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俗文化
浙江省民俗文化
推荐特产
热门旅游
港澳台旅游
A级名录
国外热门旅游
各地小吃
地名大全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各地小吃
中国五大红茶
郯城四大辣
临沂十大名吃
榆次三件宝
大同三黄二白
长沙三绝
莆田四大名果
涉县三珍
无锡四大特产
丽江十大名小吃
厦门十大小吃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热点
香港
澳门
台湾
香港迪斯尼乐园
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长洲花地玛圣母堂
大三巴牌坊
澳门天后宫
澳门旅游塔
日月潭
台北故宫博物院
阿里山风景区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浙江省特产
浙江省
宁波
绍兴
杭州
温州
金华
嘉兴
丽水
台州
湖州
舟山
衢州
美食小吃
老字号
民俗文化
十大特产
全部
地理标志
浙江省旅游景点
浙江省十大景点
浙江省地名网
浙江省名人
[移动版]
【CTRL+D 收藏备用】
绍兴酒俗
有着2500年历史的绍兴,既是水乡,又是醉乡。绍兴黄酒之于绍兴,犹如角斗场之于罗马,贡多拉之于威尼斯,而酒俗正是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现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绍兴历来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真可谓“城中酒垆千万家”,不论山区和平原,不论城镇和乡村,酒都是绍兴人民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生活资料的必需之物,而绍兴人喝酒,在经历年久月深的风俗传承和演化后,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独特的酒俗。这些丰富多彩,美妙绝伦的酒俗,无不影响和贯穿了勤劳善良的绍兴人的一生,让人们看到了绍兴人民淳厚古朴而又恬静雅致的生活。绍兴酒俗可谓无处不在。细分有70多种,主要包括人生酒俗、节令酒俗、生活酒俗三大类。人生酒俗包括一个人从
崧厦霉千张制作技艺
崧厦霉千张是崧厦镇的著名特产,也是上虞土特产中的一张金名片。它制作历史久远,早在200多年前(清代)崧厦镇有家“蔡万盛水作坊”就开始生产霉千张。关于崧厦霉千张的来历,还得上溯到清代。据说有一年立秋时节,“秋老虎”甚为猖獗,因时值崧厦镇迎神庙会,“蔡万盛水作坊”老板王绍荣制作了大批千张供应寺庙,由于数量过多而有剩余,他只好用豆腐布盖住放在一旁。第二天,他发现千张已泛黄点,还散发出一股霉味,但弃之感到可惜,于是就把这些千张切成小段,并用稻草捆扎,分给四邻“消货”。谁知邻居们食之,顿觉特有口味,然后“蔡万盛水作坊”试着生产,才有了霉千张这个品种。崧厦霉千张其奇妙在于,闻霉臭,食而香醇,让人欲罢不能,
童家岭罗汉会
旧时的绍兴县稽东童家岭,有一个舞拳弄棒,踢腿翻滚的杂耍组织——俗称“罗汉会”。罗汉会理既有年长的“大罗汉”,又有10余岁的“小罗汉”。罗汉会最出风头的是赶每年农历九月廿七的两溪舜王庙会。这时,六七名乐师、挑武器担的以及大罗汉们是步行去的。小罗汉则一律红巾抹额,打一英雄结,上扎两颗红绒球,穿着绣花边的裤子,由人用竹轿抬着去。从童家岭到两溪舜王庙需经十多个村庄,罗汉会每过一村均要表演并受到当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特别是村妇们见到活拨可爱的小罗汉,便—边往孩子的袋里塞油枣、蛋糕、桂花糕等好吃的东西,一边将小罗汉领进卧室,要他们在床上翻几个筋斗,以图吉利。罗汉会演出时均有乐器伴奏。在舜王庙的整场演出可长
十八罗汉
