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民俗文化
菏泽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山东省
>
菏泽特产
菏泽
山东省
曹县
郓城县
牡丹区
鄄城县
成武县
单县
东明
巨野县
定陶区
美食小吃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菏泽旅游景点
菏泽十大景点
菏泽地名网
菏泽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山东古筝乐
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自秦、汉以来古筝从中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汉族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内蒙筝六个派系,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其中,山东古筝乐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山东古筝乐是一种汉族民间音乐,以它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的音乐气质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山东筝派是在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传统的山东派古筝主要流传在鲁西南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一带,素有“郓鄄筝琴之乡
鄄城砖塑
鄄城砖塑是山东省菏泽市特有的汉族传统建筑装饰,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鄄城砖塑以鄄城谢家砖塑为代表,谢家砖塑烧制于清代光绪年间,自谢光芳始,经谢振乾至谢学运,历三世,自成一派,谢家砖塑烧制的神庙、家祠等建筑艺术构件,闻名方圆千里,保持了汉族传统的民间捏塑和土陶工艺特色,其砖塑制品流传于鲁东豫西一带。鄄城谢家砖塑的作品主要有戏曲砖塑和花鸟砖塑两种,花鸟砖塑题材多样,手法朴实率真。艺术构思和表现形式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多运用变形、夸张、概括的手法,在制作方法上,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线条清晰流畅,层次分明
定陶两夹弦
两夹弦,又名二夹弦。当地群众也称它为“大五音”、“乱弹”。因其唱腔清新、流畅、优美、朴实,也被群众亲昵地称为“半碗蜜”。两夹弦是在鲁西南一带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花鼓丁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两夹弦所演剧目多为“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角的生活小戏。因流传区域关系,群众称鄄城以北、莘县一带的两夹弦为北词两夹弦,称曹州(菏泽)一带的两夹弦为南词两夹弦1928年,两夹弦著名演员王文德(艺名“小印”)成立“共艺班”(洪艺班),吸收了山东梆子、柳子戏的表演程式,表演更趋完美。建国后,两夹弦演员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两夹弦著名演员黄云芝(艺名“小白鞋”)就以细腻、婉转、悠扬的唱腔和优美、轻盈的台
定陶皮影
定陶皮影,又名隔纸说书,起源于清朝末期张湾镇后冯村,至今约有二百年历史,相对于山东其他地方皮影的近乎说唱艺术来言,定陶皮影则近乎地方戏曲,在山东皮影艺术中可谓独树一帜。冯氏先人于明朝迁居定陶,约在1821年,冯玉濮、冯玉福受剪纸艺术的启发创始了皮影,至今已传6代。初始,冯氏先人善于剪纸作画,自娱自乐。由于纸张不易保存,就试着在动物皮草上刻划,照着木偶的形式改进制作工艺,增加关节,使其灵活性大大加强。并在皮面上镂刻各种花纹,涂绘色彩,使影人更加清晰、通透、美观。所刻人物约尺余,有比较细致的分类。从而创立了皮影。定陶皮影系用牛皮制作,形制巨大,高一尺有余,造型俊俏,做工精良,镂刻细致,线条流畅,色
戚姬传说
戚姬传说源于山东省定陶县,广为流传于我国的民间及世界华人中,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戚姬,本名戚懿,姬是其封号,定陶县戚家寨(今戚姬寺村)人,是中国古代的纺织先驱、音乐和歌舞名家。相传,楚汉战争时,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彭城一战,刘邦大败,逃至定陶境内戚家寨,幸得戚氏父女相救,遂与戚懿结为夫妻。公元前206年,刘邦在定陶称帝,封戚懿为姬,史称戚姬。戚姬从小聪慧灵巧,很有悟性,善养蚕种棉,所创花色陶布,汉以来即为御奉贡品。戚姬通音律、善歌舞,据东汉刘歌所撰写之《西京杂记》记述:“戚姬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又云:“戚姬姜鼓瑟磬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传说中的戚
山东二夹弦
二夹弦,又名两夹弦,也被人们称为“大五音”,是主要流行于山东西部以及河南东部及北部,江苏北部,安徽省北部一带的地方戏。因为它的伴奏乐器四胡(四弦胡琴)是每两根弦夹着一股马尾拉奏,因而其流行地的群众按照其方言习惯称它为“两家弦”“大五音”,它与流行在黄河以北的聊城、德州、滨州地区的“四根弦”(也称“一勾勾”“河西柳”“哈蟆嗡”)有密切的血缘关系。2008年,二夹弦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有河南省开封市、滑县和山东省定陶县。二夹弦是在鲁西南一代流行的曲艺形式“花鼓丁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花鼓丁香”主要流行在鲁西南地区,因为经常上演《休丁香》(《张郎休妻》)而得名。二夹弦
