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木偶在继承“川派”木偶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戏曲、民间歌舞等姊妹艺术的表演技法,广采南北各派木偶艺术之精华为己所用,形成了“阿睹传神”的成都木偶,独创了木偶变脸、吐火、摘花、转帕、长绸、耍帽翅、翎子功等绝技,从而形成了华丽、优美、细腻、古朴的艺术风格,以其技艺精湛、剧目丰富、历史悠久而享誉海内外。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专题报道中国成都木偶为“中国一绝”。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直接来源,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和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木偶艺术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正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艺术和技艺的生存土壤逐渐丧失,木偶艺术团体越来越少,老艺人相继去世,形成断代。大量传统剧目流失,表演及雕刻技艺失传。成都市木偶皮影剧团作为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木偶皮影团体同样面临严峻的形势,因受演出场所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演出不景气导致演员待遇低、个人收入不平衡、队伍不稳定,直接造成木偶后继人才严重缺乏。
成都木偶形成于唐代,此后遍及城乡。当时的木偶叫精木偶,长约0.3米,短小精悍,操作方便。上演的剧目如《引凤楼》、《金山寺》、《群仙会》等皆为川剧传统剧目。班社有祥瑞班、瑞乐班、字均班、荣华班等,多在各种神会、庙会及茶馆、院坝等地演出。30年代木偶戏逐渐衰落。1949年后木偶戏得到重视,组建了专业的木偶皮影剧院。目前成都木偶有大中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和手掌木偶。木偶制作精细,造型美观,已采用化工原料和纸型塑造。木偶的手签子在衣服之外,称为;外支棒;的杖头木偶,其代表剧目有传统戏《人间好》、《小放牛》、《沉香救母》、《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现代戏有《老公公种红苕》、《调皮的小白兔》、《刘文学》、《雷锋参军》等。成都木偶曾先后应邀到德国、荷兰、瑞典、泰国、日本等国访问演出,受到好评和欢迎。
为您推荐: -成都市特产-成都市美食-成都市民俗文化-成都市十大景点-成都市十大特产-成都市旅游指南 -成都市行政区划 -成都市名人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