民间舞蹈十八罗汉源于南北朝时期“18强盗皈依佛门”的故事。相传十八位强盗天良不泯,经神仙点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此造福人寰。所以十八罗汉表演旨在劝人从善行走正道,是一种娱乐和哲理交融的舞蹈表演艺术。该舞蹈于晚清时期传入本地,《光绪仙居县志》收录了:“普光院僧众逢七月七于院前扮演十八罗汉,观者如潮,极一时之盛。”的景象。在解放前,十八罗汉多作为向-祈求地方平安、求雨祈禳之用,也是民间自卫军事组织演练阵形的一种形式。文革时期被视为“四旧”而禁止,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得以重新发掘抢救,重新组建了罗汉队。逢庙会、重大喜庆节日进行活动。在仙居县,十八罗汉主要分布在安岭乡一带,在当地现尚流行“七月七望好看
酱品制作技艺
嵊州酱品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尤以《万和酱园》名闻江浙。万和,万家和美。系嵊州酿造百年品牌,集剡溪两岸农家酿造技艺之优,为酒宴必备和菜肴制作的重要配料。万和,位于剡山小学东面的万和弄,并在黄泽、长乐、崇仁、甘霖等地设有连锁专卖店。万和酱油曾于1929年获西湖博览会优等奨,1932年获第二届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优等奨,享有盛誉。嵊州酱油制作的原料为大豆和面粉。制作步骤是先做酱,再经过滤而成酱油。酱油可分阳酱油和阴酱油。日晒出来的酱油叫阳酱油,放在屋内过滤出来的酱油叫阴酱油。一般市场供应的酱油都是阳酱油,分太油和顶油。嵊州酱油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嵊州市香富制酱调味品厂还在生产。制酱调味技艺的价值在于没有任
迎神赛会
迎神赛会,百年前我国大都有之,也是江南一带群众普通兴行的传统习俗之一。于是每逢神之诞生日,或在风调雨顺之年,处处可见结社纠会举行庙会社祭活动。迎神赛会即指神明视察民情之时,民间汇集各类艺术形式统一巡游赛演。换句话说,就是以陪菩萨的名义,举行民间艺术大会串。此活动向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岱山的迎神赛会,约始于清乾隆前期(1750午前后),终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前后相继约一百八十年左右。这是一项集祭神和娱乐于一体,融各种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于一炉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性活动。其规模之宏大,组织之周密,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广,足以反映当时岱山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之盛况,而且,体现了我国南方“吴文化
上虞吹打
上虞历史悠久,文化兴盛。扎根于这块古老土地上的民间吹打,更是源远流长,积淀丰厚。从上虞出土的春秋陶扁钟、汉六朝的埙、五谷瓶上堆塑乐俑及青瓷谷仓上的弹瑟堆塑俑等文物,都见证了上虞民间吹打久远的历史。早在汉代,曹娥江上赛龙舟,以鼓乐协调节奏,鼓舞士气。曹娥之父曹盱即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曹娥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虞民间吹打不断丰富发展。南宋已较盛行。明、清日趋繁华,达到鼎盛,这是上虞民间吹打的成熟时期。上虞民间吹打乐形式多样,特色纷呈。其组织形式称为“十番班”。上虞县志载:“迎神赛会中的鼓吹之人为‘十番’”。“十番”者就是“用十个手指头翻动”的意思。“十番班”演奏的人数可多可少,从六
绍兴微雕