曹州绳艺
山东古曹州“牌子·花活”简称“牌花”。它起源于明清时期曹州辖区的名门望族绣楼之中的“女功”绳结技艺。“牌子”长约四寸,宽寸许,厚如铜钱,上有图文,以结装饰,以示“牌子”活的种类、等级。牌子活是古代后宫及皇亲国戚为了向民间名门望族征集庆典、婚嫁、重大节日等专用的吉祥陈设品及日用品采取的一种形式和方法。同时,也是民间向皇家及皇家后宫献礼、进贡的身份资格证明。古曹州“牌子·花活”当时与“牌子绣活”、“牌子绒绣”并称古曹州“绣楼女功”的三大绝活之一。是当时曹州诸名门望族及大家闺秀出阁前必修课程。它与普通民间流传的“巧活”、“挤花活”(现称中国绳结艺术、中国结)在系法上有本质区别。古曹州“牌子·花活”多
陶朱公传说
陶朱公传说主要是关于范蠡居陶十九年间的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关于其出身来历的传说,又有其经商致富和处世理家的传说,还有和陶朱公有关的地方风物传说。陶朱公传说在定陶民间流传很广,主要存在于当地百姓的口耳相传中,在与他有关的众多典故、风物中也多有记载和反映。这些传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陶朱公的为人哲学和经商思想,也体现了人们发家致富的愿望和定陶乃至鲁西南一带的风土人情。2008年陶朱公传说被确定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陶朱公】范蠡(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字少伯,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后世尊称为“商圣”。史载:“文种为宛令”,闻
牛屯鼓乐
山东定陶县孟海镇牛屯村,是一个古老而又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文化底蕴的村庄。牛屯鼓乐是山东鼓乐的重要流派,是一种已鼓为主要演奏乐器的民间艺术形式。牛屯鼓乐主要分布于菏泽定陶及周边地区。牛屯鼓乐的祖师爷为牛氏族祖先牛文灿自学创立。据牛屯村《牛氏族谱》记载:“牛文灿,七世,定陶县孟海镇始牛庄人,明秀才,万历二年在赴京考试路上,与万历皇帝不期而遇,曾结为金兰之好。后万历皇帝封官不受,赠其龙衣蟒袍一裘,朝中皆尊其为御老。”牛文灿出生的那个时代,牛屯村一直活跃着“踩高跷”、“跑旱船”、“倒骑驴(坐柳椽)”即唢吶、扭秧歌等多种民间文艺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牛文灿自幼便喜爱鼓乐,赴京赶考期间,又曾在
曹州面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江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当的颜料,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等。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用手捏制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塑像。面塑制作精巧,形象逼真,是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市的曹州面人,就是这样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制作简单,艺术性强,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菏泽古称曹州,曹州面人最早起源于(今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它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早在尧舜时代,地处黄河流域的菏泽就常因黄河决口,天灾1几乎不断。当时,当地人们为
仿山山会
仿山山会发源山东省定陶县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曹国25代君王陵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定陶县志》记载:“仿山在县西北十二里,层阜隆然,古曹国葬地,积壤之高,仿佛如山,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并称焉”。明天启三年《仿山创建玉皇祠记》云:“山稽郡乘,曹叔之陵寝地也。以人力作阜崇三十丈,延袤百亩。”平原上积壤之高大,仿佛如山,故称仿山。”仿山从春秋时期建曹国王陵,至明清之际,仿山墓群之巅,历代所修庙宇有大小48座。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是仿山山会的日子,来自晋、冀、鲁、豫、苏、皖等省的商贾游客提前数日就来到仿山,十几万人之众云集于此,车水马龙,贸物交易,成为鲁西南及周边地区农贸交易的大
包楞调
《包楞调》又叫《包楞戏》,它的唱词很多,内容广泛,而且格式严密。曲调独具特色,特别是花腔部分干净利落,具有强烈的民间花腔的艺术特征。《包楞调》自挖掘整理出来后,立即引起音乐界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中国民间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现已由独唱发展为合唱、舞曲、器乐曲,交响乐等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带。成武秦时置县,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灿烂的文化。成武历史遗址众多,著名的有:城湖故城址、吉祥寺、孔子庙堂碑等。成武民歌,源远流长,仅1961年全县民歌普查就收集了民歌370首。其中《包楞调》最为著名。历史上,成武多寺庙,庙会上,总有年迈的妇女在现场
