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民俗文化
龙岩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福建省
>
龙岩特产
龙岩
福建省
连城
新罗
长汀
永定
上杭
漳平
武平
美食小吃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龙岩旅游景点
龙岩十大景点
龙岩地名网
龙岩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乐器演奏而得名。客家十番音乐是历代客家民间艺人传承的民间器乐曲,其乐曲标题多描绘大自然及客家人生活习俗情趣,如《碧水山涯》、《湖光柳色》、《好花圆月》、《梅兰菊竹》、《莺歌燕舞》等。此外,客家十番音乐还吸收了历代戏曲剧种中的曲段、唱段和曲艺作品等。闽西客家十番乐队无论乐手的人数还是使用的乐器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支十番乐队一般少则五到七人,多则十到几十人不等。客家十番音乐最基本的乐器有曲笛、芦管、琵琶、三弦、二胡、小胖壶、大胖壶、夹板等,笛子为其领奏乐器。客家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坐奏和行奏两种,掌板者为指挥。笛子引路(主导),文场
闽西汉剧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西皮、二簧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入闽西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原来称为乱弹,上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根据剧目清单,闽西汉剧可查的传统剧目总数有836个,《醉园》、《兰继子》、《时迁偷鸡》、《臧眉寺》、《审六曲》、《洛阳失印》、《百里奚》、《大闹开封府》、《二进宫》等是其中的代表性剧目。闽西汉剧的脚色行当分生、旦、丑、公、婆、净六大类,表演程式各行当不同,即使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
闽西为客家人的祖籍地,是客家民系形成地之一。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迁徙中,把古老的中原文化习俗带到闽西,并与当地文化相互渗透,形成风情万种、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元宵节庆习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客家元宵节的“游大龙、走古事、赏花灯、烧炮”等习俗沿袭至今,仍保持着古老、自然的文化形态。
龙岩采茶灯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明清年间盛行于龙岩赤尾山。采茶灯由广东传入,距今约260年。其基本舞步风格独特,步法轻盈、细碎、身体挺拔。舞蹈以穿插变队形为主,一般有几十种花式。采茶灯的音乐,采用宫廷流落民间的古曲和当地的民间小调,音乐曲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并配以戏文、民间故事为内容的唱词、边舞边唱。
唢呐艺术(长汀公嫲吹)
“长汀公嫲吹”据传已有1000多年历史,有据可查的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流行于闽西长汀县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其用“公吹”和“嫲吹”的对奏为主奏,配以二胡、揶胡、三弦、扬琴等弦乐、弹拨乐器和大鼓、小鼓、大钹、小钹、云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形成合奏。在传统演奏中,“公吹”、“嫲吹”之间的衔接有严格规定,公吹带头至一定的乐句,“嫲吹”接上。“公吹”的乐句称为问句,“嫲吹”的乐句称为答句。“长汀公嫲吹”也是汀州客家传统鼓乐大型曲牌之一,其结构形成与戏曲唱腔颇为相似,板式有散板,单板(慢板),双板(中板),快板,形成散—慢—中—快的多样板式。“公嫲吹”乐器的编配主要是由一对高低音唢呐组成,二者进行对奏、
闽西客家春耕习俗
闽西客家山民在春播时祭祀神灵,形成民间农耕信仰文化,自明初沿袭至今,仍存“作大福”、“百壶祭”、“犁春牛”等习俗。“作大福”为民间的迎神赛会,是人们为攘除灾害、祈求平安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并把“二月二”行“保苗祭”和“六月六”行“百鸭祭”的祭祀活动,统称为“百壶祭”;“犁春牛”是游春牛娱乐活动,通常在立春举行。
闽西(上杭)傀儡戏