微雕是以刀代笔,以精细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微雕创作时,无法用肉眼看见,全凭艺人灵敏的感觉运刀,靠娴熟的经验创作,被称为“神刻意雕”,堪称“绝技”。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灯(舞龙)
舞龙,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即用竹篾扎成龙头,龙尾和龙体十余节,用布系连并绘成龙颜,每节设木柱一人操之。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舞龙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经过体育工作者的不断完善,舞龙现已成为一项体育比赛项目。龙舞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根据龙形道具的扎制材料的不同,分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等。龙舞从色彩上可分为黄、白、青、红、黑等,以黄龙最为尊贵。龙舞的构图和动作一
跳蚤舞
跳蚤会,又称“跳蚤舞”,是舟山民间赛会活动必有的舞蹈表演形式,约于清乾隆年间从定海传入,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22年前,舟山当地的农村在出会时就有这个舞蹈,但没有情节,没有人物,完全是男0、逗趣,夹在出会队伍中表演;第二阶段是在1922年,定海城乡又举行大规模的赛会活动,当时从上海请来的艺人扮相俊美,引人爱看;第三阶段是在50年代,把“跳蚤会”编成群舞。“跳蚤舞”的表演程式:不论是双人舞也好群舞也好,它的基本舞步是大八字步半蹲跳走式。因其舞姿酷似蚤跳蹦,故而称之“跳蚤舞”。它的表演特点,以轻盈、诙谐、灵活,逗乐的舞蹈动作取胜。饰济公的男角,主要以阻拦和戏耍动作为主,饰火神的女角则
棕缉老龙传说
传说在岱山后沙洋的海底下栖息着一条断尾棕缉老龙。每当风暴来临,它会发出嗷嗷嗷的吼声。那声音传的很远很远,为岱山的渔家和过往的船只报警。要问这条好心的断尾棕缉老龙是怎样来的,那得从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中秋说起。那年中秋之夜,天上挂着一轮皎洁通圆的明月。月里的嫦娥心里高兴,怀抱玉兔在广寒宫里翩翩起舞。她那长长的袖子忽上忽下的舞动,无意间碰落了挂在树上的一粒桂子。桂子从九重天上掉下来落在后沙洋。那时刚好有一只海螺在滩头觅食,看见掉下来的一粒东西,大口一张就吞了下去。海螺吃了月宫桂子以后就成了精,它在海里就开始横行霸道欺压水族,还经常发脾气,揪起狂风恶浪,害得渔家翻船人亡,生活不得安宁。转眼到了第二年的
泗洲堂渡的传说
岱山古有泗洲堂渡,是一个有名的海上交通枢纽。“泗洲堂渡”最早的记载见诸元代《大德昌国州图志》,至清末民初的历代定海县(厅)志,均在“津渡”或“渡栏目”中略有记载。《岱山镇志》卷三水目“航渡”亦载有“泗洲堂渡”,但是元明两代定海县志上都没有注明这个渡口设在哪里,往来何地。清代康熙《定海县志》和光绪《定海厅志》,均标明称岱山“泗洲堂渡”。“该渡设渡船三只,自岱及定到宁而止,自宁及定到岱而止。”民国《定海县志》始载明这个渡往来于岱山、定海、镇海、宁波之间。《岱山镇志》记载更为详尽:“泗洲堂渡船,在东沙角山嘴头,往来定城(定海)宁郡(宁波)等处。康熙时知县缪燧详请设立,今废久矣。”由此可知泗洲
五常十八般武艺
五常十八般武艺源于明朝,据说是自明代正德年间(1513年)曾伴过四代君皇,历任三个尚书的五常人洪钟告老返乡后,在家乡修庙建桥,造福乡邻。因洪钟曾任刑部尚书一职,也擅习武,精阵法,故回乡后便在村民中传授兵器操练法,并结合马将、步兵的常规兵器和五常乡村、民间实用物件,演化而成型了西溪五常独特的十八般木制兵器及操练法,村民们自此世代相传至今,这就是独特的“五常十八般木制兵器”及操练法。数百年来,五常十八般兵器及操练法历尽沧桑,几经磨难。文革中破四旧,“十八般兵器”被人抄去,差点付之一炬。村民蒋国民、蒋金贵、洪文根、蒋正明等4人冒险夜盗,回来藏在柴垛中。后还怕不保险,又绑上大石,沉入自家门前水塘,上覆
