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民俗文化
金华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特产
金华
浙江省
义乌市
婺城区
东阳
磐安县
兰溪
浦江
永康
金东区
武义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金华旅游景点
金华十大景点
金华地名网
金华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浦江板凳龙
浦江县位于浙江中部偏西,金华市北部。据浦江白马镇夏张村张姓族谱载,自唐朝始,“龙腾灯舞闹元宵”便成了浦江民间的习俗,浦江县志中称之为“灯节”。浦江板凳龙盛行于浦江县乡村,广泛流传于江南沿海各地。综观浦江板凳龙的传承发展,唐代为其孕育期,宋、元为其成熟期,明、清为其鼎盛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为其弘扬传承期。从构造上看,浦江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俗称长灯。根据龙头造型,可分仰天龙、俯地龙、大虾龙等类别。因凳板(龙身)上的设置造型不同,亦有方灯、酒坛灯、字灯等十一种不同的形态。每逢节日或重大庆典兴灯,以麦饼团、剪刀箍、甩尾巴为主要表演阵式。浦江板凳龙,顾
浦江书画
产品名称:浦江书画 产品产地:浙江金华 产品历史:宋元明清,见诸文字记载的书画人物就有51人。北宋时,于正封曾书《左溪山碑》,笔势雄迈,比于颜真卿元代柳贯善楷法,《三希堂法帖》收有他的手迹。明代的宋濂祖孙三人都工书法。宋濂小楷端正,草书龙盘凤舞,列为明代“草圣”;次子宋璲,小篆列明代第一,今故宫博物馆藏 有他的行草《敬覆贴》。明清之际,以倪仁吉和蒋兴俦为著。才女倪仁吉工诗词、精书画;蒋兴俦(东皋心越)书画篆刻俱佳,兼通琴道,康熙十五年(1676)东渡日本,传授治印和 书画技法、被奉为“日本篆刻之父”。 浙江省浦江是著名的“书画之乡”,它本身就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县至今已有1800余年。
浦江剪纸
浦江剪纸历史悠久,元明之际就有记载,浦江大文学家宋濂在明洪武庚戌(1730)写的《哀王御史》的诗中有“剪纸难招御史魂”之句。浦江剪纸工艺精巧、题材广泛,生活情趣浓郁,尤其是清代地方戏曲在浦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浦江乱弹,采用戏曲人物作为剪纸题材成为一种尝试和追求。浦江戏曲人物剪纸在浦江乱弹的独特艺术效应下生发灵性,逐步发展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剪纸艺术类型,从而成为中国剪纸主要流派之一。浦江剪纸,具有风格秀丽,形象生动,质朴大方,题材广泛,装饰性和想象力强的特色。浦江剪纸历史悠久,据传南宋时期就已相当盛行。作者大都是劳动妇女,她们除了按传统图样熏样剪制外,有时也自己设计画稿,进行创新。作品大部分是用
后宅高跷
后宅高跷,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开始,已有800多年历史。据传,南宋在朝官员傅芷公因坚贞不屈、直言不讳而受破孩,遂挂冠而归。他自认为品行高人一等,就用走高跷的方式来表现。后宅高跷又以后傅村最为有名。历代以来,后傅村的人们先辈教授下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继将先祖的忠烈美德和故事传了下来,而做父母的也很喜欢自己的孩子能继承先辈的高尚美德,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传授其走“长脚侬”。到孩子五六岁时,就能单独行走了。打扮成先辈中的名人走着长脚侬,就这样一代代,沿着历史的长廊走到了今天。在高跷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头戴公子帽,上穿黄马褂,下穿红色高脚裤,双脚缚木制跷棍,跷棍高1米到4.6米不等,绑腿
罗汉班
义乌罗汉班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清朝达到鼎盛。据民间传说,戚继光在义乌招收3000义乌兵抗倭,后方长年开展练兵活动,由此留下了习武防身的习惯,这便是义乌罗汉班的最初的起源。后来在旧社会,为了迎胡公、庆庙会、搞大型喜事,都会有几班或十几班的罗汉班相聚一起,同场竞技。罗汉班的表演形式主要有走阵、滚叉、拳术、刀棍术、叠罗汉等,总体上讲,又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走阵容”,在古乐声中,几十人或上百人手持各种器械,穿插走动,摆出各种阵容,分别冠以“长蛇阵”、“蝴蝶阵”、“梅花阵”等各种名字,之后还有“十八罗汉”走阵等等;二是“叠罗汉”,这是继“走阵容”之后马上要表演的一种表演形式,也是罗汉班表演过程中最显