闽西(上杭)傀儡戏和闽西汉剧、闽西山歌戏并称闽西三大剧种,亦是福建省有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上杭被称为“木偶之乡”,上杭白砂乡是中国闽西(上杭)木偶的发源地。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明朝初年,上杭白砂乡张坑农民赖法魁、白砂塘丰农民李法佐、李法佑、温发明等4人,到杭州学高腔木偶戏艺,艺满之后,回到上杭,带回一套傀儡18个(俗称十八罗汉)。白砂乡水竹洋村梁姓先祖由浙江杭州钱塘县迁徙而来,把傀儡戏带入上杭。“田公”是历代木偶戏艺人尊敬的祖师、戏神,“田公堂”是木偶艺人祭供祖师的场所,白砂乡水竹洋建有“田公堂”,历史上传承有“田公会”,有会田收入作活动经费。木偶戏传入白砂后,逐渐在本县各乡流传和发展。至清光绪
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
采善堂万应茶饼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由永定著名老中医卢曾雄在漳州执医制药而成。万应茶饼采用独有的高山茶叶和三十多种名贵地道中药材,经独特中药传统炮制工艺加工配制成,整个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是传统中药炮制和保持传统中药的典型代表。该药可治多种外感和消化道疾病,疗效显著,行销甚广。
连城雕版印刷技艺
连城四堡雕版印刷业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历史上曾是中国古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其印刷工艺精巧,纸张质地好,装帧考究,精致大方;字多为宋体、笔划整齐,字形清秀;校核严谨,讹错甚少。为目前唯一幸存的雕版基地遗址,现存的古书坊、雕版、古书籍、印刷工具及雕版印刷工艺等,堪称印刷与出版史上的活化石。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工艺精巧,讲究因时而异、因势造型,有防卫御敌、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冬暖夏凉的特点;采用当地生土夯筑,墙基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以圆形为上乘。土楼遍布永定全境,汀江、永定河流域的土楼以方形为多,圆形土楼多集中在金丰溪流域。目前土楼尚存2万多座,是研究古建筑的活化石。
龙岩田公元帅信俗
同样是信仰田公元帅的龙岩上杭县白砂镇水竹洋“田公会”,是集傀儡戏班信仰社诞、傀儡行业社会(聚会)、地方傀儡戏展演三者于一体的民间戏剧庙会。闽西傀儡戏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发展至鼎盛时期,上杭县特别是白砂镇周边地区的傀儡戏班社剧增,全县多达108个戏班。为了加强各地傀儡戏班之间的团结及解决相关的问题,水竹洋梁姓“龙凤堂”第十七代传人梁攀秀,在乾隆庚午年(1759)发起建立行业协会——田公会。其后,梁姓族人建一小庙供祀“田公”,称为“田公堂”。各地傀儡戏班每逢神诞都聚集“田公堂”祭拜祖师爷,邻近的傀儡班都会于“田公”诞辰(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往水竹洋上香,下午、晚上作庆贺神诞的演出。
连城客家木偶戏
连城客家木偶戏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连城县境内。光绪二十四年,上杭县木偶戏班艺人李如意与连城县赖源乡人徐象球一起在赖源乡创办“老福星堂”木偶戏班,培养学徒,自此,提线木偶艺术流入连城。由于不断吸收连城当地方言和连城民间艺术养料,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连城客家木偶戏。1930年,“汀连老福星木偶班社”创立;1952年,“连城姑田木偶剧社”创立;1954年,传统剧目《大名府》经创作编排重新走上舞台。连城客家木偶戏的剧目共有350个,其风格和特色体现在:1、剧目方面:数量多,题材广,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富有乡土味。2、音乐方面:沿袭原木偶戏高腔的某些传统,有一种不同于闽西汉剧的特殊的韵味—
连城拳
连城拳被誉为福建省八大拳种之一,流传于福建省的连城、上杭、长汀等地,又称“连城少林拳”或“少林独门拳”,内又可分“黄家拳”和“巫家拳”两种,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自宋代端拱年间,连城隔田村黄姓第三代后人九四郎至河南登封少室山(即现嵩山少林寺)随蔡、董、孙三僧习少林拳法数年,后于淳化三年返梓教习族人,得以世代相传。至清顺治庚子17年隔田拳师黄思焕穷毕生之精力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连城拳”。清代中叶经黄观杰等人在实践中精益求精,使武术套路更加精炼、充实完善。后历经黄文祥、黄士昌和黄宇莪等相传迄今共34代。连城拳急促凌厉又舒展大方,防守严密而发劲雄厚,其善于短打的特点颇似南派;而步法的快速、身法的灵巧、手
