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鼓篇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鼓篇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鼓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鼓篇
巴蜀四大名酱菜
景芝三名吃
辽阳三宝
衡水三绝
中国十大名包子
玉环十大名菜
平遥三宝
恩施十大名吃
兴国“三鱼”
高密三绝
宁津三大名吃
山东四大名牌羊汤
竹溪“三贡”
中国五大良种黄牛
龙脊四宝
灌阳三宝
全州三辣
黄陂三大传统小吃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121、津门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会
法鼓是天津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娱乐活动。原是一种佛教法器的名称,鼓形体积较大,鼓面蒙江豚皮。传说首倡人是清朝康熙年间天津西头大觉庵的一位和尚,距今有300年左右,他将佛教里的音乐,剔出宗教因素,创造了一些鼓牌子,传教于附近的村庄,建立法鼓会,在年节喜庆日出会表演。相传天津法鼓的极盛时期是上世纪20年代前后,当时全市有法鼓会90多个(不包括天津郊县的法鼓会)。永音法鼓会坐落在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的杨家庄。永音法鼓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流传至今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永音法鼓出会,表现的是太子出游的盛况场面,一般情况下出会的人数在40人左右,一行中分“文场”、“武场”。文场挑担(主要肩挑茶炊、龙梢、点心箱
122、苏北大鼓
一、简介苏北大鼓又名宿迁大鼓,民间惯称“说大书”,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志》编篡中定名为苏北大鼓。清嘉庆年间,苏北大鼓形成于苏北的宿迁、睢宁一带,主要流布于宿迁、徐州、淮阴、连云港及鲁南、豫东、皖东北等广大区域。它是用宿迁方言进行说唱,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大地方曲艺形式。二、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受北方梨花大鼓的影响,苏北大鼓形成于宿迁和睢宁地区。形成后迅速向周边地区发展,成为苏北宿、徐、淮、连从艺人数最多的一大曲种。因其唱腔、师传和艺人所处地域不同,到清末,已形成十大门派。设家谱跑字三十个字,至今已传至二十二世(静字)。演唱书目长篇有六十多部,涌现了
123、加鼓通
宋柳沟是著名民间舞蹈“加鼓通”的发源地。宋柳沟“加鼓通”是山东省著名民间舞蹈,起源于北宋末年,盛行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加鼓通”动作诙谐、节奏强烈,表演风趣火爆,道具独特,打击乐曲、舞蹈韵律中蕴含着荡人心魄的内在魅力。当地人不仅爱看,而且爱跳。“加鼓通”的来源:一说北宋徽宗、钦宗被契丹人俘虏后,对其二人适用刑罚“走鏊子”,如此酷刑惊动上天,下起大雨将鏊子淋凉,徽、钦二帝免予受刑。后人们认为来回蹦跳走鏊子能感动上天,就在大旱时组织这种活动求雨。二说是明末清初,宋柳沟一带大旱数月,大地龟裂,禾苗枯死。一位县官为民“祈雨”。为表示心诚,他赤脚站在烧红的鏊子上祈拜,双脚疼痛难忍,左右
124、海州鼓吹乐
民间“鼓吹”乐(以唢呐或管子主奏)是我国北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乐种形式。但连云港地区的鼓吹乐则有着自己独到的特色。一是流行历史悠久,且十分普及,明代隆庆年间成编的《海州志·卷之二》中已有民间丧事中“鼓吹”的记载,清代康熙末年东海县安峰镇的许家班就已名噪一时,迄今该镇有16个鼓吹乐班,其中有9个是许家的后代或传人。二是曲牌丰富,全市流行的古老曲牌【山坡羊】、【寄生草】等两百多首,是一份十分珍贵的艺术遗产。灌云县下车乡为吹奏唢呐的“特色文化乡”,该乡艺人杨家岭还珍藏了一本祖辈传下来的手抄工尺谱。三是技术精堪,艺人不仅善于吹奏中、小唢呐,乐班中的大型唢呐(俗称“大号”)也十分流行,艺人还能用嘴巴或鼻
125、沭阳工鼓锣
一、发展沿革工鼓锣起源于沭阳,唱腔与道白全部都是沭阳方言,或是沭阳话夹上中州韵。工鼓锣数百年来,已分为四大门派,即东汪门、西汪门、郯门和方门。约在明朝中叶,苏北至山东一代曲艺分张、沙、杨、韩、邵、李、高、南、柴、桂十大门派。工鼓锣属“李门”。一百多年以来,灌云、涟水、泗阳等地的淮海鼓锣艺人都是由沭阳四门传艺过去的,高沟(当时属沭阳)有著名艺人汪同坤(距今140年左右),称“东汪门派”。大徒弟在灌云五丈河名余开发,唱《棋盘会》、《湘江会》等最拿手,二徒弟住涟水史家码,名朱有,唱《大周》、《大宋》最拿手。三徒弟乔开业住涟水灰墩,唱《十把穿金扇》最拿手。涟水现代著名艺人靳华章(已病逝)的师傅就是沭阳
