艺
三珍斋卤制作技艺是桐乡乌镇一带酱卤制品的传统手工技艺。大约在清道光年间,三珍斋酱卤制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加工工艺、制作技艺和优选配方,留下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和神奇老汤。三珍斋卤制品的加工工艺要求非常之高,原辅料质量的优劣和加工工艺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品质。现在,三珍斋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加工,保证了传统技艺的充分发挥,突破了传统加工中凭经验和感觉加料的陋习,采用按配方定量加料的精细操作法,从而更好地保证了三珍斋卤制品的优良品质。其加工流程一般为:原辅料采集(收购、检疫)→待宰→宰杀、放血→浸烫→脱毛→手工拔毛→开膛去内脏→清洗→沥干、排酸→腌制→填料→预煮(油炸)→冷却→复煮→冷却→烩制、上色→冷
历本袋制作技艺
历本袋,又称“香包”,古称“香囊”、“荷包”,亦称“佩帏”、“容臭”。香包中配以研成细末的细辛、白芷、丁香等中草药,散发出的香味能驱虫防蚊。屈原《离骚》中有句云:“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篱”、“辟芷”、“秋兰”都是香草,“纫”是连缀之义,“佩”即佩帏,整句意思就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戴在身上。说明香包在屈原所处的战国时期已是一种饰物。到唐宋时期,香包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男官吏佩带的香包中不再放置香草,改放手巾细物等,称之为“荷包”。而嘉兴市一带农村制作的香包内,放的是用历本纸包的晒干研细的桃枝叶,所以当地人都称香包为“历本袋”。吴彩英(1934年出生)是桐乡著名的民间手工艺术
姑嫂饼制作技艺
“姑嫂一条心,巧做小酥饼。白糖加椒盐,又糯又香甜。”这是赞美桐乡特产姑嫂饼的一首民谣。姑嫂饼是桐乡乌镇的传统名点,据《乌青镇志》记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姑嫂饼的形状酷似棋子饼,比棋子饼略大。它所用的配料跟酥糖相仿,有面粉、白糖、芝麻、猪油等,但味道比酥糖可口,且有“油而不腻,酥而不散,既香又糯,甜中带咸”的特点。据传一百多年前乌镇有一家名叫“天顺”的夫妻糕饼店,因为本钱微薄,开不起作坊,只能做点现销生意。后来二人生下一男一女,眼看这小本经营已难以养家糊口,他们就在“巧”字上下工夫,仿照酥糖配料,细料精制。将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煎熟的猪油拌匀后蒸熟,然后用模具压制成一个个小
斜桥榨菜制作技艺
斜桥榨菜制作技艺是一种传统菜肴制作技艺。海宁斜桥腌制榨菜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1931年,斜桥地区开始种植榨菜。1938年,斜桥一带的菜农开始将榨菜装坛运到上海,在上海加工成辣榨菜,销路甚好。1938年8月,陈春荣、许百糠和陈和生三人成立斜桥榨菜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销售榨菜。由于斜桥榨菜价格低于四川榨菜,而且质量上乘,风味独特,在上海名声大震。榨菜是大叶茎菜的一个变种,属圆形茎用芥菜,经腌制后可以生吃、熟吃,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榨菜收获后,应做到随收随腌,不可久放,以防腐烂。斜桥榨菜的腌制程序如下:(1)第一次腌制。撬去榨菜老皮,按50公斤鲜菜头用盐2公斤的比例,放进缸或窖池里用石头压实腌制。(
舂打年糕技艺
打年糕习俗在嘉兴地区由来已久。每到农历年底,农村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新年中送亲戚的传统礼物。过春节时,用石臼手工打年糕在桐乡是传统习俗。“年糕”与“年高”谐音,过大年打年糕是民间的好口彩,寓意年年高。年糕又是过年祭拜桌上不可缺少的供品,也是乡下人送给城里亲戚的最佳礼物之一。在桐乡农村,春节前几乎每家都要淘米磨粉打年糕,这也成了农户过年要做的一件大事,有时要忙碌到大年夜才完成。舂打年糕看上去简单,其操作工艺却十分讲究。旧时打年糕不用纯糯米,因其太韧,在蒸糯米粉时容易糊了而成半生半熟状,不但年糕打不好,而且不好吃、易坏。通常打年糕时要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
传统纽扣制作技艺
传统纽扣制作技艺传统纽扣制作是嘉善县西塘镇和大云镇一带民间世代传承的技艺。传统纽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贝壳纽扣,一种是布条编织的盘香纽扣。贝壳纽扣生产主要是在西塘镇大舜村,盘香纽扣制作分布面较广、制作技艺传承较好的是西塘镇和大云镇。贝壳纽扣制作初创于1921年,其原材料主要是产于当地的河蚌、三角蚌、麻麻蚌和香蕉蚌等。贝壳纽扣有六道生产工序:落料,按照贝壳的大小和壳的厚薄分别落下大型号、小型号(稍薄的材料)的毛坯纽扣;磨面,用砂轮把落下的纽扣毛坯表面磨平;造型,在毛坯表面车出边、凹槽等形状;打眼,用打眼针在纽扣中间部位钻出穿线用的两个或四个小孔;去皮,将纽扣放到锅内,烧到纽扣表面黑皮能去掉为止;漂
嘉善风筝制作技艺
嘉善风筝制作技艺嘉善县陶庄、汾湖一带集镇上都有粘纸斋商店,专门从事纸贴业,做各种冥纸和鹞子出售。陶庄制鹞人陈明观的手艺就是从粘纸斋商店学来的,并流传至今。嘉善风筝中的陶庄蜈蚣鹞一般都在三十节至一百节不等,用绵纸粘贴在竹架上而成,并用棉线串起来,放飞起来要三至五人操作。1930年8月出生的陶庄蜈蚣鹞制作人陈明观,十来岁就在集镇上做学徒,学会制作各色鹞的手艺,1983年曾制作过一只五十节和一只一百节的蜈蚣鹞,并参加县里的风筝比赛。陶庄蜈蚣鹞以蜈蚣为原型,以一对蜈蚣脚为一节,以三十节乃至一百节连接起来为一个组合。每一节用绵纸粘贴在一个直径为22厘米的圆形竹架上,在圆形竹架中间横一根95厘米的竹条做脚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