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城区民俗文化

晋城“九头十八匠”的传说

旅景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城“九头十八匠”的传说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头十八匠”传说在晋城地域内流传广泛,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头”和“匠”是金元时期户籍制度的产物,即被异族掳掠的中原平民、匠人,“九头十八匠”则是明清时期古泽州(晋城)附近一些带“头”、“匠”村名来历的统称。

  “九头十八匠”传说与当地冶铁匠人有关,大体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后周时期,柴荣为保障军队的后勤补给和武器供应,秘密在泽州建立27座寨子,将其分为9组,每3个寨编为一个组,设一头领,负责分配原材料,验收、保管兵器,提供后勤服务。头领住的地方为“头”,匠人住的地方称“匠”,遂形成了“九头十八匠”。第二种说法源于异族统治时期的户籍管理。宋金对峙时期,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中原地区大片国土沦丧,泽州沦为金国属地,成为金、宋、蒙古对峙的前线。为了保证战争对铁器的需求,金、元两代的奴隶主将俘虏带回草原,作为各自的私属,形成了若干“头项”(也叫“投下”)。投下人平时向领主纳赋服役,战时则由领主率领出外作战。由于中原人不适应草原的生活和生产,投下领主又将俘虏寄留于各州县,派人集中管理,后陆续设置官府。从元太宗开始,将人户按州县分封,凡属某领主的人户,统称为某头下,由领主世袭继承。这种把战争俘虏寄留在地方上进行管理极特殊的“头下”制度,客观上促成了晋城地区“九头十八匠”传说的生成。

  晋城自古以来就是煤炭铁矿石的重要产地,“九头十八匠”传说不仅为晋城地区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还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当地经济、文化、历史提供了生动的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以上内容由网友"1234567"分享。]

为您推荐: -城区特产-城区美食-城区民俗文化-城区十大景点-城区十大特产-城区旅游指南 -城区行政区划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