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民俗文化
烟台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山东省
>
烟台特产
烟台
山东省
蓬莱区
莱州
牟平区
莱阳
福山区
招远
栖霞
龙口
芝罘区
海阳市
莱山区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烟台旅游景点
烟台十大景点
烟台地名网
烟台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烟台面塑
烟台面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久负盛名。到了近代,面塑艺人受文人艺术的影响,水平和风格都发生了变化,由街头制作的民间玩具,发展为案头陈设品,登堂入室。现代艺术家们对它注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使它成为一门全新的艺术,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把它提升到新的境界。面塑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面塑即以面粉作原料的造型艺术。烟台面塑制作由来已久,制作题材有结婚喜庆、满月百岁、烧七祭祀、上梁大吉等多种多样,尤以岁时节令为多。传统面塑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婚面塑。品种包括鸳鸯一对、鲤鱼一对、肥猪一对、寿桃一对、如意一对、老虎一对、大桃
长岛显应宫妈祖祭祀大典
整理者郭贤坤宁学娟长岛亦称庙岛群岛,是处于中原古文明中心区域内的一组岛屿,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独具开放性的海洋文化特质,使其成为了族群迁徙与文化传播的一处重要“驿站”,妈祖信仰的北传与北方妈祖文化的形成,正是长岛这一地域与文化特质的反映。北宋嘉佑五年(1060年),妈祖信仰由福建沿海一带传播到了长岛地区。宣和四年(1122年)福建船民在沙门岛(今庙岛)上建起了妈祖庙。长岛妈祖庙的出现既是妈祖信仰北传的标志,也是北方妈祖文化产生、形成与发展的一个起点。1628年,明崇祯皇帝御赐庙额“显应宫”,和它同样显赫的是大殿正中悬挂的“神功济运”金匾,那是清咸丰皇帝1855年感恩于贡船在渤海化险为夷而御赐的,成
胶东大鼓
胶东大鼓初为盲人所创,早年的演唱者都是说书兼算卦。到了清嘉庆之后,才结合【靠山调】慢慢发展成早期大鼓的曲调。20世纪20年代,流行胶东半岛各地的盲人,吸收东路大鼓、莱阳弹词、茂腔等唱腔曲调,得到新的发展。胶东大鼓是流行于胶东半岛上的一种鼓曲形式,大致可分为三路。按乾隆初年荣成、刘学义出现时推算,该曲种产生已有250年左右的历史。胶东大鼓的伴奏乐器有鼓、板和三弦。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胶东各地盲艺人基于爱国热情,将盲人组织“三皇会”改建为“盲人抗日救国会”,以演唱大鼓进行抗日宣传。胶东大鼓在胶东民间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丰富多彩的胶东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各个历史时期,特
栖霞泥塑
栖霞泥塑属于北方泥塑。做塑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俗,正是栖霞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解放前,胶东有个十分有名的民间泥塑艺人时开武,他13岁时拜蓬莱栾家口村民间泥塑艺人万文富为师。师徒二人都曾受邀制作过蓬莱阁内的彩色泥塑及胶东周边庙宇内的塑像。时开武出徒后,落户栖霞丰粟村。由于所塑神像栩栩如生,在栖霞及周边地区名气很大,被人争相聘请做庙里的泥塑。当时有句顺口溜:“老时堆完泥,泥人会喘气;老时画上彩,神仙会眨眼”。后来,时开武把他平生掌握的所有泥塑技艺传授给了最小的徒弟———陈家村的陈孟吉。泥塑艺术家陈玉录自幼受其父陈孟吉的影响,爱上泥塑,30多年来对传统民俗泥塑进行研究创作。他在传承
胶东花饽饽习俗
整理者邢建国赵娜胶东花饽饽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仍然流传于烟台市区、莱州、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牟平及周边地区。聪明、勤劳的胶东农村妇女在各种传统节日期间,用面团做出鸳鸯、鲤鱼、龙、凤、寿桃等寓意造型,蒸熟凉透,再点染五彩缤纷的颜色,便成了一件件非常生动的艺术品,用以祭祀、观赏、食用或馈赠亲友等。胶东花饽饽可塑性强,有很好的表现力,捏制风格古朴自然,造型或敦厚或灵巧,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和心理意识的综合载体。制作流程为:和面——发面——揉面——捏型——雕刻——锅蒸——上色等。它以刀、剪、笔等工具进行创作,有“圣虫”(“神虫”)、“花馍”、“巧饽饽”等名称,是民间托物寄情、喜庆丰收、祈福长寿的生活