兰溪摊簧
兰溪摊簧是形成并流行于浙江中西部兰溪地区及金华和衢州等地的一种曲艺唱曲形式。相传清乾隆末年,一位县衙中的官差公务之暇在兰溪集商贾子弟传授由江苏传来的“摊簧”曲调,采用当地方言演唱,借以消闲自娱,久而久之,逐渐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体系的兰溪摊簧。至光绪二十六年,兰溪城区出现了专门演唱兰溪摊簧的“余庆社”,后易名为“群乐会”、“咏春会”。兰溪摊簧一时趋于兴盛。抗日战争时期,城区艺人避难乡下,兰溪摊簧随之而传入兰溪乡村的永昌、诸葛、游埠等地。兰溪摊簧文辞典雅,演唱讲究字清腔纯和字正腔圆,一直为文人雅士所喜好。流风所及,其他的坐唱班亦以自命风雅者为多,唱奏者多穿长衫,举止文雅,素有“摊簧先生”之称。坐唱
浦江乱弹
浦江乱弹是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流行于浦江、临安、建德、桐庐一带和婺、衢、处、温、台以及江西等地,影响遍及浙中、浙南、浙西和江西、福建的大部分地区,是浙江婺剧的主要声腔之一。因为它发源于浦江,故称浦江乱弹。浦江乱弹是以浦江当地民歌“菜篮曲”为基础,并在“诸宫调”讲唱艺术和我国最早的戏剧南戏的相互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菜篮曲又名踏歌,曲调自由,歌词不一,顺口溜唱,一歌一和,各适其适,亦称“天下和”,主要用于婚丧礼仪和祭神等活动,宋代已盛行于浦江民间,成为脍炙人口的民间乐曲。如今在浦江农村,农民们挑担行路、上山下山时随口哼哼出来的浦江乱弹,依稀还有当年踏歌的痕迹。生活在宋代的浦江籍诗人吴渭所赋的《
迎大旗
迎大旗又称迎龙虎大旗,流传在磐安县玉山区域。据县文化电广新闻出版局潘丽霞副局长介绍,最多时曾有36面大旗云集茶场庙。玉山茶场庙初建于宋代,是为了纪念晋(茶神)许逊而建,庙内塑有许逊像(称真君大帝),老百姓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都要自发地举行隆重地迎大旗活动以示纪念,那一天,集茶场周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要邀请亲朋好友来观看迎大旗。迎大旗是磐安著名风俗之一,与大纸马、大凉伞、大宫灯并称“四个呆头大”。《磐安县志》载:“农历十月十六日,从各村来的大旗均竖于茶场庙前田畈中,主竿1根,撑竿60根,放松索8条。主竿分上下两段,下段为一根大杉木做成,套在下段之梢,衔接处用9个铁环紧扣。60根竿头系
磐安炼火
炼火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主要流传在磐安县双峰、仁川、深泽乡一带和附近的一些地区。传统社会里,地方上遇到灾祸、瘟疫,或是村民生病,往往要请人主持法事仪式,又称“踩火”。参加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活动有一定的戒规、仪式、程序,夜间在广场上举行。届时需要大量的木炭、干柴,在广场上分别堆成若干堆,燃成熊熊大火。炼火者赤膊、光脚,高歌狂舞,大声呐减,冲进通红的火炭堆上奔跑,动作粗犷有力。踩火与原始社会狩猎到野兽时围着篝火庆祝狂欢的场景颇相似,山区以篝火驱野兽也由来已久。在后世流变过程中又带上巫术色彩,以为可以用来驱赶妖魔鬼怪,祛瘟去邪,避祸消灾,成为法事仪式而相沿成习。近年来,当地民众尝试在传
黄初平(黄大仙)传说
黄初平传说是浙江金华地方民间传说之一,产生于东晋时期,最早文字记载于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的《神仙传》。其传说,源起于历史人物黄初平。黄初平,晋成帝威和三年(公元328年)出生于兰溪市黄湓村。2008年6月7日,黄大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大仙传说”产生于东晋时期,最早文字记载于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的《神仙传》。其传说,源起于历史人物黄初平。黄初平,晋成帝威和三年(公元328年)出生于兰溪市黄湓村。黄初平从小聪明颖悟,心地善良,好学勤快,生得俊秀清奇,兄弟俩幼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兄黄初起辛勤耕作种植蔬菜,弟黄初平砍柴牧羊,两人相依为命。15岁那年,黄初平上