126、英山花鼓
一、英山文化传承和英山花鼓地方特色英山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候,宋为毕升故里,今为作家之县的英山,乃江淮文化,荆楚文化,南北文化,佛教文化的交汇地,堪称京、汉、楚三大剧种之母的采茶戏千年衍演于此,风靡全球的黄梅戏之基本声腔亦脱胎于斯。具有关公楚韵的英山民间曲艺-----英山花鼓,其艺术形式多样,世代相传,独具典型的地方色彩,莫不渲染于婚丧喜庆,佛道祭祀,或日常生活之中,而独具典型的大别山山乡风味。二、英山花鼓的流派和表演艺术。英山花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由1、天化鼓(亦称打花鼓,地故事,圈子戏);2、地花鼓(亦称唱花鼓、唱唱儿、唱1);3、南调花鼓;4、北调花鼓四种类型而构成,这四大类花鼓,
127、益阳花鼓戏
益阳花鼓戏,俗称益路花鼓,历史悠久,影响很大。每年举办花鼓戏汇演成了展示益阳花鼓文化的名片。在传统文化日益淡出人们视线的今天,益阳花鼓戏仍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它以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深受家乡百姓欢迎。不论红白喜事,都喜欢请剧团唱戏。年节农闲、宗祠结社、开业庆典都要请上几台花鼓戏,平时宴客酬宾的乐队也少不了来上几段。特别是近几年春节,人们不再满足于放鞭炮、打牌,有的富裕人家便请上花鼓剧团到镇上村里唱上两天。老人小孩聚在一起看戏,既喜庆又文明。花鼓戏的题材,大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般情节简单,而且十分平民化,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的喜爱。花鼓戏表现的主题一般都是积
128、吕村战鼓
吕村战鼓起源于何时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在吕村却流传着许多关于战鼓的传说。据《安阳县志》记载,宋朝时在安阳县吕村附近有一座福胜寺,寺庙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当地民众在会首的号召下捐钱纳粮,重新修建了福胜寺。佛像落成之前,吕村的老百姓商量用什么方式来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大家你说一个点子,我提一条建议,闹腾了一天也没有商量出一个结果。眼看佛像开光的日子就要到了,会首当机立断,决定以战鼓舞来庆祝寺院竣工和佛像的落成。佛像开光的那一天,在会首的组织下,吕村家家户户敲锣打鼓,一时间声震四方,福胜寺伴随着鼓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寺院,而吕村镇的战鼓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福胜鼓。福胜鼓的名字沿用了数百年,到了
129、华漕小锣鼓
华漕小锣鼓主要流行于闵行区华漕镇范家桥、连家桥及七宝镇、诸翟镇的相邻地区。当年崇明、嘉定、宝山区部分地区曾有零星流传。小锣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打击乐,本地俗称十番锣鼓、细锣鼓、次扑汤等,其演奏特征为“轻打细敲”。在华漕、七宝、诸翟镇地区,十番锣鼓的流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种传统民间文艺形式旧时多在迎神、庙会、喜庆、丧事等场合出现,音乐风格往往红火热闹,感染力强。至清初,本地传人中有人欲反其道而行之,追求更为细腻、精致的演奏效果,改“以闹取胜”为“轻打细敲”,尤其是有些道士身份的乐手,在变型初期作了较为重要的尝试。清道光年间,七宝地区道士徐裕孚、张耐夫选取道教音乐《小行香》的音乐元素,自编小锣鼓曲
130、洪泽湖渔鼓
洪泽湖渔鼓也称端鼓舞,是旧时神汉为渔民烧纸还愿或神坛祈祷时,在其特定的区域内说唱与舞蹈相结合一种舞蹈形式。源于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境内的穆墩岛(洪泽湖中唯一的岛)及洪泽湖湖区一带。泗洪县地处淮河中游,洪泽湖西畔,总面积2730平方公里,人口105万,拥有洪泽湖40%的水面,有国家级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洪泽湖渔鼓渊源有二:其一《中国舞蹈誌·江苏卷》载:“端鼓舞”源于满族人的风俗——跳神。随着民间南北文化的交流,传到洪泽湖区,成为湖区渔民驱邪、敬湖神、保佑丰收的民俗。其二,据洪泽湖湖区有关(家谱)“端鼓起于唐”的记载追忆:当年唐王为超度世上无主冤魂,在洪泽湖穆墩岛