黄县抬阁
黄县抬阁是黄县(今龙口市)境内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及嫁娶婚庆等喜庆事件不可缺少的表演节目,是吹奏、鼓乐、传统秧歌、抬阁四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总和。目前,黄县抬阁活跃地主要分布在大陈家乡(今北马镇)单家庙村及城关镇(今东莱街道)。据传,黄县抬阁起源于宋代的鼓吹乐,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起源之初,原为皇室专属;元代以后,由于历史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鼓吹乐由官办逐渐向民间发展;明、清虽仍由官府设置,仍沿用鼓吹之名,但其乐器编制与应用场合早已迭经演化,民间的诸种流派经过职业、半职业艺人或寺院艺僧的创新也已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近代各类新兴乐种;清后期,聪明的黄县人,在鼓与吹的基础上,增加了传统秧歌和抬阁
胶东全真道教音乐
胶东道教音乐是山东省烟台市的传统民间音乐。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追随王重阳在创派时的七个胶东道人,被称为“全真七子”。七子在胶东山沟中,萌发了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道教创新派系的全真道北七真人。该派倡扬儒、释、道“三教圆融”、“识心见性”,并寓音乐于该教之中——“寓乐于道”。山东道教经韵,流行于泰山“碧霞寺”及鲁南地区道观通用“十方韵”,此韵为全国全真道自清以来全真派宫观通用谱,“崂山韵”则是山东崂山及胶东地区乃至东北地区较长时期所用韵。以胶东道教音乐为代表的山东道教经韵为不可多得稍忽疏即失的山东地方文化珍藏。胶东道教音乐,携带着近二十多个世纪的记忆,迈着蹒跚的步履,在齐鲁土地上缓缓而行。历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相传,招远有个李员外,年逾花甲,膝下无子。夫人张氏,每日念经拜佛,祈求送子娘娘送子。五月十三日这天,夫人烧香念经,似睡非睡。这时,天突然阴得很,大风骤起,一会儿,大雨夹着雹子,铺天盖地下起来。这时,见一条黑龙,霹雷火闪朝她怀中扑来,吓得她一身冷汗,醒来是个梦。自觉腹中闷胀,从此身怀有孕。十月期满,生下麟儿。张氏一看,是一条小龙,吓得昏过去了。李员外得知夫人添喜,万分高兴,躲在门外,听得婴儿啼哭。推门进来一看,满屋红光,夫人怀中卧着一条黑龙,正在吃奶。他认定是妖怪,便举起菜刀,朝着黑龙砍去。咔喳一下,竟将那黑龙的尾巴,砍去有三尺,黑龙疼痛难忍,腾空而去。后来,人们叫他秃尾巴老李。几年后,秃尾巴老
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
整理者袁克廷宁学娟长岛县的木帆船制造,源于县城北部的砣矶岛,该岛土质硗薄,淡水奇缺,历来以渔业为主。先祖自明末清初,相继进岛定居,以赶海、钓鱼为生或以“家门”(近海)渔场生产为主。为出远洋,渔民便自行设计建造大风船出海作业,至今大风船已伴随岛民们走过了350多年的历程。至清末民初,随着渔场拓宽,渔具更新,木帆船制造匠人发展到十几人,建造的大风船达300多只,成为风帆时代海上的“一支劲旅”。大风船,亦称“大瓜篓”,是以风力和摇橹为动力的大型木船,操作人员一般为18人左右。木帆船按其造型、功能、运载的特点,可分为大风船、榷子和舢板。大风船常以母船带子船的方式作业。渔家造船仪式隆重,工程繁杂,大风船
蓬莱烧纸调
烧纸是起源于宋代,在蓬莱东、南、东北部地区乡间流传的一种风俗性祭祀活动,用以求福求财求平安和祭奠祖先。整个仪式由开坛、请神、安神、搭棚、封灯、劈山、搬亡人、歇坛、故事、送神等10个阶段组成。烧纸调是整个烧纸仪式活动的伴曲,含鼓乐和唱曲两部分。唱由有九腔十八调。九腔主要有大腔、悲腔、急腔、大悲腔、四大腔、娃娃腔、对口腔、接神腔等;十八调主要有接神调、安神调、封灯调、送神调、三棒鼓、慢板、悲调、靠山调、喜盈门调、流水调、搬亡人调、答文良调等。烧纸调旋律婉转,节奏富于变化。演唱故事时,唱腔遵循“接神、安神送神”的程式,中间根据故事内容自由选择调式。烧纸调的伴奏乐器为单皮鼓。单皮鼓形似蒲扇,使用时
棒槌花边技艺
