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民俗文化
义乌市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
>
义乌市特产
义乌市
金华
义乌市
婺城区
东阳
磐安县
兰溪
浦江
永康
金东区
武义
美食小吃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义乌市旅游景点
义乌市十大景点
义乌市地名网
义乌市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罗汉班
义乌罗汉班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清朝达到鼎盛。据民间传说,戚继光在义乌招收3000义乌兵抗倭,后方长年开展练兵活动,由此留下了习武防身的习惯,这便是义乌罗汉班的最初的起源。后来在旧社会,为了迎胡公、庆庙会、搞大型喜事,都会有几班或十几班的罗汉班相聚一起,同场竞技。罗汉班的表演形式主要有走阵、滚叉、拳术、刀棍术、叠罗汉等,总体上讲,又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走阵容”,在古乐声中,几十人或上百人手持各种器械,穿插走动,摆出各种阵容,分别冠以“长蛇阵”、“蝴蝶阵”、“梅花阵”等各种名字,之后还有“十八罗汉”走阵等等;二是“叠罗汉”,这是继“走阵容”之后马上要表演的一种表演形式,也是罗汉班表演过程中最显
后宅高跷
后宅高跷,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开始,已有800多年历史。据传,南宋在朝官员傅芷公因坚贞不屈、直言不讳而受破孩,遂挂冠而归。他自认为品行高人一等,就用走高跷的方式来表现。后宅高跷又以后傅村最为有名。历代以来,后傅村的人们先辈教授下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继将先祖的忠烈美德和故事传了下来,而做父母的也很喜欢自己的孩子能继承先辈的高尚美德,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传授其走“长脚侬”。到孩子五六岁时,就能单独行走了。打扮成先辈中的名人走着长脚侬,就这样一代代,沿着历史的长廊走到了今天。在高跷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头戴公子帽,上穿黄马褂,下穿红色高脚裤,双脚缚木制跷棍,跷棍高1米到4.6米不等,绑腿
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
义乌种蔗历史悠久,所产红糖久负盛名。生产、制作义乌红糖的过程,俗称为“绞糖”。义乌红糖在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由佛堂燕里村的贾维承从福建引进种蔗制糖技术后,传统老式的牛拉木榨糖车的式样和做法是:用二段坚硬的圆木(直径60厘米,长1.2米左右),上端各做凸凹型二个滚齿的滚筒,互相契合,安装在上下二块大木板中间;木板二头各装二根天地顶柱固定在地上。其中凸齿圆木滚筒的上轴,长于上板约40厘米,上装一根弓型的大弯木,大弯木的另一头由牛拉着弯木带动滚筒周转。夹糖梗于二个凸凹型滚筒之间一轧而过。糖梗水顺着滚筒流过下板沟槽进入一口装糖水的缸内。“吱吱嘎嘎”地轧满一缸糖水换一次牛,以作为计酬的数
黄山八面厅营造技艺
义乌上溪镇黄山村八面厅原名振声堂,始建于嘉庆元年,竣工于嘉庆18年,历经18年才建成。因厅里有八个厅堂、七个天井、八竖旗杆和外墙四周有八头门户出入而俗称八面厅。八面厅是宗祠与住所相结合的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占地2908平方米。布局结构独特,以一条中轴线与两条横轴线构成八面厅的主体建筑和附体建筑。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花厅(花园)、门厅、大厅和堂楼,是陈氏家族举行祭祀、聚会和各种典礼的场所。横轴线上南北两侧分别有两个三合院,为陈氏家人居住用房。黄山八面厅设计者将花园置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有别于中国传统建筑前室后园的惯用手法,平面呈长方“回”字形布局,应是匠心独运和个性的体现。黄山八