四堡锡器制作技艺
四堡锡器制作技艺有7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26代。四堡锡器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连城县四堡乡。南宋末年,四堡枧头村青年吴一郎公到杭州其岳父处学习打锡技艺,将学来的锡器制作技艺结合四堡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传统,探索出一套具有浓郁四堡地方特色的锡器制作工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四堡乡枧头村人吴一龙因制作的锡器坚固耐用,美观大方,被誉为“能工巧匠,世所罕见”的打锡师傅,被明万历皇帝所赏识,赞誉为“锡状元”,四堡遂成为福建有名的锡器之乡。几百年来,打锡匠们农忙的时候务农,农闲时挑担出外,离乡背井、走村串户、以打锡为生。清代中叶,四堡有打锡匠多达500多人。在上世纪,四堡乡仍有近百位打锡人经营于闽
连城地瓜干制作技艺
连城地瓜干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连城县境内的林坊乡、莲峰镇、隔川乡、揭乐乡、北团镇、文亨乡等地。清初,连城县林坊乡有福村村民罗匡正等人因经常外出,为使地瓜能方便携带以作干粮,便开始尝试将煮熟的红心地瓜烤干以制成地瓜干,连城红心地瓜干自此诞生。清代,连城从事地瓜干制作技艺的家庭作坊曾达到数千户,产品销往大江南北。清代中叶,连城红心地瓜干成为朝廷贡品,连城从此成为中外闻名的“红心地瓜干之乡”。连城地瓜干以其独特的原料与制作方法出名,是著名的“闽西八大干”之首。它是用连城县境内培植的红心地瓜制作而成,所以又称红心地瓜干。连城地瓜干制作技艺包括:选薯、清洗、蒸煮、刮皮、初烤、成
连城宣纸制作工艺
明天启年间连城县姑田镇人氏蒋少林利用当地出产的大量毛竹,加工成青丝,并经多次试验,试制成功天然漂白的手本纸(即漂料纸),从而开创了在连城生产宣纸的历史。姑田宣纸制作工艺包括青丝生产、蒸煮黄坯、天然漂白、造纸等四道工序,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它纸类生产难以比拟的。随着造纸技术不断提高,宣纸的类型发展到三大类(漂料、熟料、生料纸)、26个品种。
上杭女子五枚拳
五枚武术创始人是清代少林僧尼五枚祖师(亦称五枚师太、五枚道姑)。有传女不传男的说法,五枚拳是中国武术稀有的拳种之一。上杭人丘正元和安徽凤阳花鼓娘子梅花(原名王秀英)得其真传,后结为夫妇同回上杭,创立梅花拳(亦称五枚拳)软桩八法。据说五枚武术在北方已失传,而丘正元和梅花将五枚武术带到南方,已传闽、粤、赣三省。
新罗静板音乐
龙岩新罗静板音乐形成于1901年,在当地流传甚广,以丝弦乐器为主,不用锣鼓,还增加一些本土自制的乐器,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演奏速度缓慢、清静,故而称之为静板音乐。静板音乐分坐奏与行奏两种形式,以坐奏为主。音乐常用宫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和角调式,乐曲较少。特色乐器为自制冇,吊柜(即潮柜)。
彭坊刻纸龙灯
彭坊刻纸龙灯流传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童坊镇的彭坊村一带,其起源于公元1751年,由彭姓第十五世祖的彭景周将泉州剪纸艺术、花灯艺术融合在当地龙灯上,并加以创新组合而形成。彭坊刻纸龙灯融合了龙图腾文化、刻剪纸文化、花灯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身,传承至今已有13代,有多达两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彭坊刻纸龙灯的现代传承人陈世义已年近90,其将龙头、龙尾、龙身制作的技艺分别传授给张廷玉、彭慕周、彭慕喜、彭怀勤、彭慕星、彭玉生等,另有彭慕和等也从祖上继承了彭坊刻纸龙灯制作技艺。现今每年元宵节,各家各户仍自行制作龙灯,作品争奇斗艳,使龙身装饰的刻纸艺术不断发扬光大。彭坊刻纸龙灯分为“阳刻”、“阴刻”两种。
龙岩适中盂兰盆节俗
龙岩适中盂兰盆盛会,距今已有560年历史。经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引荐,纪念保全东晋半壁江山的名臣谢安,按中原传统民俗祭祀,保存了河洛文化的重要特色。每逢干支甲、乙、丙3年的农历10月,便举办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其目的是增强邻里和睦团结,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族里平安。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