棒槌花边制作技艺(牟平)整理者葛笑蕾棒槌花边属于抽纱的一种,采用上等棉线,按设计样稿的布局,运用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特制的小棒槌手工编织而成。棒槌花边源于欧洲传统的手工花边,19世纪末经西方传教士传入山东而得以迅速发展,当时主要集中于烟台和潍坊地区,产品以出口为主。据史料记载,“历年以来,借此艺为生活之妇女,烟台一埠数以千计。”牟平盛产的棒槌小花边又称码花边、长条花边、辊子花边,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花边精细匀称,光洁整齐,淡雅古朴,美观大方,主要用于装饰手帕、服装、枕套、被单、窗帘等。1955年,牟平绣花厂成立,全县17个乡镇均设有绣花生产组,生产工人近7万人,棒槌花边也由原来的单工种发展到
徐福东渡民间传说
整理者遇兴东徐福,字君房,黄县(今龙口市)徐乡人,秦代著名方士,我国伟大的航海家。有关徐福的传说很多,早在汉代起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它是历代人民在史实的依据下创造出来的,是祖国民间文学宝库中闪闪发光的珠玑。相传2200多年前,徐福利用秦始皇出巡祭拜名山大川封禅求仙和寻找仙药求长生的心理,于公元前219年,趁秦始皇东巡出游的机会,在黄县莱山月主祠以方士的身份觐见秦始皇,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愿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秦始皇闻后大悦,令其随同前行巡游。当大队人马南至琅琊台时,秦始皇授权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五谷百工等入海求仙药,船队历经磨难,终不得药,郁郁而归。徐福再次
烟台绒绣
烟台绒绣是用各种彩色毛线将图案绣制在一种特制的网眼布上。烟台绒绣以规整板挺,针法多变,色彩绚丽,绣工精致,形象逼真,层次明晰,立体感强,风格高雅而闻名。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东海日出》和毛主席纪念堂的《祖国大地》两幅绒绣巨画,即为烟台绒绣的代表作。烟台绒绣现有30多个品种,l万多个型号,线色达1300多种,工艺针法60多种。既能绣制图案丰富的提袋、靠垫、盘垫、地毯、壁毯等日用品和装饰品,又能绣制中外名画、彩色照片、人物肖像等高档艺术精品。其产品畅销中东、西欧、大洋洲及美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海绒绣是在特制的网眼织物上用各色维绒线一格一针地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每一针就是一个小色块,一个画面用
丘处机传说
整理者李朝莉“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这是清朝乾隆皇帝为长春真人丘处机题写的对联,也是对丘处机一生的高度评价。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金代登州栖霞县人,全真七子之一,著名的道学家、思想家、养生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玄风庆会录》、《鸣道集》及《后祖全书》等。丘处机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从出生起就带着传奇色彩。传说丘处机出生时“满舍异香,红光冲天”,邻居们远远看着,还以为丘家失火了,等都赶到丘家救火时才发现并没有着火,而是丘家有男婴降生。人们都觉得很奇怪,纷纷认定“寒舍吐焰,此人不凡”。关于丘处机的一些动人传说也在民间广为
吴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源于杨式小架太极拳,始于满族人全佑(1834——1902),后经其子吴鉴泉(从汉姓吴,1870——1942)与其弟子王茂斋(1862——1940)一起加以改进修润而成。它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北派为王茂斋宗师传承,武术界素称“南吴北王”。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柔轻灵,严密紧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成为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王茂斋,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大武官村人,于十九世纪末在北京的麻刀铺学徒,有幸师从于全佑,得其真传,与鉴泉师弟情义极深,一生弟子众多,遍及北京、山东、东北等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王杰、赵崇佑、杨禹廷及同村人修丕勋等。修丕勋(1894-