豆腐皮加工技艺
据史料记载:义乌豆腐皮始产于清乾隆年间,据说当时豆腐皮是进贡的美味食品。后来制作豆腐皮的手艺逐渐流传,甚至寻常百姓家也能自制了。产区也由原来的楂林、东塘扩展到大陈、新新、后宅的后付、上金、下金村,以及义乌东南的佛堂、尚阳、朱店等地,豆腐皮成了名副其实的义乌特产。捞豆腐皮制作工艺流程:1.将大豆或黄豆去泥、去沙;2.推成豆板去壳;3.用山涧水浸泡透豆板;4.上磨磨成豆浆;5.把豆浆煮开;6.去渣成豆腐浆;7.加温;8.等它结豆腐皮;9.捞豆腐皮;10.烘干豆腐皮;11.待回潮豆腐皮;12.洗浆冲浆;13.摊平豆腐皮。
轿夫吹打班
轿夫吹打班轿夫吹打班是过去专为民间婚嫁服务的器乐团体,在封建社会受人歧视,视为小姓,进不了族谱。故皆由生活在社会下层人士组成,以抬轿吹打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轿夫班所吹奏的曲牌,统称轿夫调。分大吹和小吹,故又俗称大小吹打。一般由八人以上组成,所用乐器为梨花(两把)、“呱鼓”(黄檀木镂空制成)、夹板、梆、小扁鼓、次钹、撞铃、苟叫锣、号筒、先锋。表演形式与特征:轿夫吹打主要用于婚嫁,故要边走边吹,只吹不唱。宴席间,坐着吹奏,通常是上一个菜吹一曲。
戚家军鸳鸯阵
戚家军鸳鸯阵鸳鸯阵,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一种阵法。戚继光领导义乌兵抗击倭寇时一种疏散的战斗形式,是适应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倭寇作战特点等而创制,因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据史料记载:“继光为鸳鸯阵,阵十有二人,队长前,次夹盾,次夹枝兵,次四人夹矛,次夹短兵,樵苏居后。其节短,其分类明,其步伐合地宜,其器互相斗试。”[(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四十八”,“二十五页”]
金台拳
金台拳金台拳是中国拳种之一,得名于北宋名将金台,是金台在中国武术的基础上,结合少林拳为基础结合众家古拳等糅合而成,在吸收众家之长中注重自身拳术特点,以其虚实有度的步伐、刚柔并济的- 、朴实无华身法和攻守兼备技术特点盛名于宋朝年间,自古霸不过羽、拳不过金即是此人。发源地:金台拳所属百家拳,即集众家之所长,持本家之精湛所形成的以少林拳风格为主的拳术。它发源于北宋年间宋仁宗时期。源流:关于金台拳的源流,在金台拳普自序中记载,金台生于宋仁宗时期,家居贝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此拳创立是在金台年迈之时。
义乌小锣书
义乌小锣书,源于清末民初的“醒世谈笑”,流行于上海、杭州等地,原在“卖梨膏糖”中演出。民国时以“说朝报”形式说唱时事新闻和笑话故事,内容多讽喻社会的黑暗时弊,初叫“醒世谈笑”,后称“小热昏”,以减轻和掩饰因讽刺而带来可能遭受的社会压力。20世纪50年代初,佛堂王政法从师杭州小锣书艺人安忠文的名徒王水泉。佛堂镇竹园村贾有福,艺名贾好笑、佛堂麻痢(已故),拜师罗笑峰、王政法等,继承了小锣书技艺。伴奏乐器是一面直径为15厘米的小铜锣,以说带唱,语言通俗诙谐,生动幽默。目前民间艺人沈樟忠、朱履福仍以小锣书的形式活跃在文化舞台。
义乌花鼓
