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鼓篇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鼓篇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鼓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鼓篇
巴蜀四大名酱菜
景芝三名吃
辽阳三宝
衡水三绝
中国十大名包子
玉环十大名菜
平遥三宝
恩施十大名吃
兴国“三鱼”
高密三绝
宁津三大名吃
山东四大名牌羊汤
竹溪“三贡”
中国五大良种黄牛
龙脊四宝
灌阳三宝
全州三辣
黄陂三大传统小吃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106、衡南渔鼓
衡南渔鼓是一种用衡阳方言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属衡阳渔鼓最强劲的一支,在衡南城乡及整个衡阳地区广为流传。衡南渔鼓始于晋代,距今1800多年。据史料记载,魏夫人在南岳建黄庭观,将道教传播到南方,边打渔鼓边唱道情,于衡阳东南四乡传播道教理念,被民间艺人所学,世代传承,至今仍保持原汁原味的说唱形式。衡南渔鼓的兴盛与衡阳灿烂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唐宋元明清,这里茶文化、酒文化、瓷器文化、书院文化、渔鼓文化交替辉映。衡阳人思想开朗,生产劳作之余,享受着各种精神文化的滋养,衡南渔鼓不断地创作、演唱,丰富,达到一个个辉煌的历史高度。曲目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说,有的一部“大传”可连续演出十到二十年。“小传”“私
107、澧州大鼓
澧州大鼓原名丧鼓、孝鼓,又名湘北大鼓,流行于湘鄂边境一带。起源无文字可考证,据传源自东周某王的敲桌子或庄子的鼓盆歌,现在澧县艺人还流传有“周公治其礼,孔子治诗书,庄子治其打丧鼓”的说法,从已知的艺人传承关系推算,起码有400年以上的历史。澧州大鼓是一种说唱艺术,道具为一面大鼓,特殊曲目(如送歌郎)加铜锣、铜钹。唱词基本结构为七字句,后来发展了十字句等句式。除《小送歌郎》的唱词为三句一组外,其它为二句、四句、六句、八句一组,多组构成一段,每段要求一韵到底,常用韵11个:天、地、人、和、龙、虎、豹、豺、黄、花、黑。早期为一人一鼓坐在孝堂中演唱,改革开放后走进茶馆,改为二人站立演唱,也可加乐器伴奏演
108、抚宁鼓吹乐
抚宁鼓吹乐曲目众多,素有“牌子十四套,小曲赛牛毛”之说。现存乐曲有秧歌曲、大牌子曲、汉吹曲、花吹曲、杂曲等五大类共两百余首。常用曲目有《满堂红》、《句句双》、《柳青娘》、《小磨房》、《绣红灯》、《老官调子》等。抚宁鼓吹乐乐器形制十分独特,不同形制的各类唢呐是其主奏乐器,此外还有用于咔戏的“咔碗”、花吹中用的“口琴”及其他多种常用乐器。抚宁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技巧独特,有线上、加花、成字、花舌、颤指、三强音、变色等方式,更有用三节唢呐演奏的“拔三节”及“别把”、“串吹”等,吹奏与形体动作表演有机地结合,演奏风格粗犷有力,活泼风趣,热烈诙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抚宁鼓吹乐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年节喜庆
109、永年鼓吹乐
永年鼓吹乐在河北冀东南鼓吹乐中最具代表性,是河北省最有影响的民间器乐曲种之一。传说隋末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永年建都称王时,军中和民间就已有吹打乐。明中叶以后,鼓吹乐日渐成熟、繁盛。清光绪年间编制的《永年县志(风俗志)》中记载,民间婚葬祭礼时大量使用,代代相传不替。20世纪70年代前,在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中,鼓吹乐这种艺术仍然十分兴旺。永年鼓吹乐演奏方式多样,主要有吹奏乐、打击乐和咔戏三种。它曲目丰富,包括杂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种,现有曲目二百余首,曲牌五十余种,很多曲目为永年所独有。其演奏风格粗犷热烈,欢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常见曲目有《一枝花》、《太行情》、《小放驴》、《大登殿》、《抬花轿
110、常山战鼓