黄县窗染花
整理者遇兴东黄县窗染花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天皮亮”(用云母制作的窗饰)是其最早表现形式,时称黄县窗染。后来,黄县人又吸取东北地区剪纸和外来木版年画染色技法精华,创造出剪刻与色彩点染相结合的窗饰制作技法,称为黄县窗染花。黄县窗染花民间制作艺人在黄县(今龙口市)各乡镇均有分布,几乎村村都有,其中,大多数是农村妇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技艺逐渐流传到周边县市和地区。现在当地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在牛牛居、菜园泊、赵家庄、北关等东城区的十几个村庄。黄县窗染花的制作原料为白纸(普通薄白纸、生熟宣纸均可),制作工具有剪刀、刻刀、毛笔、品色、石蜡(后用桐油、清漆替代)等。黄县窗染花制作时
黄县民居雕刻技艺
整理者马铭荣黄县民居雕刻技艺是以砖雕、木雕、石雕三种雕刻技艺结合使用。砖雕技艺最早起源于秦代,宋代是其成熟期;石雕技艺最早起源于北朝时期,明清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木雕技艺最早起源于明初,明中叶技艺逐渐成熟,至清代技艺达到鼎盛。当时那些家境殷实的建造房屋,必然运用黄县民居雕刻技艺,这是富有、气派的象征。砖雕技艺,俗称“硬花活”,是把质地坚细的青灰砖经过精致的雕镂制作成建筑装饰的过程,工艺分“捏活”和“刻活”两种。“捏活”是先把加工配制的粘土泥巴,用手工或模具制成所需形状、图案,然后入窑焙烧;“刻活”是把精选烧好的青砖用刻刀经修砖、放样、打坯、出细、打磨、修补等工序刻制各种图案,图案可以单独成型,
莱阳梨的传说
莱阳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素有“半岛陆路旱码头”之称。“莱阳梨的传说”故事流传很广,大部分学者认为该故事起源于明末,形成于清初,是先有梨后有传说。据《莱阳县志》载:“相传邑人于茌平得来”,至今在莱阳照旺庄镇芦儿港村梨园还有一株400多年的老梨树,树干生长仍很健壮,年株产量近三、四百公斤。莱阳梨的传说讲述了古时候有个姓董的书生进京赶考,病倒在莱阳境内,多方求医诊疗,不见好转。无奈灰心回转,行至五龙河畔见一片茂密梨园,遇一位长者,手捧一个金黄色的茌梨,对书生讲:“每日饭后食此梨一枚,一个月后病必痊愈。”书生接梨张口一咬,梨到口中并没有咀嚼便已化了,如蜜如乳,如酥如饴。只觉五脏滋润,六腑
磁山民间故事·传说
磁山位于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面与蓬莱交界,南面与福山交界。这里一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磁山民间故事·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源于明万历年间的《福山县志》,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经过磁山周边老百姓一代代的口传心授,形成了其独有的特点,在以磁山为中心的烟台开发区、福山区、蓬莱市等地广泛流传。“磁山民间故事·传说”以磁山庙、仙姑湖、通海洞等实物为依托,以磁山茶、磁山通海洞、磁山仙姑、磁山半仙这四个传说故事为主体,承载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相传王母娘娘巡游时发现磁山风景秀美,就将天庭玉茶树移栽在磁山,但磁山的百姓谁也没有发现。后来一南方茶商发
养马岛传说
养马岛古称莒岛,又名象岛,地处牟平北部黄海之中,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岛上风光秀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养马岛传说就发生在牟平北部沿海和养马岛一带,主要是以清代以来流传秦始皇东巡牧马为蓝本的民间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三次东巡。第一次东巡于公元前216年开始,此刻秦始皇正值不惑,且首夺天下、意气风发。为显示皇权显赫,令六国遗民不敢小视,所带车辆无数、战马如云,傍着系马山营寨绵延数里。秦始皇所带战马,皆是曾随其征战天下、战功赫赫的稀世名马,其中又数红、黄、蓝、白、黑五马最受钟爱。红马唤做火焰金驹,原为韩王所有,秦军灭韩后得此马,被视为天下归顺吉兆。黄马唤做黄骠,原属齐王,全身金黄,勇武善奔,名噪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