义乌花鼓俗称打花鼓,它的起源于明末清初,曾载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金华曲艺志》、《义乌县志》。义乌花鼓流行于义乌及周边县市,艺人多数为女性盲人,由师傅带徒口头传授,没有文本传世。古时花鼓艺人多半随丈夫外出卖唱,有的由稚子幼女搀扶,合家流浪卖唱,亦有单人外出卖唱的,有时男唱道情女唱花鼓,与义乌道情结成一对“艺术夫妻”。新编义乌花鼓《茶花对子》于2005年1月作为全国曲艺之乡曲目首次晋京展演。2013年,花鼓《宣言》获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银奖,现代花鼓《引航人》获全国曲艺之乡第二届曲艺大赛铜奖。花鼓表演特征主要体现出艺人的个性化,唱腔平缓,道具简单,场地不拘,群众爱听,效果颇佳。
义乌道情
义乌道情,俗称“唱新闻”。前有新闻后有戏,新闻要唱《××记》,这是道情艺人开唱时常用的两句开场词。道情源于唐代,传于宋,行于元,兴于明、清。早在明代就在金华、义乌土地上繁衍生息,是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大众娱乐形式。《辞海》1989年版载有“义乌道情、湖北渔鼓”的词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道情艺术得到了重视和发展,1950~1964年,盲艺人叶英美曾三次晋京,唱出了“享共产党的福、吃共产党的谷、住共产党的屋、唱共产党的曲”的名段子。在全国曲艺界享有“北有韩启祥,南有叶英美”的盛誉。道情名家叶英盛,于1985年7月和2005年1月两次晋京演唱义乌道情。2008年,现代道情《春涌乌伤》代表浙江省参加
义乌徽戏
义乌徽戏徽戏源于安徽,大约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从两个流向进入金华、义乌。一是安徽的徽州经新安江流入兰溪、建德、金华一带。另一是皖南婺源,从陆路进入常山、开化,经常山港水路到衢州、金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而受京班倒流影响,徽戏逐渐改变了自己原有面貌直到失传,流传到金华一带的徽戏却未受影响,保持了原貌。1969年安徽省徽剧团为完成赴京参加建国十周年庆祝演出,特来金华邀请徽班老艺人施秀英、徐锡贵以及我团的方永林等十一人为安徽省徽剧团排演了《水淹七军》等剧目。梅兰芳先生在演出后座谈会上说,京剧的前身是徽戏,恢复徽剧,要到浙江的婺剧中去找老师,婺剧是京剧的祖宗。徽戏传统剧目有七十二本,一千多首
十字莲花
十字莲花廿三里街道莲花班始创于1929年秋,领头人陈云轩,共11人参加。全以青年人为主。步调以马步为主,迈得有劲,功力要好,手脚有限度,以乾隆皇帝游山东和游街莲花二部为唱腔,1942年由陈心田组织的莲花班,参加人员十一人,除2人健在外,其余人员均已故。当时莲花词除乾隆皇帝游山东和游街莲花外,还新增了抗日战歌,大力宣扬抗日精神。1952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 上的讲话》十周年,由义乌县文化馆组织,埠头村的莲花班由陈希明带十三人到县城表演,获得一等奖。
枫溪走马灯
“枫溪走马灯”始于明代。通过不断改进,逐步完善而代代相传。它是由竹编纸糊的道具“马”与“走马”者紧密结合的一种典型的民族民间舞蹈——灯舞。主要道具是“马”,马身是竹编的两只兜,马首是竹扎的,马脖子由竹圈连接,裱上饰纸,栽上尾巴,表演时缚在腰间,俨然如胯下马。表演者由数十位10-12岁少年儿童扮演,男女各半,一式古装,天真活泼,灵活矫健,有趣可掬,可观性强。枫溪走马灯表演形式:表演者腰缚竹马身,手执马首,随着简单热闹的锣鼓点子,踩着轻盈的步子,走出十几种内容健康,队形多变的花样。有:龙马威、龙马布阵、三角柱、十字金花、大连环、龙马竞捕、龙凤赛、龙马腾飞。
迎龙灯
迎龙灯传统的迎龙灯习俗始于唐代,原为京官与民同乐,欢度元宵佳节的一种喜庆活动。义乌的龙灯多为板凳龙。龙头、龙身、龙尾和宫殿用樟木雕刻而成,大小形态根据当地传说而设计。龙头翘首曲身,含珠舞爪;龙尾雕工精细、朱漆描金、神态活现;龙宫分设两殿,多层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碧瓦红柱,复槛回廊,浮雕壁画点缀其间。每条龙灯少则上百桥灯板,多则千桥以上。迎龙灯时,灯头红绸绣幕披挂于身,四周围绕琉璃,悬挂彩球,内点蜡烛。龙头、宫殿与龙尾之间,由诸式板灯串连而成。不同的龙灯有不同的灯式,有龙节灯、花篮灯、花金钱灯、长方柱灯、圆抱筐灯、人物灯等。迎龙灯活动主要在春节元宵期间开展,最早的约在(农历)正月初六开始,