正定常山战鼓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形,至明代已盛行于民间,石家庄市正定县是历史上“常山郡”所在地,故称其为“常山战鼓”。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主要用于广场表演。常山战鼓发源地河北省正定县原名真定,系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民间艺术之乡。自晋至清末以来一直都是郡、州、路、府的治所,是古代冀中冀南一带的经济文化中心。战鼓是正定民间表演艺术的优秀代表,源远流长,久负盛名,起始于战国,兴盛于明代,因正定在历史上为常山郡(三国名将赵子龙故里),故而得“常山战鼓”之名。常山战鼓与山西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开封盘鼓并称“中国四大名鼓”。[2-3]常
111、韩城围鼓
韩城围鼓,又称西川锣鼓,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城围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渭南市的韩城市,其中又以薛峰境内原十二村(今名王村)的围鼓最负盛名,因其所居地为薛峰境内,故又名薛峰围鼓。相传薛峰围鼓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宋辽战争期间,薛峰川境内为战争的前沿阵地,相传杨家将中的杨九郎经常带领北宋军队在这里出没作战,后人为纪念杨家将,便将杨家将击鼓作战时鼓乐流传下来。后又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创造出一大批融合农村文化生活,节日喜庆等的鼓乐曲牌,或表达农耕时期,庄稼喜获丰收的喜悦心情,或表达宗庙祭祀、求神保佑的虔诚心境,形成了今天这种集战争鼓乐与节日喜庆、宗庙祭祀于一身的韩城围鼓。韩城围鼓的兴盛于神权发
112、田市八仙鼓
田市八仙鼓是流传于陕西省渭南市的大荔、蒲城、富平、白水一带的民间舞蹈,其中以渭南田市镇最驰名。田市八仙鼓是将扁鼓系于腰腹前击奏的舞动的一种汉族民间社火舞蹈,因传统表演时每次有八位鼓手而得名,流传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八仙鼓反映了勤劳的汉族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相传田市八仙鼓与古代军旅操练习武有关。据考现今的渭南市田市镇,原是我国春秋战国孟尝君田文的封地。建国前,该镇东城门上还刻有“古孟尝门”的匾额(1958年城门楼拆除,匾额毁坏)。至今,当地还流传着田市镇有四大景,即:“东门外葫芦溪曲曲湾湾,西门外苇子壕花果连天,甫门外的斗力台天下稀罕,北门外照人
113、临湘花鼓戏
临湘花鼓戏由岳阳花鼓戏发展而来,后期又受长沙花鼓戏的影响,形成以岳阳花鼓戏为主体,兼唱长沙花鼓戏和临湘地方小调的花鼓戏演唱风格。因主要在临湘市境内的桃林河流域流传,使用的舞台语言是临湘方言,故当地又称之为临湘花鼓戏。因演奏的主要乐器中有叫嗡琴者,当地老百姓又俗称其为“嗡琴戏”。2006年,临湘花鼓戏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湖南省临湘市境内龙窖山下的桃林河流域就是临湘花鼓戏的起源地。除在本市境内流传外,还传播于湘鄂赣毗邻地区的湖北省崇阳、通城、赤壁、洪湖,江西省修水、铜鼓,湖南省岳阳(含云溪区)、平江、汨罗、华容等县市,形成了一个以临湘为中心,影响到湘鄂赣的较大文化圈。临湘花
114、金寨古碑丝弦锣鼓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面,为安徽省西通豫、鄂的门户。金寨古碑《丝弦锣鼓》由江西省流传到金寨古碑区,至今已有400多年。《丝弦锣鼓》由25个乐段组成,规模较大,节奏可快可慢,变化多端,演奏较为复杂。风格敦厚古朴,具有浓郁的大别山乡土气息。演奏方法可追溯到唐代,许多基本鼓点后来都被人们演化成不同类型的锣鼓演奏方式,极具历史价值。特别是对湖北、河南两省周边县的锣鼓演奏影响很大,《十番锣鼓》即从《丝弦锣鼓》发展而来。《丝弦锣鼓》的音乐、锣鼓谱在流传中得到较完整保存。全曲以宫调式为主线,贯穿始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同宫内的大二度、纯五度关系的交替,旋律发展的主要手段是重复、移位、扩展、紧缩。乐曲系
115、西山刁鼓
西山刁鼓发源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水柏村,具是陕西宝鸡市汉族民俗传统文化之一,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考证,西山刁鼓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刁鼓是与历史悠久的地社火、笑谈(当地民间流传的一种小对对戏)相伴着流传下来的,社火中没有鼓就烘托不出来那种热烈的气氛,慢慢地鼓也从单一的伴奏,逐渐演变出了表演功能,就成了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带有舞蹈动作的刁鼓。在徐州双沟画象石上有一个建鼓舞场面,西山刁鼓非常类似与汉代的建鼓舞。陈仓区位于美丽富饶的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争霸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发生于此,三国蜀魏战争也多在此进行。这里也是中华民族