濮绸织造工艺
濮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一,有天下第一绸之称。濮绸品种繁多,有花绸、花绢、花绫、花罗等。具有质地细密、柔软滑爽、色彩艳丽、牢度坚强等特点,跟当时的杭纺、湖绉、菱缎合称江南四大名绸,不仅远销海外,而且是历代朝廷的贡品。濮绸织造技艺历史久远,它起始于南宋,兴盛于明清。据明《濮川志略》记载:“南宋淳熙以后,濮氏经营蚕织,轻纨纤素,日工日多。”明代朝廷鼓励栽桑养蚕,促进了濮绸的进一步发展。从此,镇上居民“以机为天,以梭为禾”,精于织造,织出了海内外的濮绸。《濮川纪闻》载:吾里机业十室而九,终岁生计于五月新丝丝时尤亟。富者居积,仰京省镳至,陆续发卖。而收买机产,相传设市翔云(观),今则俱集大街,所谓
水浒名拳
水浒名拳源自于沈氏武术。公元1121年,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在浙江战败方腊以后,很多将士选择了浪迹江湖,原本就为僧人的鲁智深、武松就近在杭州-寺修行。沈氏祖先在此期间随鲁、武两位习武,以后举家搬迁,其五世孙沈恭敬在红巾军麾下领兵抗元,屡建战功,后辞官隐退于宁波北仑区梅山岛里岙“耕读尚武”并世代相传。清咸丰年间,浙东沿海匪盗猖獗,沈氏后人奋起杀敌,名扬浙东。其十一世孙沈天童曾著书《拳谱》,并在祠堂开设国术武馆,使水浒名拳达到鼎盛期。水浒名拳的主要套路有:宋江拷、边成、闹天堂、南宋拳、乌枫棍等,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既具有明显的北方武术特征,又吸收了南方及其本地区武术文化的特点,成为南北武术的融合体。2
岳家拳(岳武穆柔术)
岳家拳是我国古代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的宝贵拳种之一,它是南宋名将岳飞在抗金作战中结合传统优秀拳法拳理开创出来的,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现流传于金华的岳家拳称“-穆柔术”,她博采各种拳术的精华,技击风格独特,分为套路、桩功、散手、点穴、炮锤、劈挂、擒拿等,能使用刀、枪、棍、剑、锏、拐、钩、锤、斧、匕首等器械。其武术系统分为:武德修养;练功手法、步法、硬功练习法、内家柔术习练法;岳家拳的核心套路为:左右连珠、八角连三、法连、八连环等套路;八母棒、五行锏、十宗剑、柔功单刀、手巾花套路;擒拿、点穴秘术、岳家拳柔术-、拳术理论;还包括中医药理论及药方,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内容。-穆柔术自成体系,内容详尽,强
练市船拳
练市船拳是浙北清明轧蚕花的主要表演项目,每当清明时节,浙北蚕乡船拳、杆竿船、踏白船竞发,十分热闹,尤以含山蚕花节为盛。清明当天,含山附近方园数十里乃至上百里的群众蚁涌含山脚下轧蚕花,并观看船拳表演。船拳的表演场地是用二只木农船并排扎成,上面用厚度约五厘米左右的上好直木板铺成约一丈见方的台面,供拳师打拳踢腿,舞枪弄棍,单打对练。船梢扎彩楼,船身四周遍插彩旗。标旗下太师椅分置两旁,两员骁将各执竹篙威武地端坐在那里。船拳套路丰富多彩,拳术和兵器的传统套路两者合起来多达近百种。主要从五方面演化而来。一是从民间练武形式演变而来,如“舞板凳”、“滚盾牌”、“石担开四门”等。二是从历史掌故立拳,如“太祖拳”
抢头杵
抢头杵是金华婺城区汤溪范姓村民在清明祭祖时的一个十分奇特、有趣的民间活动。它以游戏为活动形式,以家庭婚姻为目的,搭起青年男女互相交往的平台,并在游戏中加深了解,互相表达爱慕之情。这个有趣的活动始于南宋年间,一直到民国期间从未间断过。游戏由范姓未婚男青年家庭共同组织发起,邻村未婚女青年自愿参加,游戏地点选择在范姓的祖坟前举行,因此,除了游戏的娱乐性和表达方式的原始直白,更有着祖先见证的无比神圣。游戏主要分四个程序:1、准备。范姓未婚男青年家庭事先以五谷(米、麦、豆、高梁、粟)做成头杵若干;2、报名。邻村未婚女青年在祠堂管理员处领取花篮一个;3、投杵。未婚男青年将头杵投入自己钟情对象手中的花篮中,