131、南县地花鼓
南县地花鼓是汉族民间舞蹈,有“对子花鼓”、“竹马花鼓”、“围龙花鼓”等多种形式,多为一旦一丑的对子花鼓,两旦一丑的三花鼓,也有男女成双的四、六、八人花鼓。地花鼓表演内容大多是劳动和爱情生活,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曲目。恭贺祝福之类的花鼓演唱大多为即兴创作。南县地花鼓主要流传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及周边地区,各地的地花鼓多元一体,既有共性,又有地方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样式。南县俗有“地花鼓窝子”之美誉,南县地花鼓是其境内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南县地花鼓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南县地花鼓起源于清代嘉庆三年(1796年),是在民间山歌、小调和劳动号子的
132、秦汉战鼓
古人作战,战鼓助威,相传秦汉战鼓是秦始皇掌旗官相传。秦始皇横扫六国、刘邦征战打天下,都用此鼓调,故而得名。秦汉战鼓流传承至今,大约有两千年的时间。秦汉战鼓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陕西省咸阳市,汉阳陵脚下的掌旗寨村民们逢年过节一直打着的这种鼓调。秦汉战鼓增添了节日气氛,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该鼓阵容少则三五十人,多则数百人,着古代将士服,主鼓后有“秦”字大旗,旁有数面副鼓助敲,百面铙锣紧随鼓调起伏。秦汉战鼓分为三部曲:第一部为出征曲,也叫慢三火,悠扬动听、威武庄严,听似严阵以待的部队,时刻准备取胜千里;第二部是交战曲,也叫紧三火,还叫鸭子拌嘴,紧凑激烈,排山倒海
133、宁乡麻山锣鼓
宁乡麻山锣鼓是宁乡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吹打乐,因流布于宁乡县麻山而得名,乐曲古老、源远流长,最初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由一云游僧所传授,当时作为庙宇化斋时用的礼乐。清光绪、宣统年间,麻山锣鼓的音乐得到大幅度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个拥有丰富曲牌的乐曲体系,具有独特的演奏形式,音乐名称、乐器形制和曲目内涵,并在湖南几个县境内流传开来。麻山锣鼓格调清新,秀丽大方,节奏变化多样,富有一定韵律,并且每个曲牌都冠以形象生动的名字,或记事,如《接姐》、《放风筝》等;或叙景,如《荷花出水》、《雪花飘》等。无论名称或音乐内涵,都表现了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麻山锣鼓又叫“路皮开台”,演奏形式基本
134、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是一种流行于孝感、黄冈和武汉一带的说唱艺术,原名“鼓书”,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等。1950年定名湖北大鼓后,在湖北省内广泛流传。原先湖北的鼓书,与我国北方的鼓词类传统说唱艺术有着同宗的关系,而鼓词(鼓书)又与说书(评书),在历史上有密切的联系。[1]唐代佛教盛行时,教徒们不仅讲唱佛教经卷,说唱历史故事,也说唱民间时事故事,如《秋胡小说》《张义潮变文》等。到了宋代,由“变文”衍变为鼓词,出现了一些专业性的话本。这些话本经过文士的润饰加工,具有了较高的艺术性。由明入清,鼓词日益盛行于北方,并逐渐传播到南方。湖北鼓书的历史,正史记载甚少。从鼓书艺人的师徒相承关系追溯推测,清道光末年
135、通郭村开明大鼓
石婆固镇通郭村位于县城西10公里处,紧邻新长南线(S227),现有人口1300人,耕地1836亩。该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艺底蕴较厚。据《延津县志》记载,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曾为延津县治所。“开明大鼓”始称“铜器会”,通郭村《清莲寺碑》记载,“铜器会”始于东汉明帝时期,距今约两千余年,后几度兴衰。历朝历代曾多次进京演出,而最有传奇色彩的为明朝万历年间进京,为国母庆寿一折。解放后,人民安居乐业,有老铜器会员重新组建鼓队,队员百余众,响誉周边市县。“文革”时期,受“破四旧”等因素影响,千年鼓谱付之一炬,“铜器会”名存实亡。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铜器会”再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