成武酱菜工艺技术
成武地处鲁西南,秦时置县,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著名的天然酱菜之乡。传统的成武酱菜手工技艺起源于武氏宫廷小菜,清雍正年间武氏后人始建“老银昌”酱园,乾隆赐名“紫琥珀”,慈禧太后赐匾“百年老店”。酱菜的腌制工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蔬菜贮藏和加工技术的结晶,成武酱菜的生产工艺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作,有“外无苍蝇,内无蛆虫”之独特功效。在全国同行业中独树一帜。成武酱菜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历经三年,三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特别是酱制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完全是利用日晒夜露,自然发酵、浸渍,能使其形成多种特殊的酚香气味,具有驱蚊防蛆的功效,并能抑制多类细菌繁殖,从而形成了外
工笔牡丹画
工笔牡丹画是巨野工笔画的当家品种。是在继承传统工笔技法的基础上,揉和现代工艺手段,精工细作而成。施笔严谨精湛,色彩绚丽多姿,充分展示了牡丹雍容华贵的特色。精品工笔牡丹画已享誉海内外,多次在全国和省级大型书画展中获奖。全国各地画院、画店收藏、销售的此种画,大部分出自巨野。许多作品远销海外。
马岭岗镇黄金梨
2002年,马岭岗镇掀起黄金梨的种植热潮。通过几年的发展,20多个行政村,5000余户群众共栽植黄金梨800公顷,亩均产值近万元,此一项全镇农民年增收1亿多元,成为马岭岗镇农业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黄金梨也成为马岭岗镇一个重要农业品牌。
马岭岗镇苹果
马岭岗镇把打造千亩苹果“采摘园”作为穆李生态庄园的一项主要内容,在种植过程中,选用优良品种,采用绿色食品标准生产规程进行管理,不施用有机肥和带有残留的农药。通过打造“采摘园”,使穆李村苹果亩均收入达1.5万元。在穆李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共发展苹果333.33公顷,马岭岗镇苹果产业逐步形成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全镇农民年增收7000多万元。
伯乐传说
成武县地处鲁西南。周武王封庶弟于郜,都成武。秦置成武县,两千多年来,也曾为郡为州。伯乐传说就深深扎根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成武县这块土地上,世代流传着。伯乐姓孙名阳,春秋郜国人,秦穆公之监军少宰,官伯乐将军。《庄子•马蹄释文》引石氏《星经》“伯乐,天星名,主典天马,孙阳善驭,故以为名”。伯乐生于古郜国都城成武西北孙家庄,祖辈是兽医。孙阳少年时就非常勤奋,跟随父亲学习相马、驯马、医马。少有大志的孙阳游历诸国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伯乐凭借其高超的相马才能和高尚的人品,深受秦穆公的信任和器重,负责全国的战马挑选、驯育和医治。著名的故事有骥服盐车、牝牡骊黄等。伯乐选育的战
成武担经
成武县位于鲁西南,属于苏、鲁、豫、皖交界地带,秦时置县,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灿烂的文化。“担经”是鲁西南人民在庙会期间,根据当地习俗而形成的一种以娱神、娱人、教人、诵经为内容,以歌舞表演、祭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历史上,成武县多庙会,庙会上常有年迈的妇女,肩上挑着担子,一头是进香的香火,一头为了平衡衬个东西,口中念念有词。后来被改成担子用一寸宽、五尺长的竹片制成,用布或绢制成莲花盆、大鲤鱼、花灯笼、花篮等饰物分衬两头,也有的用手托着莲花盆,一手拿一把彩扇,边舞边唱小曲,以招来看客,向进香人化缘求善,这种活动就是“担经”。担经伴随着民间传统庙会的产
成武大平调
大平调本名平调,是山东的梆子声腔系统的地方大戏剧种。因其唱腔音乐相对于高调(山东梆子)的音调低,故称之为平调。又因其击节的梆子特别大(约60余公分),历史上又曾称“大梆戏”,现在通称大平调。该剧种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已有500余年的生成发展史。大平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说它是由木偶戏或皮影戏演化而成,理由是大平调表演的身段亮相、上下场式都与木偶戏相近。其二,说它由秦腔演变来的。数百年来逐步发展,大平调蔚然成势,主要依靠该剧种三种流派的标新立异,即:河东平、东路平、西路平,成武县大平调即属于河东平,曾涌现出在戏曲界颇具影响的牛印合、牛印海、邵丙玉、牛光轩、马明銮等著名艺人。大平调经常上演的
鄄城抬阁
抬阁流传于菏泽市的鄄城县。主要分布于鄄城西南部的临卜镇崔楼村一带。抬阁明初发生、发展,经历明朝的产生为形成期。新中国初期为兴盛期,文革期间为沉寂期,文革后对抬阁艺术进行了抢救,为复苏期,以及实施“民保工程”的弘扬,为振兴期。抬阁自抢救复苏以来有了新的发展:1983年县政府组织了大型抬阁表演,观众达5万余人。2005年初县政府在临卜镇成立了抬阁队。2005年县政府、文体局组织了大型抬阁表演,观者8万余人。抬阁是一种美术造型艺术:1.绑阁首先准备的道具有一个方桌,固定铁架的木桩,固定表演人物的铁架和故事人物的服装等。2.由本村辈分较长的老艺人绑阁,绑阁时外人不得观看,首先在方桌上固定竖立铁棒,桌上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