116、户县北乡锣鼓
历史悠久的户县北乡锣鼓与古代的祈年、社祭、逐疫、庆丰收以及迎神报赛等古老习俗相伴生,历经数千年,一直沿袭至今,是陕西省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渭河平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渭河流域发掘的陶鼓可以断定,早在四千年前,这里已经出现了鼓这一乐器。古代,鼓乐被视为华夏正音,受到历代朝廷的高度重视。周代已设专门管理鼓乐的官职,名为“鼓人”。随着渭河流域农耕文化不断发展和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形成,鼓文化也在这里得到充分地发育。户县北乡地处渭河流域农耕文明核心区域,自周文王迁都户县建立丰京后,成为秦汉隋唐等十三个王朝京畿之地,这种地缘优势使户县几千年来深受关中鼓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具有
117、监军战鼓
监军战鼓是陕西咸阳永寿县汉族民间音乐,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监军战鼓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集体演奏的音乐形式,表演人员少则三四十人、多则百余人,因而表演起来,鼓点整齐,声势震天,有着震撼人心的气势,使人遥想古代战鼓的鼓舞士气,冲锋险阵的威武壮观场面。监军原系武将职官名,监军战鼓是唐时鱼朝恩在永寿县驻节开府而得名。明清时,地处联结陕甘官驿大道上的监军集镇,商贾云集,贸易繁盛,口外的食盐、皮毛、药材,关内的粮食、布匹、烧酒都经此运往南北,驼队、马车络绎不绝。1930年永寿县治由永平迁出至监军,西兰公路穿城而过。监军战鼓代远年深,历史悠久。据群众口述,监军战鼓是随军做战时鸣金击鼓之战鼓的鼓
118、寿州锣鼓
寿县,曾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都会。楚文化积淀深厚,作为楚文化的一支奇葩——寿州锣鼓,流传于寿县以及沿淮流域周边县、市,融进了淮河地区传统的“十八番”、“凤凰0头”、“兔子扒窝”“长流水”、“大小绞丝”、“双绞丝”、“小五番”等锣鼓谱精华,经过改编发展而成。所用乐器,除通常的大筛锣、大腰鼓、大小钹、云锣、手锣之外,与众不同的是所用主锣称作“钢锣”,声音清脆、洪亮,声播数里,具有浓郁的楚文化韵味,在沿淮地区独一无二。寿州锣鼓的演奏是以主锣手领头指挥,辅以鼓手指挥,形成鼓锣交替领头,动静结合,配合默契的表演局面。因而寿州锣鼓演奏效果既具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十番锣鼓”舒缓、柔和的特点,也具有北方
119、周至殿镇八卦锣鼓
周至殿镇八卦锣鼓原名“殿镇老鼓”,古而原始,是流传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殿镇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周至县集贤镇殿镇村位于秦岭北麓,赤峪河和田峪河从东、西绕村而出,东邻西安鼓乐祖地,西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楼观台,北有曲江农业博览园和赵公明财神庙。殿镇村原名“殿紫头”,取“紫气东来”之意。自唐朝起,殿镇就存在着由东、南、西、北四社火会组成的古老四社区,而四古社火会又有四家牛拉鼓式殿镇八卦锣鼓队。本村一年立四次古庙会,农历二月初二龙王庙会,四月初一关公庙会,七月初十元始台古庙会,十月初一四古社小庙会。逢年十五和年四会分别以耍社火、朝庙拜神及八卦锣鼓助兴庆祝,其场面盛大之极,远近闻名。周至殿镇八卦
120、黎阳仗鼓
黎阳仗鼓历史悠久,独具地方特色。传说公元7世纪初(隋末)保境安民的英雄汪华血战沙场时,就用《仗鼓》以壮军威,得胜之日也用《仗鼓》欢庆胜利。因此,《仗鼓》又叫《战鼓》,也称《得胜鼓》。在民间,黎阳仗鼓一直被视为“神祉”一般,平时不得轻易擂响,只有在祭神、祀祖、庙会等隆重庄严的场合才能组织队伍演奏。明清时期的官衙,在重大节庆典礼或迎接重要1时也借用仗鼓以作仪仗。仗鼓以杂木作围,用牛皮蒙双面,上下鼓边镶嵌着两圈密集的铜钉包(便于击打)。鼓呈扁圆形,直径约40厘米,高约20厘米,样式极为古朴。击打时,一人一鼓用红缎带斜背于身前,左手持鼓环,右手执鼓槌,一般庆典不得少于一班(四鼓、两笛、一云锣为一班)。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