黄山八面厅营造技艺
义乌上溪镇黄山村八面厅原名振声堂,始建于嘉庆元年,竣工于嘉庆18年,历经18年才建成。因厅里有八个厅堂、七个天井、八竖旗杆和外墙四周有八头门户出入而俗称八面厅。八面厅是宗祠与住所相结合的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占地2908平方米。布局结构独特,以一条中轴线与两条横轴线构成八面厅的主体建筑和附体建筑。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花厅(花园)、门厅、大厅和堂楼,是陈氏家族举行祭祀、聚会和各种典礼的场所。横轴线上南北两侧分别有两个三合院,为陈氏家人居住用房。黄山八面厅设计者将花园置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有别于中国传统建筑前室后园的惯用手法,平面呈长方“回”字形布局,应是匠心独运和个性的体现。黄山八
金华酥饼传统制作技艺
金华酥饼是金华地区知名传统食品之一,独特的制作技艺和酥松、香脆的的口感特点,在我国地方食品中独树一帜,成为名扬大江南北的休闲食品和送礼佳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华酥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是一个精细和繁复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发展完善的。由最初的髓脂、蜜和面、烘烤到现在的十几道工序,制作技艺经历一个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的过程。金华酥饼按照其制作过程和工序,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制作制作主要分为三步:一是将猪肥膘肉丁加入霉干菜末、精盐拌成馅料,面粉加入温水搅匀,摊开晾凉后取出适量,放入等量的酵面,和成面团揉匀揉透。二、擀面皮,包入馅料,做成饼坯。三、烘烤饼坯经过泡面、揉面
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
义乌种蔗历史悠久,所产红糖久负盛名。生产、制作义乌红糖的过程,俗称为“绞糖”。义乌红糖在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由佛堂燕里村的贾维承从福建引进种蔗制糖技术后,传统老式的牛拉木榨糖车的式样和做法是:用二段坚硬的圆木(直径60厘米,长1.2米左右),上端各做凸凹型二个滚齿的滚筒,互相契合,安装在上下二块大木板中间;木板二头各装二根天地顶柱固定在地上。其中凸齿圆木滚筒的上轴,长于上板约40厘米,上装一根弓型的大弯木,大弯木的另一头由牛拉着弯木带动滚筒周转。夹糖梗于二个凸凹型滚筒之间一轧而过。糖梗水顺着滚筒流过下板沟槽进入一口装糖水的缸内。“吱吱嘎嘎”地轧满一缸糖水换一次牛,以作为计酬的数
三伏老油传统酿造技艺
三伏老油亦即三伏酱油,亦称三伏老油,因其需经“三伏”曝晒酱坯后压榨而出,它是美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章恒升酱园产的三伏老油,运用黄豆、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炊蒸、发酵、天然曝晒等过程,经三伏即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庚为天干中的第七位),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庚为末伏,谓之“三伏”。酿制酱油,先将大豆蒸熟拌入面粉,置竹匾内,使之发酵,然后入缸加盐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伏老油,需要经过三伏的曝晒,酱坯成熟,即可用压榨法榨出三伏酱油,然后将酱油经过三年曝晒形成三伏老油。1915年(民国四年)章恒升三伏老油获“巴拿马一大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民国十八年(1929年)章恒升酱油园选送的“三伏秋油
豆腐皮加工技艺