高杆船杂技
高杆船是盛行于水乡江南的一种民间杂技,表演于一年一度的浙北清明“轧蚕花”,是蚕花庙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水乡、蚕乡的双重地方特色。船在水中行,杆在船上立、人在杆上翻是高杆船杂技最基本的表演形式,以两只木船并排扎成一个一个表演平台,中间置一石臼,石臼中竖起一根几丈高的毛竹,表演者身着白色服装,形同蚕宝宝绻曲昂首,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爬高杆的前套动作有十八个,即:顺撬、反撬、反张飞、硬死撑、扎脚背、扎后脚、扎脚踝、扎脚尖、坐大-、咬大升箩、咬小升箩、扎后脑、围竹、掮竹、蜘蛛放丝、张飞卖肉、田鸡伸腰、倒扎滚灯等,动作惊险,讲究技巧,具有观赏性。此俗起源于明末清初,以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为盛。表演时间为
三塔踏白船
踏白船也称摇快船,是一项盛行于江南水乡的民间水上竞技,是为祭蚕神而举行的一项活动。据说其名来由与宋将岳飞有关,宗泽因赞赏岳飞的才能与忠勇,任其为“踏白使”,为鼓励赛船者以岳飞的无畏气概参加竟渡,故称。踏白船的船只,即江南水乡常见的农船,这种船船体稍长,船底呈弧状,涉水阻力甚小,但急摇时左右稳定性较差,乡民称之为“活”,因此成就了踏白船在表演时速度较快、惊险的特性。三塔塘,位于京杭大运河嘉兴西南段,河道较宽,每年三月十六为蚕神生日,四乡八里的蚕民便摇船云集三塔塘。每条船经过改装,船艄搭上木板横“跳”,船尾上安两支琵琶橹,两人一组同摇一橹,船舱帮口两边再安放四五排或五六排木桨,人手一桨,合力齐划,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最新排行
2020年上半年全国31省GDP排行榜
2020年全国各省高考人数排名
2020年中国各省常住人口数量排名
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020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
2020年网红城市百强榜单
2020年度五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四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三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二线城市排名
2020年度新一线城市排名
2019年中国各地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总资产排行
2019年度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2020年一季度31省份居民收入榜
2019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百强排名
2019年31省份城镇化率排名
热门景点推荐
西湖三忠肃
岭南建筑三瑰宝
旅游名胜之天齐庙篇
兴宁十大古民居
中国十大古城
旅游名胜之儿童公园篇
旅游名胜之奎星阁篇
旅游名胜之佛光寺篇
旅游名胜之崖墓篇
旅游名胜之寿宁寺篇
旅游名胜之太平寺篇
旅游名胜之冶铁遗址篇
旅游名胜之观音洞篇
旅游名胜之永济桥篇
旅游名胜之寿圣寺篇
王屋山三宫
旅游名胜之长春观篇
旅游名胜之玄帝庙篇
旅游名胜之大王庙篇
旅游名胜之龙潭寺篇
旅游名胜之山陕会馆篇
宜宾三塔
资江下游南洞庭七大古塔
旅游名胜之李氏宗祠篇
常德城区四大古井
旅游名胜之仙人桥篇
旅游名胜之节孝坊篇
旅游名胜之农民协会旧址篇
旅游名胜之凌云塔篇
旅游名胜之学宫篇