婺剧传统脸谱
婺剧传统脸谱婺剧是金华、义乌一带的地方戏。由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腔组成,已有400多年历史。婺剧脸谱有她自己独有的特色,结构简单、粗犷奔放、寓意深刻。婺剧脸谱的图案设计以人物的特长、武器、传说乃至名字绰号来表达,构画时多使用简单的划、点、撇、钩的运笔方法,一个脸谱,廖廖几笔就能点出剧中人物的性格。如《探五阳》中的王英,传说是蝴蝶精转世,就在脸上画只蝴蝶;《水擒庞德》中的周仓传说为水獭精转世,脸上就画只水獭,而庞德传说为鲤鱼精出世,就在脸上画两条鱼。
义乌兵的故事
义乌兵的故事《义乌兵故事》是义乌市志部目前正在编撰《义乌丛书》中的一种。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抗倭名将戚继光到义乌招兵,首次三千人,以后累计一万二千余人左右,形象面遍及义乌全境各村镇。戚继光带领义乌兵,转战浙江、福建和广东,最后,背上长城戍边,屡立奇功,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义乌市志在近年来,曾七次组织专题小组到台州、温州、福建、河北、北京等地调查走访,在搜集文史资料的同时,也注重口碑资料的整理42集。《义乌兵故事》即是调查访问的成果之一。
义乌十八腔
义乌十八腔义乌方言在我国七大方言区中属吴语区,是浙江南部吴语婺州片中的一个小分支。由于义乌位于浙江中部,交通方便,与外地交往频繁。因此义乌话受邻近方言的影响较大,内部差异也较明显。故常有“义乌十八腔,隔溪不一样”的说法,说明义乌话的复杂性。义乌方言既丰富又复杂,主要以平舌音为主,义乌北部以第二声为主,义乌南部主要以第四声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人员的流动,普通话的推广,义乌方言使用频率下降,特别是义乌籍的少年儿童使用方言交流越来越少,象“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客人是条龙,不来就要穷”等谚语正逐渐消逝。义乌方言的传承需引起足够重视。
傅大士的传说
傅大士的传说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前后三次进京结交梁武帝,为梁武帝讲《金刚经》,开创集“释、儒、道”三教合一的中国维摩禅宗佛教。在京弘法所度道俗不可胜计,使他成为当时佛教中的领袖。武帝许可他于双梼树旁建双林寺,他把家产悉数捐给寺院,自称结茅而居。他首创转轮藏以藏佛经。他的主要佛学思想收入现存《傅大士录》四卷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哲人,一位思想家。广为傅大士的传说有:傅翕出世、时
颜乌的传说
颜乌的传说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约前77—前6)在他所著的《说苑》一书中载:“颜乌,乌伤人。亲亡,负土为大冢,群鸦数千,衔土相助焉。乌既死,群鸦又衔土葬之。”这是历史上关于颜乌的最早记载。颜乌以其感天动地的孝德备受历代推崇,有关他的故事在义乌广为流传。乌伤源于颜乌。关于颜乌和县名乌伤的传说有:——“秦颜孝子氏,事亲孝,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喙为之伤。后旌其邑曰乌伤,曰乌孝,曰义乌,皆以孝子故。”(《[万历]义乌县志》卷5)——“东阳(郡)颜乌以淳孝著闻。后有群乌衔鼓集颜所居之村,乌口皆伤。一境以为颜乌至孝,故慈乌来萃。衔鼓之异,欲今聋者远闻。即于鼓处立县,而名为乌伤。王莽改为乌孝,以彰其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