据史料记载:义乌豆腐皮始产于清乾隆年间,据说当时豆腐皮是进贡的美味食品。后来制作豆腐皮的手艺逐渐流传,甚至寻常百姓家也能自制了。产区也由原来的楂林、东塘扩展到大陈、新新、后宅的后付、上金、下金村,以及义乌东南的佛堂、尚阳、朱店等地,豆腐皮成了名副其实的义乌特产。捞豆腐皮制作工艺流程:1.将大豆或黄豆去泥、去沙;2.推成豆板去壳;3.用山涧水浸泡透豆板;4.上磨磨成豆浆;5.把豆浆煮开;6.去渣成豆腐浆;7.加温;8.等它结豆腐皮;9.捞豆腐皮;10.烘干豆腐皮;11.待回潮豆腐皮;12.洗浆冲浆;13.摊平豆腐皮。
抢头杵
抢头杵是金华婺城区汤溪范姓村民在清明祭祖时的一个十分奇特、有趣的民间活动。它以游戏为活动形式,以家庭婚姻为目的,搭起青年男女互相交往的平台,并在游戏中加深了解,互相表达爱慕之情。这个有趣的活动始于南宋年间,一直到民国期间从未间断过。游戏由范姓未婚男青年家庭共同组织发起,邻村未婚女青年自愿参加,游戏地点选择在范姓的祖坟前举行,因此,除了游戏的娱乐性和表达方式的原始直白,更有着祖先见证的无比神圣。游戏主要分四个程序:1、准备。范姓未婚男青年家庭事先以五谷(米、麦、豆、高梁、粟)做成头杵若干;2、报名。邻村未婚女青年在祠堂管理员处领取花篮一个;3、投杵。未婚男青年将头杵投入自己钟情对象手中的花篮中,
浦江迎会
浙江浦江迎会,俗称“抬阁”。它以中国民间传说人物造型为主体,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具有惊、险、奇、怪、妙等特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相传浦江迎会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已有千年的历史,祖上传说是为了纪念胡公大帝。浦江农历八月十三日大搞迎会是因为这天是胡公大帝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浦江黄宅、前吴等乡村都会汇集一堂,拿出各自看家本领,一展风采。浦江的迎会有“人会”、“纸会”、“人纸合会”之分。“纸会”是用竹篾缚成人形,用纸裱糊后再绘画,装饰成各种戏剧人物。表演时由一人隐于桌下,用细线牵拉人物各关节部队。纸会造型独特,工艺精细,非花上百工难成其巧妙。“人会”是由三五岁的孩童,扮演活灵活现的戏剧故事
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
婺州窑在金华市琅琊乡的铁店村一带。金华在唐代初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堪称千古风流。婺州窑历史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就利用当地瓷土和石灰釉制造陶器。婺州窑分布很广,主要产地在金华、武义、东阳等地。它从商周原始瓷开始,到东汉晚期烧制成熟的青釉瓷器,并有褐釉瓷;南朝佛教盛行,莲花成为普遍的装饰物;唐代早期烧制成功了乳浊釉瓷、花瓷;宋代以后出现了彩绘瓷、青白瓷、黑瓷;一直到明代生产青花瓷等。延续时间长达2700余年,共发现古窑遗址600余处,这在全国是罕见的。此外,婺州窑的堆塑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早在东汉及三国时期,婺州
轿夫吹打班
轿夫吹打班轿夫吹打班是过去专为民间婚嫁服务的器乐团体,在封建社会受人歧视,视为小姓,进不了族谱。故皆由生活在社会下层人士组成,以抬轿吹打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轿夫班所吹奏的曲牌,统称轿夫调。分大吹和小吹,故又俗称大小吹打。一般由八人以上组成,所用乐器为梨花(两把)、“呱鼓”(黄檀木镂空制成)、夹板、梆、小扁鼓、次钹、撞铃、苟叫锣、号筒、先锋。表演形式与特征:轿夫吹打主要用于婚嫁,故要边走边吹,只吹不唱。宴席间,坐着吹奏,通常是上一个菜吹一曲。
义乌兵的故事
义乌兵的故事《义乌兵故事》是义乌市志部目前正在编撰《义乌丛书》中的一种。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抗倭名将戚继光到义乌招兵,首次三千人,以后累计一万二千余人左右,形象面遍及义乌全境各村镇。戚继光带领义乌兵,转战浙江、福建和广东,最后,背上长城戍边,屡立奇功,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义乌市志在近年来,曾七次组织专题小组到台州、温州、福建、河北、北京等地调查走访,在搜集文史资料的同时,也注重口碑资料的整理42集。《义乌兵故事》即是调查访问的成果之一。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